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的船形屋

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种传统居住房屋,关于它的历史,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据说,古时海南岛上没有人烟。大禹坐天下时,南海有一个俚国,国王有个叫丹雅的公主。她嫁了三个丈夫,三个丈夫先后都死了。相师传言她是扫帚星下凡,在家家破,在国国亡,一时弄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纷纷请求处死丹雅公主。此时,丹雅公主已身怀六甲,国王不忍下手,便在一个北风呼啸的清晨,备了一只无舵无桨的小船和一些酒食,以及一把山刀和三斤谷种,把丹雅公主放到船上。丹雅公主养的一条小黄狗也跟上了船,小船在风中飘入了茫茫大海。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历尽劫难的丹雅公主的船在一个荒岛岸边搁浅了。她看到了远处的高山峻岭,也看到了成群的猴子无忧无虑的穿行于林间,所有的忧郁和恐惧一下子消失了。在饱餐了野兔和鸟蛋之后,丹雅公主在这个荒岛定居下来。

为了躲避风雨,防御野兽的侵袭,丹雅公主在海滩边竖起几根木桩,然后把小船倒扣在本桩上当屋顶,又割来茅草围在四周。她有了属于自己的家。白天,她带着小黄狗上山打野兽,采野果;晚上睡在这船屋里,小黄狗忠实地守在门口。后来,船板烂了,她割下茅草盖顶,这就是后来黎族人所居住的船形屋的雏形。

据史料记载:“合亩”制地区杞人,住船形茅屋。船形屋状如船篷,呈半圆形,用竹木扎架构成轮廓,盖以茅草。屋内设有间隔,用藤条或竹片编成地板,离地约半公尺,家畜可自由从下面经过。船形屋的屋顶用料有五层: 立柱后,用木条、竹子从上至下搭成屋架,用红白藤捆牢,然后把编成片的茅草沿屋檐一层层往屋顶铺盖,并在屋顶侧面留一处或两处能开关的天窗。门内一角设三石灶,灶旁置水缸或盛水的竹筒,灶上方悬一竹篮,用于置放餐具和烘干食物。地板上铺设自编的席子,并划定宾主睡觉的位置。前门屋背伸展二至三米,下面用作休息和放置木柴杂物。船形屋内白天光线暗淡, 冬天暖和,又因为屋内有炉灶,夏天也很少有蚊子。在这样的屋子里住着, 听到风声,似有在船上的那一种感觉。

建造船形屋亦有规矩,诸如打地基、立柱,要择吉日良辰,如十月至春节前夕为佳,这与冬日茅草已长结实有关;牛日、猪日、鸡日、龙日为吉日; 上午立柱是好时辰。相反,禁忌在某些日子建房子,如在猴日盖房子米下锅饭就少,被“猴鬼”吃掉。又诸如立柱后,要在往头插上篓叶和红藤刺叶, 并在屋顶中央用竹杆挂起葵叶,表示神鬼勿近。

造屋则最能体现黎族人和睦相处与团结互助。每当这时,村寨乡亲均齐力相助。等到屋子建成,屋主便杀猪摆酒席,酬谢乡亲相助。那时整个村子如过节般热闹。

在船形屋内也有禁忌:不得戴草笠进屋,不得在屋内吹口哨,不得在屋内扛锄头⋯⋯若是人多生病,家畜不旺,据说是屋场“多阴”“鬼神占地”, 便要搬家等等。诸多禁忌,与其它少数民族似乎有相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