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羊和壅羊

谈起万宁县东山岭的东山羊,海内外的美食家们无不称赞。海南当地也流传着一句话“冬季吃了东山羊,少穿一件棉衣裳”。做好的东山羊肉菜肴, 肉质肥嫩而无膻气,肉汤乳白味道鲜美,是海南四大名菜之一。

东山羊何以如此有名呢?有一个至今仍在流传的故事。远古年代,海南火山爆发。发怒的神灵把炽热的熔岩浆喷洒到四面八方,覆盖了肥沃的土地, 大片良田变成了岩石山,不能种庄稼,只长灌木杂草。黎民百姓从此无法生活。天上有一位仙女看到这情况,她为灾民因五谷不生、六畜不旺、饥寒交迫而大发慈悲,特向玉帝请求下凡,解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玉帝见她心地慈善,准其所请,并赐给她金谷和山羊,带到人间,为民造福。仙女带到人间的山羊活泼,能爬石山,专吃岩缝间长的杂草,成了灾民的救命羊。这种羊就是今日的东山羊。

万宁县的东山岭的确有不同于其它处的自然条件,那儿到处都是奇岩怪石,悬崖陡坡,人畜难以行走。在陡峭的岩石缝中,一些稀有的灌木奇花异草生长繁茂,山涧里流淌着甘美清冽的泉水。山羊要吃到草,喝到水,必须攀援崖壁,跳跃山涧,终日奔跑。由于活动量大,山羊身上脂肪减少,肉质变得厚实,长得体质健壮。东山岭一带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石缝中生长的野花草灌木吸收了天地之灵气,枝叶鲜嫩且富含营养物质。山涧里的泉水也富含矿物元素,当地人称之为“仙人水”,味道近似市场上买的矿泉水。山羊吃了这类鲜嫩的草、叶,饮了这些清甜的泉水,终日自由自在地在山上山下奔奔跳跳,待长大之后,它的肉质当然就鲜美异常了。为给山羊创造更适应自然环境的生存条件,当地村民的养羊方法都很独特。他们习惯于在石山上搭个以树枝茅草为建材的羊圈,当地人称之为“茅寮”,放进小山羊。每天早开晚关栅栏,让羊儿自行出外爬山寻食”这种饲养方法将放养和人工饲养结合在一起,非常有利于东山羊的生长。

东山羊久负盛名。《辞海》记载,早在宋代,万宁东山羊就被列为朝廷贡品。东山羊一胎繁殖 1~3 只,两年 3 胎,生长很快。有的羊毛色一圈黑, 一圈白,像斑马一样,又小巧灵活,很惹人喜爱。现在有条件的农户已经大量放养东山羊群,供应市场。

海南省还有一种壅羊,也是古代朝廷贡品。壅羊的饲养方法独特:将羊圈在一间低矮的小屋或小茅草房里,不让羊外出乱跑,也极少让羊晒太阳。喂羊的饲料是树的嫩枝新叶、野花鲜草和谷物。由于圈养,饲料质量高,羊又少活动,壅羊的皮肉细嫩,骨头脆软,做成菜肴,不膻不腻,鲜嫩芳香。最佳的壅羊是出生半月至 20 日的羊羔子,或者经过 2 个月圈养,重约 15 公斤的中羊。壅羊最早是在琼山市西部羊山地区饲养,当地农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壅羊。由于壅羊市场行情极好,琼岛其它地区的农民也积极饲养壅羊。

海南人吃东山羊和壅羊的方式很多,有火锅、青炒和白切等。火锅里涮的羊肉主要是乳羊;青炒主要是瘦羊;白切和红烧等主要是肥羊。海南人请客和自用以火锅为多。

近年来,东山羊和壅羊引起许多的海内外游客和华侨的青睐,许多人来海南观光,必定美餐一顿鲜羊肉,认为它是天然良药。尤其是那鲜美的羊肉火锅,是挡不住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