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 化 渔 汛

昌化港,昌江黎族自治县的渔业基地,它的形态就像一个巨大的喇叭, 喇叭口面对着浩瀚北部湾。每年自春季开始,随着印度洋暖流,大批回游性鱼类就游到昌化港面对的一大片辽阔海面上,从而形成全国有名的昌化渔汛。渔汛期,可以捕捞到的海洋鱼类近千种,年捕捞量近 10 万吨,具有经济

价值的鱼类达 40 多种,如石斑鱼、乌鱼、鱿鱼、鲍鱼、对虾、龙虾、海龟等。渔汛期间,昌化一带的海面上飘荡着数千张船帆,在碧海波浪的涌动中,

渔帆宛如飘荡于海面上的片片枫叶。这一张张船帆穿行于波峰浪谷之中,是那般的从容不迫,洒脱自如,伊然昌化海面上一尊尊雕塑。相对于无边的大海,它们虽然显得那么缥缈遥遥,但是却透着那劈波斩浪的气概。有人曾比喻说:船帆是渔家永不沉沦的海瑰。

船老大做为一名观鱼情,下战令的渔船指挥官,他的双眼就像雷达一样, 他能掌握住季节、风向、潮流的变化,准确地判断出“鱼红”,即鱼群集结游动的迹象。每当“鱼红”出现时,集群的鱼挤挤攘攘而来,像天上落下一片片云,兰兰的海水立刻变了颜色。白天,由于季节、天气、阳光的不同变化,鱼身鳞片会在阳光下反射出多种色彩,鱼群周围的海水也因此变成淡红色、青兰色、深黑色等等。看准了“鱼红”撒网,准保网网不空。经验丰富的船老大懂得,青鳞鱼、鲐鱼、兰园鲹鱼、公鱼、园腹鲱鱼、竹夹鱼“鱼红” 时,海水呈深黑色,海面出现微波;青千金枪鱼、鲔鱼、扁舵鲣鱼、大甲鲹鱼“鱼红”时,海水变成青兰色等。如果看错了“鱼红”撒网,肯走是白辛苦一番。判断“鱼红”的知识是很深奥的,它不像一本书,读完了就领会了, 它是渔民数十年经验的结晶,许多的内容难以用文字表达清楚。

在晴朗的天气里,“鱼红”现象比较容易观察、判别出来。因为,火红的太阳高悬云天,碧波浪涌的大海被照的透亮,粼粼海水,涛声追逐。此时的海面上升腾着大片被烈日蒸发起来的热气,上层海水水温也很温暖,回游的鱼群就行进在这里,这是生物喜爱阳光的本性所致。由于鱼群接近水面, “鱼红”也就较为明显。在夜晚,“鱼红”难以直接观察到,因此渔民们就在船上点燃灯火,引诱鱼群聚拢。有经验的船老大站在船头上,上半身探出船舷,凭耳听水面的声音判断,哪种响动是航船激起的浪花声,哪种响动是鱼儿跃出水面的声音。然后,他再仔细观察船灯下海面涌起的波浪形状,就能定下是否命令撒网的决心。通常到后半夜,船老大就会下令撒网捕鱼,而到凌晨时分,已是收完大网,满舱银鳞蹦跳了。到了东方天际泛白,忙了一夜的渔民们早就生火起锅,煮熟大锅鲜鱼,围坐在一起吃早饭了。

渔船在昌化鱼汛期的海上作业时间是不一样的,最短的三五天,最长的一二个月。每当渔船满载而归之日,昌化渔港里热闹得就像过节一样,赶来贩鱼的买卖人,前来迎接男人的渔家女,商量修船的技工师傅,奉命执行公务的工作人员,大家都汇集于渔港。有的人坐在渔港附近的房子里安祥地喝茶等待,有的人站在码头上焦急地眺望海天相接处。

海上红日渐渐西沉,这正是渔船入港的时候。船队进了港;船上和岸上的人都欢快地忙碌起来:渔民们把装满活蹦乱跳鱼虾的大筐抬下船来,或者干脆叫鱼贩子们自己上船来挑鱼筐,船老大则站在磅秤旁一边称一筐筐海

鲜,一边数钱记账,他那古铜色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修船的技工师傅走过来了。他们和渔民们商量一阵后定下维修船体的方案。船上的渔民和岸上的师傅一起把船拉靠岸,然后跃进水里,用工具猛刮船底板上的寄生蛎,尔后又靠近船身,点火烤烧船底。寄生蛎在劈啪的爆裂声中纷纷剥落,底板上的青苔也焦糊了。强壮的汉子们随之又围着船仔细查看,用烧溶的柏油补在腐朽的小洞上,他们一点一点轻轻地涂油补洞,精细得像姑娘在绣花⋯⋯

最急切不安的是渔家女。她们是渔船进港后第一批走上船的人。当和自己期盼已久的男人打过招呼后,她们又很不情愿地走开来,因为,男人们要紧张地挑筐卖鱼,要赶快整理渔网,要忙着修船。于是,有的渔家女拿着男人特意给她挑捡好的海鲜回家准备接风酒饭去了,有的渔家女上船帮男人收拾衣服杂物去了。当她们见了自己的男人之后而又转身离去的时候,她们喜悦的眼光中流露出一丝怨情。

夕阳终于浸入大海,云雾渐起。此时,船上和岸上的人都干完了各自要办的事。船老大这才点燃一根香烟吸着,匆匆忙忙朝回家的路走去,背负了多少日子的重担终于完全卸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