侾黎族丧俗

陵水黎族自治县的军田、英州、隆广等乡(镇)居住着黎族侾黎支系, 他们的丧葬习俗较为隆重,表现出在世的人对去世的人的深切怀念,其过程分为七个部分:

一、停尸。老人的生命处于弥留之际,家人便从自家鸡笼里抓来一只活母鸡,将其在屋内门口上碰击三下便随手抛掷于地,让它拼命挣扎而死。与此同时,亲属疾声直呼死者名字:“×××,你已离开人世间了,快快捉着这只母鸡去阴间饲养传种吧!”等老人停止呼吸之后,家人便立即为死者净身、换新衣(要全部剪掉钮扣),并把一枚银戒指放进死者口里,并移尸于厅堂正中。尸体安放于一张苇席之上,并用黑布遮盖,还要在尸体旁供奉香炉、酒、饭等祭品。

二、报丧。丧家委托族人出面,四处奔走报丧。报丧有先后次序之分, 通常一报出嫁女,次报母舅家,再报三亲六戚。女儿得知噩耗后,立即煮于米饭 5 碗,杀鸡一只,炒爆米花,置水酒一瓶、黑布七尺及香烛等祭品。女儿女婿一起赶至娘家奔丧。俩人进娘家门后,即供上祭品,将黑布覆盖老人尸体之上,并抚尸嚎陶大哭。母舅则煮于米饭 3 碗,杀鸡一只,置水酒一瓶及其它祭品,也赶来姐家奔丧,供祭品,向死者哀泣默念,随后独自走到庭院里席地喝酒,等待出殡。三亲六戚前来吊祭时,也都各带若干祭品,向死者吊唁致哀。

三、入殓。入殓前,村中族人都主动相助。棺木合成后,丧家所有媳妇都得到庭院里,先绕棺转 4 次,继而各代其丈夫绕棺转 5 次,并于棺木四侧角的地上,各插上一支点燃的佛香。当族人将棺木自庭院抬入厅堂待入殓时, 女婿得事先站立于大门槛内,用双手拦棺 3 次,表示死者还活着,有挽留死者之意。入殓之时,由母舅掀开原先覆盖于尸体上面的所有黑布验尸,待确认是自然死亡后,方准入殓。入殓中,丧家长子要从死者嘴里拿出银戒指, 再用钩刀一刀割下苇席之一侧角,再放尸入殓,封上棺盖。

四、丧葬。侾黎老人一去世,在一般情况下,若当天来得及入葬,即当天送“归山”;倘或时间太紧,也只准在家停尸一宿,翌日午后即得殓尸入葬。出殡时,丧家还得请一支民间八音队,为死者奏乐致哀。当族人扛抬灵柩出室时,女婿应站立于厅堂门槛外,用双手拦棺 3 次,表示对死者作最后一次挽留。

出殡中,丧家之长子腰带刀篓,里面放进出嫁女供祭之炒爆米花,双手捧着为之灵设立的香炉,并吊一支用小竹杖吊挂的纸硅开路。另外由一族人从长子之刀篓里拿出炒爆米花,边走边扔撒于地上,意在为死者“喂食”。

灵枢被抬至墓穴时,便停棺穴旁,母舅开棺再次验尸,摆正尸体头位, 尔后盖棺入葬。出殡归来,丧家置水酒佳肴款待前来奔丧之亲朋。这时又化哀为乐,男女青年则乘机夜游,盘歌互答,直至深夜方散。

五、“七期”。“七期”是祭奠亡灵的仪式。侾黎支系的“七期”只有两个。若死者是女性,“头七”是 4 天;若死者是男性,则为 5 天。“二七” 实为“断七”,黎族人谓之“停棺”,实力亡灵“打斋”招魂归宗。通常是在人逝世后第 12 天或第 25 天举行。

“头七”祭奠期间,丧家已离家或出嫁的女儿都得回娘家吊唁。她们来时常带一盏“走马灯”,又称“亡灵灯”,是用竹片扎成,外用色纸糊贴的灯笼,像小竹筐一样大,里面安上走马,小盏麻油灯。点亮“亡灵灯”,意为替亡灵于阴间照明指路。“二七”期间,富裕人家要请“道公”来“打斋”; 家境不佳者,只做简单追祭奠礼而已,“二七”期间,丧家的出嫁女和三亲六戚都得前来吊唁。

六、“打斋”。这是一种宗教味很浓的祭尊礼仪,意力招归“亡灵”之魂魄,不让它在野外游荡。该仪式有繁简之分。

七、死期。侾黎人在亲人死后期满 72 天这一日,即供上纸衣、冥钞及杀牲等祭品,为亡灵做最后一次追祭仪式。仪式完毕,将祭品及香炉一并焚烧或销毁,意为已让死者亡灵上了“祖灵”之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