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和“六月春”

海南岛四面环海,海岸线长达 1582 公里,周围近海域内有渔场 5. 56

万平方公里,远海西沙、南沙、中沙群岛海域内有渔场 22.4 万平方公里。渔业是全省的一大支柱产业。

出海捕鱼,海南渔民称之为“赶海”。由于环球大气和海水相互运动的原因,每年 3 月到 8 月,在琼岛周围水域内形成几次渔汛高潮,当地渔民称之为“三月春”和“六月春”。“春”,意味着鱼群大量出现。例如,鲳鱼、马鲛鱼、梅仔等名贵鱼类,原生活在南沙群岛海域,当夏季印度洋热带季风不断向中国大陆吹拂之际,它们便顺着海洋暖流游到海南岛周围海域,竞相觅食那儿大量繁衍的浮游生物,并产卵繁殖。此时海南周围渔场内一个个鱼群相互混杂,形成了一个个被渔民们称为“鱼墙”或“鱼堆”的大型回游性鱼群。渔业大丰收的季节就来临了。

为了不误“三月春”,渔民们春节过后不久就开始组织“赶海”大船队了。到了合适的日期,一艘艘远洋大渔船竞相扬帆驶出渔港。

“六月春”又是一个海南渔汛旺季。每到这个季节。海南省、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几千条渔船聚集在海南鱼场上,渔民们终日彻夜作业不停,海上渔场内景色无比壮观感人。

渔民们驾船径直驶向“鱼墙”或者“鱼堆”,此时渔民捕捞作业就像工人到仓库搬货一样:先从大船上放下几艘小艇,渔民驾驶小艇用网捕鱼,很快小艇就装满了鱼,再开回大船,将鱼用吊车吊上大船,然后又去捕鱼⋯⋯ 有些鱼喜欢灯光,渔民们便在渔网的浮标上装上灯或者点上椰棕火,让鱼群见到灯火后自动“滑翔”投网。此时的渔民们就像参加“夜海战”一样,紧张捕捞,一刻不停。渔民称它为“灯光春”,当地流传着一句话:“灯光春, 值万金。”

说到渔场海灯,那真是海南的一大奇观。渔汛旺季,每当夜幕降临之后, 在围绕海南岛的北部湾、春澜、三亚等几个大渔场上,几千艘渔船分别聚集成一个个大圆圈,每艘渔船的头部和尾部都亮着一盏盏白炽灯,一排排,一簇簇,镶嵌在茫茫大海之上,海灯星空连成一片,分不清哪是天上星星,哪是海上渔灯,真仿佛银河星空落九天!

按照渔民们的说法,海灯越明亮,捕捞的鱼虾越多。所以,渔民们当中流传着“渔光明,鱼满仓”的俗语。

海南渔民除了在海里撤网捕鱼外,还用一种网箱养鱼的先进方法。通常在海港附近浪小的水面上,渔民们用一方方木板搭起鱼排,它们相互连接, 漂浮在碧水之上。鱼排上还搭有住人的小木屋,被称做“水上楼阁”,一幢连一幢地漂荡在水面上。在鱼排内的碧澄海水里,石斑鱼、红友鱼、大龙虾自由自在地游嬉于网箱内。

渔民们终日在海上辛苦作业,遇到鱼汛旺季,更是争分夺秒,如上战场一样。因而,渔民用餐大都讲究实惠,不图阔气。他们最常吃的一种饭叫红虾米饭。这种饭做法很简单,将淘洗干净的大米放入瓦质饭煲内,放到火上蒸至六七成熟,然后在煲内米饭上码放一层海虾,再蒸至熟透为止。用餐时, 打开堡盖,白米饭上盖着一层油亮通红的大海虾,虾肉又鲜又嫩,四溢飘香。米饭经虾油一浸,饭粒圆润晶亮,散发出阵阵诱人的海鲜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