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序
15世纪中国开始用白银取代贬值的纸钞和铜钱,随之引发深远效应,影响远及五大洲上穷乡僻壤的居民。中国人将丝卖给英国人、荷兰人,英国人、荷兰人以西班牙比索(peso)支付。而这些西班牙比索乃是黑人奴隶在今日墨西哥和玻利维亚境内所铸造,铸币原料则是西班牙殖民当局通过适应当地的印加和阿兹特克帝国徭役制度,招募印第安原住民开采出来。有些白银则是通过西班牙人马尼拉大帆船(Manila Galleon)上的菲律宾人,从墨西哥横越太平洋,以更直接的方式输入中国。欧洲海盗出没于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和太平洋沿岸、地中海地区、东非近海,而在东非近海,他们要奋力保护掠得的银货、丝、香料,以免遭阿拉伯和印度海盗抢走。
穆斯林和基督徒先后到也门的红海港口摩卡(Mocha)购买咖啡,也促成白银流入东方。当时摩卡是全球唯一的咖啡生产中心,独占咖啡出口生意百余年。赴麦加朝圣的信徒,将喝咖啡的嗜好从摩洛哥、埃及传播到波斯、印度、爪哇、奥斯曼帝国。最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其所举办的社交聚会上,将这一穆斯林饮料介绍给他的天主教贵族,他们以中国瓷器啜饮加了糖的咖啡,然后来根弗吉尼亚香烟,享受吞云吐雾之趣,而加在咖啡里的糖,产自非洲大西洋岛屿圣多美岛上的奴隶种植园(后来用巴西奴隶种植园的糖)。有些贵族更爱喝巧克力,英格兰人则渐渐爱上中国茶。巧克力是阿兹特克帝国的贵族饮料,非常珍贵,因而可可豆甚至被当货币来用,而在西伯利亚,中国茶也变成了货币。
许多地方、许多文化都卷入这一世界经济旋涡,但那不表示他们乖乖接受该经济的运作规则。1770年,有个在塞内加尔做生意的法国人,就受挫于当地的非洲贸易商。这些本地贸易商一点也不喜欢珠光宝气,即使对方拿法国家具来交换奴隶,他们也不愿意。他们要荷兰或英国的椅子、书桌,认为这些东西较时髦。约略在同时,在加拿大做大宗买卖的英国人,无法将弗吉尼亚烟草卖给易洛魁族印第安人(Iroquois),因为易洛魁人已对非洲奴隶所种的巴西烟草情有独钟。他们只接受英国人拿高雅的北欧衣物换取海狸毛皮。
18世纪更早时,在那不勒斯,怒不可遏的消费者将一船马铃薯丢到海里,深信这些来自秘鲁的块茎有毒。与此同时,伦敦的时髦男女小心翼翼将磨碎的马铃薯撒进食物里,深信这种块茎食物有催情效果。
显然,世界经济将天涯海角的不同民族联结起来已有很长时间。全球化程度在当下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这一“世界新秩序”其实不是今日才有,多元化也不是晚近的新发现。本书的宗旨就在通过一连串故事,描述全球彼此相连这早已存在的关系。我们打算将从世界体系分析所得到的深刻见解(认为地方必须放到全球背景里去了解),与地方研究视角(认为差异和地方体制形塑了全球环境),熔于一炉。
本书内容来自十余年来我们为《世界贸易杂志》(World Trade)的《回顾》专栏(Looking Back)所写的文章。该专栏以世界经济的历史和创造为探讨重点,先后有史蒂文·托皮克、彭慕兰固定为该专栏撰文,另有茱莉娅·托皮克(Julia Topik)受邀撰写特稿。但本书并不只是这些文章单纯凑合而成,毋宁是以几个中心论点为纲,有系统地编纂而成,而这些论点全围绕着世界经济本质和形塑世界经济的因素而发。我们扬弃以欧洲为中心的目的论(欧洲人是首要推动者,其他人只能被动回应),主张世界经济存在已久,欧洲以外的人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欧洲人虽拥有某种程度的优势,这些优势往往来自运用暴力或运气(例如欧洲人所带来的疾病摧毁了美洲大陆的既有社会,为他们征服大片土地大开方便之门)。欧洲直到其历史的后期才明显享有生产技术上的优势,欧洲是否曾拥有独一无二的高创新精神或高社会适应能力,仍有待商榷。
因此,政治,一如经济,一直是左右国际贸易的主要力量。构成今日世界基础的市场结构,并非自然形成或势所必然的结果,并非开始就隐藏于某处而等待人去“打开”;相反的,市场,不管结果是好是坏,都是社会力量所建构,社会力量所牢牢植入。市场要能运作,就得在度量衡、价值、支付方法、合约这些从来就不是普世通用、不是亘古不变的东西上,有一致的意见,且要在该卖什么东西、谁有资格卖那些东西、什么人可以在不致让邻人瞧不起的情况下讨价还价(并在不必拔剑相向下解决纷争)上,获致更不可或缺的意见一致。协商这些新行为准则的过程中,买卖的商品有时成为新的身份地位指标,承载了特定意义。于是,“本有的”用途、长处和人造意义相抵触(如过去数百万人不接受外来的马铃薯时),原本根深蒂固于人心而让人觉得大概理所当然的关联意义,渐渐逆转,例如过了一段时间后,世人一想起巧克力,联想到的是小孩、甜美滋味、阖家天伦之乐,而非战士、准备上战场、宗教狂喜。换句话说,商品本身有其“社会生命”,在这“社会生命”里,商品的意义、用处、价值不断在改变;“供应”与“需求”,由具有爱、恨、瘾性的人,通过文化力量来决定,而非由具体化的“市场力量”决定。
此外,我们不该认为浮华行径和角色扮演可以和据称更为根本层次的功利行为截然分割。因此,中国的朝贡制度协助界定了藩属上层阶级的品味,确立多种贸易的规则,赋予崇高价值给藩属统治者在这些交换活动中所得到的某些商品,进而让身为国内其他贵族之重要主子的藩属统治者,得到可赏赐给下属而有助于巩固他们统治地位的商品。朝贡制度所发挥的作用,和今日世界贸易组织乃至联合国所发挥的众多作用(联合国的作用之一,在于借由承认各统治者的身份,协助稳固他们的统治地位),有一部分相同,而朝贡制度能发挥这些作用,原因在于它也发挥了今日分由时尚设计师、一流学府、国际传媒公司所发挥的其中某些作用。在这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舞台里,成功落在努力有成者身上,但不必然落在最有才华、最苦干实干或最聪明的人身上。也就是说,世界经济向来不是特别讲究道德的领域。奴隶买卖、海上劫掠、贩售毒品,往往比生产粮食或其他基本食物,利润丰厚得多。最后,我们若欲评价某交易或某事件的重要性,不只应了解该交易或事件的国际背景,还应了解其发生所在地的特殊之处。
我们既摒弃欧洲中心观,同时也拒斥无知的反帝国主义观。也就是说,欧洲人和北美人既非特别天赋异禀,也非特别邪恶。我们不单单锁定在欧洲人与其他地方的贸易或锁定某一地区,而是检视多个地区和这些地区间的互动。我们所要讲述的是世界经济创造过程中的盛衰消长,而且这世界经济的创造有不同文化的民族参与,而非从头至尾出于同一个经济体或出于资本之手。贸易准则的缔造、知识与目标上的差异、政治与经济的相连关系、社会组织、文化,我们全纳入关照。
彼此相关的事物越多,就越不可能通盘描述它们。欲全面描述过去六百年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根本不可能,因此,我们不这么做,而是选定七个中心主题,以它们为核心,编排全书章节;凡是我们所认为与该主题有关的重大问题和争议,均铺陈于每一章最前面的导论性质文章里。然后,每一章里都有一组简短的个案研究,其用意在举例说明,而不在针对个案本身巨细靡遗地描述。这些个案研究往往立基于其他学者的深刻见解,但也有相当多源自我们自己的新研究或我们激烈辩论的“心得”(我们在书末列了简短的参考书目)。我们没有针对任何主题提出“定论”,反倒希望打开讨论之门,鼓励大家从不同观点去思考我们往往视为理所当然或认为始终存在而只需予以“发现”的世界不同地区,并鼓励大家去质疑我们所普遍抱持(而往往未言明)的看法,亦即针对诞生于近代欧洲初期的新制造方式、新贸易方式,如何将原本各自独立且往往被认为互不往来的数个社会,整合成一个世界(不管这结果是好是坏)。相反的,我们强调,过去就已存在多中心的复杂跨文化网络,而这些文化网络受使用、重组,有时是摧毁的方式,乃是理解日后以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或东京为中心的新网络之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书各章按主题和事件发生的年代先后编排,因此,书中首先探讨近代早期的市场,以及那些市场运作时所不可或缺的体制和准则。然后探讨暴力在资本积累、市场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由国家主导的压制行为、民间创新作为(private initiative)、海盗之流的“不法之徒”,因此纳入探讨之列。第三章聚焦于咖啡、烟草、鸦片之类致瘾性商品,以及它们促进长程贸易的贡献。接着检视后来成为期货的各种商品,从寻常可见的马铃薯、玉米到众所希望拥有的黄金、白银、丝织品,从日常可见但有用的工业原料(如橡胶)到稀奇古怪的东西(如胭脂虫),都在此列。第五章探讨运输工具改良对联结遥远市场、促进贸易的贡献。第六章思考现代世界经济的特色,例如金钱、度量衡、时间的标准化、贸易准则的诞生、企业。最后一章探讨工业化过程以及去工业化的几个事件。
彭慕兰学的是中国史,托皮克学的是拉丁美洲史;两人在更晚近时都已将事业扩及写作(学术与通俗兼具的著作),并将所教授的主题扩及中国、拉丁美洲之外。撰写此书时,我们让每位作者各提出自己最了解的主题,自行决定在自己所写的个案研究里要强调的重点。我们发现各章本身有整体一致的观点(在联合撰写的各章导论里,我们就努力想统合出这种整体的一致),但我们未坚持各篇文章里的每个观点都百分之百一致,未坚持列出事例,要作者“一定”纳入。借此,我们希望能孕育出一组生动简洁而又可以各别阅读的短文,同时,篇幅较长、更富综合性的文章,又能表现出不只是本书几个局部加总的更深层观照,一如世界经济无疑由本身就值得各别探讨的各局部构成,但又不只是这些局部的加总。在地方与全球之间来回游走的过程中,每个局部的意义也得到充实。
我们推出本书第三版以扩展其地理上论及的广度,并提供更多关于20世纪和21世纪早期的论述。关于非洲,我们增加了两节,中国增加一节,拉丁美洲增加了两节,欧洲一节,还有两节跨越了美国和欧洲,最后是囊括美国和亚洲的一节。有两篇文章被缩减并整合成为更长篇幅的比较性论述的一部分,另外我们删除了十一篇文章,这样才能在大致维持本书原来篇幅的基础上扩展地理范围。关于罗斯柴尔德家族国际网的描述,反映了从古代宫廷银行向19世纪私有银行的转型。这体现了对服务业与日俱增的重视,还有一些文章用意也在于此,譬如关于国际债务担保和评估机构以及关于连锁零售商的两篇。关于金银本位、巴拿马跃升为国际中心、由依赖煤炭向石油转型、公平交易法的后果以及国际债券市场的数篇文章,将我们带进了20和21世纪。最后,我们修订了“结语”以反映刚刚过去的纷乱六年世界经济体中的变革。另外我们还修订了一张地图,并增补了十九幅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