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橡胶大国的兴衰
世界贸易最终夺走了巴西的橡胶业,
但也为巴西人提供了咖啡、糖、大豆的市场。
1876年3月28日凌晨,在巴西亚马孙河边的圣塔伦(Santarém)港,威克姆将一批种子运上驶往伦敦的英国货船亚马孙女战士号(Amazonas)。威克姆是位足迹遍及世界各地、一生充满传奇的贸易商,生性喜欢抢风头受瞩目。据或许有待商榷的史料,他后来告诉满心好奇的听众,他当着一艘虎视眈眈的巴西炮艇的面前,偷偷将这些禁止带出境的种子带上船,然后到了该地区首府贝伦(Belém)海港时,躲过巴西海关官员的检查。种子运抵伦敦后,植物学家立即将其栽种于裘园(Kew Gardens,英国皇家植物园)。接下来的事,大部分交由大自然负责:种子发芽,生出此前只见于南美、中美洲的橡胶树。裘园长出的橡胶树,有些移植到马来亚,后来更移植到东印度群岛的其他欧洲人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这些殖民地已掌控全球橡胶市场,拉下原来的橡胶生产霸主巴西。
靠着他所叙述的这段事迹,威克姆替自己赢得英国爵位,招来巴西民族主义人士永无止息的敌意。不管这位英国冒险家的事迹是否真如他自己所说的那么惊险刺激,将橡胶带到大西洋彼岸一事,无疑对世局带来重大影响,而巴西橡胶帝国的没落,只是那诸多影响之一。
但在1820年苏格兰人麦金托什(Charles Macintosh)发现用于橡胶加工的溶剂之前,在1839年美国人古德伊尔(Charles Goodyear)发现硫化法之前,没有人特别在意橡胶树长在哪里。古代的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已在仪式性比赛里踢橡胶球,欧洲人也早已注意到橡胶的特殊之处。但在麦金托什、古德伊尔的发现之前,橡胶对天候太敏感,遇热就融,遇冷变脆。经过麦金托什的加工处理和硫化作用,橡胶的不渗水特性使它成为制造雨衣(“麦金托什”成为雨衣代名词)、防水鞋套(英语就叫“rubber”)、较个人用防水衣物的绝佳材料。但要到19、20世纪之交脚踏车风靡一时,邓禄普(John Dunlop)发明橡胶充气轮胎,以至后来汽车的问世,才创造出庞大的橡胶需求,进而彻底改变其生产方式,使遥远异地的人也受其影响。
最初,橡胶增产的速度快不了,无法应付全球的需求,从而使价格飙涨到天价。即使商人想增产,最初也没有多少橡胶原料可用,因为采集橡胶相当费事。原生橡胶树不是群生,而是各自孤零零生长在辽阔的亚马孙雨林里,不便大量采集。采集工(seringueiro)采集橡胶液,得走数英里远的山路,因而采集过程缓慢且没有效率。
增产的方法之一就是雇请更多采集工。橡胶商人就这么做,签约雇请愈来愈多的个体户采集工,采集触角进入愈来愈遥远的亚马孙河支流。但采集工难觅。因为气候、疾病、过去欠缺值钱的自然资源,亚马孙河流域人口稀少。从事这一行的人,有许多是对钱不感兴趣或拿钱干活的原住民。橡胶不管人间事。原住民成为亚马孙整合进世界经济过程中的受害者。印第安文化的最后堡垒,葬送在这些欧洲化采集工所带入丛林的疾病或武器之手。较幸运的印第安人,有时遭强征为采集工,沦为奴隶。幸存者定居在亚马孙流域里更偏远、更与外界隔绝的角落。
但印第安工人是例外。更常见的是来自巴西东北部的受雇橡胶采集工。那个地区气候干燥、人口过多、贫穷不堪,1878—1881年的大旱,加上1889年的又一次大旱,饿死数十万人,数十万人流离失所。旱灾迫使他们进入亚马孙流域的橡胶森林。丛林里潜伏着疟疾和其他热带疾病,但迫于饥饿,男、女、小孩不得不冒险进入。
橡胶荣景带来许多苦难,但也替亚马孙河流域的一些大城带来前所未有的财富。色彩艳丽、令全球人目眩神迷的豪宅,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偏处亚马孙河上游约一千五百公里处的马瑙斯(Manaus)。但更令人拍案叫绝的建筑是装饰华丽的马瑙斯歌剧院,开幕当天,请到著名男高音卡鲁索(Enrico Caruso)登台献唱。马瑙斯这些暴然致富的商人生活极尽豪奢,据说还把衣服送到外地洗,送到巴黎洗。
橡胶荣景所创造的财富,改变了国界线。原本几乎无人居住且未曾勘察测绘过的广大热带森林,由于具有经济价值,毗邻国家开始宣称为己所有,从而引发领土纠纷。最著名的争议地区就是橡胶资源丰富的玻利维亚阿克里省(Acre)。由于玻利维亚高原居民不重视阿克里省,玻利维亚政府决定将该地租给美国公司,以谋取利润。玻国政府几乎是交出该地主权,以换取租金收入。邻国巴西高声抗议。由于这一地区实质上已为巴西人所进占,玻国政府除了撤销该协议,几无其他选择。但这些擅自占地者不以此为满足,更且占领该地区,宣告独立。经过短暂交火和外交折冲,该地区并入巴西。
由于威克姆偷带种子出境,巴西这股狂热兴奋的“黑金”追逐潮注定维持不久。东印度群岛大面积栽种的橡胶,在欧洲资金的挹注、欧洲植物学家的管理、东南亚丰沛人力的投入下,很快即超越南美的橡胶产量。动用大量劳力采集野生橡胶的巴西,其产量绝敌不过工业化的大种植园。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大促进了合成橡胶的问世,如今全球所需的橡胶过半由合成橡胶供应。1960年时,巴西橡胶产量只占全球产量2%,甚至其国内所需的橡胶大部分由进口橡胶或利用石油合成的橡胶供应。
对巴西而言,这样的发展并非无法释怀的惨事。如果说世界贸易最终夺走了巴国的橡胶业,世界贸易也为巴西人提供了咖啡、糖、大豆的市场(这些外来作物其实先开了路,让后来的橡胶得以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