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贸易、失序、进步:创造上海(1840—1930)
上海的成长过程,绝大部分是你所想象不到,
或者说是建造上海者所预想不到的。
商业造就了上海。这个连省会都没有当过的地方,如今大概是世上最大的城市,1920年代,上海境内的机械化工业仍屈指可数之际,它已是世上第六大城。但除这之外,关于它的成长过程,绝大部分是你所想象不到,或者说是建造上海者所预想不到的。
鸦片战争后,清廷根据条约,开放包括上海在内的五口通商,当时外国人常称上海只是个“渔村”。外国人在该处设立商铺时,作为英国人租界的所在(也就是后来成为上海市中心的所在),大概只有五百居民。但就在河的对岸有个人口约二十五万的中国城市,日益繁荣的国内贸易中心。全中国有超过三分之一人口住在长江流域,而长江就在这里入海。商业发达的长江三角洲有三千多万人口,所制造的手工艺品,特别是丝织品和棉布,沿着长江往上游运送,换取稻米、木材、糖、小麦、大豆,以及这个人口拥挤之地所无法自给自足的其他许多商品。即使在1830年代,就已有些外国人推估上海的年度贸易量和伦敦不相上下。毕竟上海周边的长江三角洲,人口比英国多,而且像英国一样是其所在“世界”的“工场”。
当然,外国人所带给该世界的乃是猝不及防的狂暴冲击,但上海似乎反倒从国难中得利。随着鸦片贸易于1820、1830年代急遽增长,上海成为鸦片贸易的重镇之一;鸦片战争后,上海更成为最大的鸦片贸易中心。随着吸食鸦片的恶习普及,数百万人受到毒害,但许多上海贸易商、海运业者、银行家致富。1850年代的太平天国之乱,令中国陷入更严重的灾难,但上海反倒因此更突飞猛进。
太平天国之乱(1851—1864)可能是历来摧残最烈的内战,夺走超过两千万条人命。但上海从中获益。首先,数百年来华南所产的大量稻米,都是循大运河输往北方,供养北京和北方军队,但太平天国之乱打断这条漕运路线,稻米转而从上海走海路北送。对于原来运货到北方而总装不到半条船的海运业者而言,这赐给了他们一样有利可图且不虞货源中断的货物(上海所输出的布和其他产品,比来自南方的木材、大豆、小麦、其他笨重货物,远较不占空间,因此货舱装不到一半)。海运稻米的获利,使码头、船等与海运相关的设备,得以有钱大幅现代化。随着清廷开始体认到外国人比过去所一向提防的干草原游牧民族威胁更大(但外国人也代表新科技、资金的潜在来源),上海和其他海港成为自强新务的推展目标。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清廷对于这个因条约而开放通商的口岸本身,对于该口岸与该中国城市间的关系,原有预定的构想,但这场内战使构想不得不有所改变。清廷原打算以这些条约口岸将外国人阻隔于中国城市之外;外国人原打算设立的租界,乃是完全没有中国人的殖民地。但随着战火逼近,中国人为保住性命、财产,逃进租界避难。租界人口从五百暴增为两万,英国官员打算赶走这些移民者,却引来中国商人的反对。中国人涌入使租界房租飙涨,地主不愿放弃这些利益。贪婪压过种族歧视,英国当局同意让中国人住进租界。
这一开放就再无法回头。中国人一波波涌入各国租界和这个中国城市,不久它们共同发展成一个大都会。互不隶属的数个司法权并存,使上海成为走私者和敲诈勒索者的天堂,但也使上海成为相当开放的地方,成为可以从事各种生意的场所,成为政治激进分子的避难所(中国、外国当局都鄙视这种人,但他们往往能在巡捕填写搜捕令之前从某租界逃到另一租界),成为好、坏现代文化的荟萃之地。上海是中国最早有报纸、百货公司、电影院的地方,这里催生出华洋风格杂糅的新文化。西方人在蒸汽动力、电报、保险、其他许多领域上的创新发明,促进了这座城市的商业发展。
但开放绝非有益无害。上海互不隶属的各国政府,大抵靠违法活动来维持,无意打击不法。1920年代,上海的吃角子老虎机数目居世界之冠,妓女占人口的比例大概举世最高,毒品买卖非常发达;罪恶是这城市获取基本岁收的主要凭借,贫富差距悬殊到至少有家饭店聘了仆人负责熨平房客的早报。在中国境内、境外的数百万人眼中,上海是个什么都可以卖、事事都不照计划的新世界,是最典型的既充满机会又让人害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