侾黎族和汉族共同的节日

陵水黎族自治县文罗镇文英管区竹葵村是黎族支系侾黎人聚居的村落, 该村落离县城 12 公里,村民与汉人的经济文化交往频繁,因而他们的节目也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但又有自身的特点。

春节。侾黎村民很看重春节,大年三十,家家先“净尘”:人们把家中香炉里的灰、居室内的一切废弃之物等,全部拿至村外路口扔掉或烧掉,并鸣放小包鞭炮,以示“送穷”。除夕,侾黎人要贴对联,贴红纸,贴灶马, 夜晚还要供一块猪肉、3 个饭团拜祭猪奶神。汉族人也“净尘”,用笤帚在厅堂内打扫一遍,意为“送穷招财”。他们也拜祖宗,届时要将原先贴在灶壁上的纸马撕下来烧掉。初一,侾黎人和汉人一样都选择吉时上柱香,供清茶素果迎神。汉族迎神程序复杂,如按祖宗神、灶公神、土地公神、三太娘娘(猪奶神)、天宫赐福神等先后顺序祭祀。侾黎村民初一不到邻居家串门, 意若去串门,今后不能归认白家。初二,侾黎村民和汉族村民的新婚女婿, 要拿一只阉鸡、一筐甜稞等礼品,偕同妻子到岳丈家拜年,习俗相同。初三, 侾黎人不出门,意为惧怕碰上哀气(此习俗一些地方已废除),汉族则拿一张红纸写上“奉送赤口四方走”等字,在天未亮前,贴在村口大树上,并点燃三住佛香,以示送走“口债”;一般是悄悄进行。

元宵节。悸黎村民在正月十五有“补年”习俗。意在哪家人在大年初一摔破生活用具,意为来年必招灾祸。同时,在这一天要再将香炉里尘灰清净, 全部撕下贴在墙、门上的对联、红纸、纸马等。重新张贴新的,以求大吉大利。汉族则在这一天张灯结彩,点灯闹元宵。

青龙节。二月初二,古称青龙抬头,是“龙头节”。侾黎人和汉人都把这一天称为土地公诞辰,家家户户都置果祭祀土地神。

清明节。黎、汉族均扫墓。侾黎人只扫祭三年内的新坟,供上饭、酒各3 碗,还有鱼、肉、蛋、果等祭品。对于三年前的墓葬,侾黎人认为死者已上了祖宗桌,即香案,可改在自家厅常祭祀。汉人则对未满三年者墓穴隆重

祭祀,烤烧一只全猪追祭。过三年的墓,年年祭祀,割净坟上的杂草,堆上新土,插上纸钱,供饭菜祭祀。

端阳节。侾黎族人和汉人都举行悼念屈原活动。解放前,侾黎人将粽子掷于溪水里,让鱼虾吃,意在不让鱼虾啃吃屈原尸体。解放后,侾黎村民先吃粽子,留下粽叶,再捆拴于自家周围的各种果树上。每日清晨,侾黎村民悄悄地挑水浇树,祈求果树结果甘甜如蜜,以保自家孩儿不长疗疮;若有多年老树只长叶不结果,人们就要拿起棍子边鞭挞果树边大声叫喊:“生不?” “生。”“生多不?”‘生多。”侾黎人和汉人共同到溪水边观看龙舟竞渡, 用浸泡了艾叶、雄黄、篓花等药物的清水为孩童洗浴。

中元节。在七月十五夜晚,侾黎人和汉人一样要为家中祖宗阴魂焚烧纸衣、纸物、纸钱等,还要在居家房屋周围的地上插香点烛,意为给一切无家可归的阴魂“施姑”(即施舍钱物)。小孩子们则举着抽子,上面插满了点燃的香烛,在屋外来回走动,意为祖宗阴魂离家出门时指路,汉人还要放“天灯”(又称孔明灯),以示送哀。

中秋节。侾黎人和汉人都在明月初升时,供中秋饼和清茶祭祖宗。汉族小孩还点燃香烛插于中秋月饼上,跪拜月娘,欢闹不断。

冬至。哮黎人和汉人都杀鸭或鹅供祭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