钟、邓率军灭蜀

景元三年(262)冬,司马昭准备灭蜀,他认为姜维屡扰边陲,祸患无穷, 但长期的战争也使弱小的蜀国资力更加衰竭,民众疲惫不堪,灭蜀的条件已经成熟了。朝臣大多以为不可,唯有钟会表示赞同。司马昭根据双方力量对比和地理形势制定了伐蜀计划:他以为蜀国战士有九万人,居守成都与各地不下四万,余下的不过五万人。现在以一部分兵力把姜维率领的大军羁绊在沓中,使之无暇他顾;主力直指骆谷,通过蜀军力量薄弱的地带,奔袭汉中, 一定可以取得胜利。司马昭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 出镇长安;又命令青、徐、兖、豫、荆、扬诸州多造船只,扬言伐吴。这时征西将军邓艾连连上疏,认为蜀国未有间隙,不宜加兵。司马昭担心邓艾误事,派出大将军府主簿师纂去担任邓艾征西府司马,传达自己的意旨。翌年五月,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司马昭下令分兵三路大举伐蜀,由邓艾督三万余人从狄道出发,急速进军甘松、沓中,拖住姜维;由雍州刺史诸葛绪督三万余人从祁山出发,占领武街、桥头,切断姜维的退路;再由钟会统领十余万大军分别从斜谷、骆谷、子午谷向汉中挺进;以廷尉卫瓘持节监邓艾、钟会军事,兼行镇西将军钟会的军师。

大军出发前夕,西曹属邵悌求见司马昭,不无忧虑地说:“殿下派遣钟

① 《晋书·嵇康传》。

② 《文选》卷四三《与山巨源绝交书》。

① 《晋书·裴秀传附从弟楷传》。

会率领十余万大军伐蜀,依下官愚见,钟会孤身一人,无重要亲眷留洛阳为质,不如另派他人为好。”司马昭笑着说:“这种情况难道我还不了解吗? 如今蜀成了天下的祸害,使老百姓都不能安生,征服它本来易如反掌,但大家又说使不得。一个人如果还没有打仗就胆怯,就不会有机智勇敢;没有机智勇敢硬要他去打仗,就只能成为敌人的俘虏。因为只有钟会和我的意见相同,派他伐蜀,一定可以灭蜀,不派他派谁呢?至于灭蜀之后,即使像卿忧虑的那样,他又能有什么作为!他想谋反,有谁支持他呢?蜀的将军、大夫早已吓破了胆,成不了气候;中原将士思念还乡与亲人团聚,也不肯跟他, 因此只能自取灭族之祸罢了。卿不必犯愁,也不要再同别人乱说。”

邓艾率军入沓中,派遣天水太守王欣等进攻姜维的营地,陇西太守牵弘在前拦击,金城太守杨欣进至甘松,在后堵截,把姜维紧紧钳制住。当邓艾牵制了姜维重兵时,钟会急速向汉中进兵。这儿是崇山峻岭的秦岭山区,层峦迭嶂、沟壑纵横。牙门将许仪奉命在前修路搭桥,钟会在后面督率大军。有一次过桥的时候,突然桥面上坍塌了一个小洞,钟会乘坐的马恰巧踩在小洞里,差点把他摔下来。他勃然大怒,下令斩杀许仪。许仪是魏初功臣许褚之子,钟会竟不宽宥,将士们都很震惊,无不小心谨慎。

姜维重兵置于西部,当他闻知钟会治兵关中,曾经上表汉主刘禅,奏请以左、右车骑张翼、廖化分兵把守阳安关口和阴平的桥头,以防患于未然。但蜀执政的佞倖黄皓听信巫鬼之言,按兵不动,直到魏军大出,才慌慌张张让廖化驰援姜维,张翼、董厥奔赴阳安关口,协助外围驻军。张、董刚刚开到前线,蜀朝廷又传来命令:诸外围军队皆不得参战,退守汉城和乐城。于是张、董率军西进阴平,听说魏将诸葛绪将从这里到建成,他们就在那儿等待。这样,钟会率领的军队在没有遇到任何阻击的情况下到达了汉中。他以护军荀恺、前将军李辅各领万人包围住汉城和乐城。汉、乐二城的蜀军各有五千人,只管守城,并不出战。钟会径出阳关口,派人祭祀了诸葛亮墓,然后遣护军胡烈等将领前行,攻破关城,缴获了一批粮食、装备。

姜维和邓艾在沓中相持不下,忽然听说钟会已进入汉中,大惊失色,急忙引兵撤退,但魏将杨欣咬住不放,两军在强川口打了一仗,姜维败走。这时诸葛绪又堵住桥头,姜维下令从孔函谷入北道,绕到诸葛绪的背面。诸葛绪闻讯后退三十里,企图阻击蜀军。姜维又退还原地,迅速穿越桥头,才摆脱了诸葛绪的纠缠。回到阴平,他对队伍稍加整顿,准备开赴关城。尚未到达,前方传来关城失陷的消息,他只得退到白水,在这里遇见廖化、张翼、董厥等诸军,然后合兵扼守剑阁。

邓艾追赶姜维到阴平以后,挑选出精悍将士,决定从德阳入江油,经绵阳到达成都。他邀约诸葛绪一起进兵,诸葛绪觉得自己奉命截击姜维,并无南下的使命,遂移兵白水,与驻屯在那里的钟会合兵。钟会为了扩张个人的势力,秘密上表朝廷,诬陷诸葛绪临敌怯懦,畏缩不前。朝廷命令用囚车将诸葛绪押解回京治罪,三万军队配属钟会指挥。

钟会发布檄文,警告蜀国将吏士民:“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大有一举灭蜀之气概!他领兵进攻剑阁,遇到姜维顽强抵抗。姜维分兵固守险要,钟会久攻不克。而由于运输艰难,士兵乏食,钟会动摇了,打算撤兵。果真如此,则伐蜀之举前功尽弃。邓艾坚决反对,他上书建议说:“现在敌人已经遭到沉重打击,我们只能乘胜前进。可以从阴平出发,由小路经汉德阳亭急进涪县,涪县距离剑阁百里,

距离成都三百余里,是敌人的腹心之地。如果我军出奇兵冲击敌人的腹心, 那么剑阁的守敌一定会退兵还救涪县,钟会的军队也就可以从容而进了;如果剑阁守敌不救涪县,那么敌人在涪县对付我军的兵力就少了。兵书上说: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我军突然袭击敌人的薄弱环节,攻破涪城是有把握的。”

十月,邓艾率兵进入蜀军不曾设防的阴平山区。沿途七百里杳无人烟, 处处是悬崖深谷,奇峰突起,怪石嶙峋。将士们凿山开道,在陡峭的悬崖上修筑栈道、架设桥梁。邓艾身先士卒,上山的时候手攀树木,足蹬峭壁,艰难地往上爬;下坡的时候用毛毡裹着身体,从上面往下滚。半路上粮食快吃光了,全军濒临绝境,但是他们咬紧牙关坚持下来了。在经历千辛万苦之后, 他们如神兵天将,突然出现在江油蜀军的面前。江油蜀军守将马邈不战而降。接着,他们又进入连绵一百五十里的左担道,继续前进。这段山道极其狭窄, 人们左肩担担行走,路上竟不能换肩,左担道即由此而得名。

蜀平尚书事诸葛瞻率兵抵御魏军,驻屯涪县,不再前进。部下黄崇再三提议派兵据守险要地形,不可让魏军进入平原地带,诸葛瞻固执不从。因而邓艾得以长驱直入,打垮了诸葛瞻的前锋。诸葛瞻溃败一百多里,退守绵竹。邓艾派人送信劝降说: “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①。诸葛瞻大怒,斩杀来使。邓艾派子 忠攻蜀军右翼,司马师纂攻左翼。初战不利,邓忠、师纂退兵回营,对邓艾说:“敌人还不可击。”邓艾怒气冲冲地叱责说:“生死存亡在此一举了,哪里有什么不可攻击的道理!”下令把二人推出去斩首,二人只得重新披挂上马,拚死一战,终于大破蜀军,杀死了诸葛瞻和尚书张遵等, 攻下绵竹。

绵竹陷落后,蜀军全线崩溃,邓艾督军进抵雒城。魏军突然逼近,蜀国君臣毫无准备,朝野乱作一团,老百姓也纷纷出城避难。懦弱无能的刘禅束手无策,经不起光禄大夫谯周的一再劝说,派侍中刘绍捧着蜀天子玺绶到雒县向邓艾请降。

邓艾入成都,在军营门前举行了受降的仪式。刘禅亲自带领太子、诸王和群臣六十多人来到军营前,每个人都双手反绑,还让人抬来一口棺材,表示罪孽深重,情愿受死。邓艾手执符节,上前替刘禅诸人松绑,下令焚毁棺材,表示接受刘禅的投降并宽宥他的罪过。军队进城后,邓艾传令将士不得掳掠,安抚百姓,使各操旧业,受到蜀人的拥护。

曹魏灭吴,是结束自东汉末年以来分裂局面,重新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步骤。灭蜀之役,邓艾之功不可没。但是,谁曾料到,等待他的竟是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