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就是军坡期

海南民谣中有唱:“二月就是军坡期。”指的是每年农历二月的一个隆重的民间节日——军坡节。这个节日在海南东部一带农村盛行。

军坡节是出于对古代某个英雄人物,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的崇拜而设立的。对所敬的人物因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海南普遍敬“三国”中的大刀关羽和洗夫人。军坡节一般分“公期”和“婆期”。所谓“公期”和“婆期”, 指的是某个神的生日,民俗的说法是公祖生日或婆祖生日,主要是祭把祖先和历史人物的。由于各乡各村供奉的神主不同,公期婆期日子也不同。一般是以二乡或一村为单位庆祝,因此一年四季之中,几乎都有乡村在庆祝公祖婆祖的生日。每到公期婆期,村民必大搞祭祀,供奉公祖婆祖,请亲朋戚友到家中作客聚餐,客人来的愈多愈好。菜肴也操办得丰盛非凡。舞狮队敲锣打鼓家家户户地拜祭,热闹非常。到了夜里,各家备户还凑份子请戏班剧团来演上几晚。这里有“公祖婆祖养戏班”的说法,指的就是每到公期婆期较频繁的二三月份,各路剧团都云集琼山。

公期婆期最隆重的就是“梁沙婆期”,也即是著名的“军坡期”。梁沙婆就是隋代的洗夫人。她曾指挥干军万马,统一岭南各族,传说她曾在琼山新坡一带驻过军,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海南归附洗夫人之初,境内盗匪猖獗,民不聊生。为使黎民百姓有安定的日子,洗夫人决定出兵治乱。来年春天,洗夫人和冯宝统率大军从高凉郡挥师南下。大军乘船取水道到海南后,沿南渡江逆流而上,不久就见到立于江中的一块大沙洲。这是南渡江中较大的一块冲积洲,沙洲的一面与陆地相

接,另外三面环水,遍地石头和灌木,间有少许乔木。沙洲上水草丰足,住着一些人家,当地人称沙源里。后来,由于居住此地的人都姓梁,故也称梁沙坡(在今琼山县新坡镇境内),洗夫人就下令屯兵于此。

大军驻扎下来后,经过侦察摸底,洗夫人即分兵三路进军到宝岛各地平乱抚众,由她的队伍军纪严明,英勇善战,所到之处受到百姓的欢迎和支持。盗匪闻风纷纷归降,少数顽抗的盗匪也被迅速消灭。洗夫人亲率队伍在营根比武胜山王、中和平乱安九峒中,不费一兵一卒,就妥善地解决了多年遗留下来的问题,一时间名声大振,人心称快。不久,洗夫人的队伍便载誉凯旋了。

由于洗夫人这次出军治乱,铲除了百姓多年的心头之患,使海南岛上的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因此,当地百姓在梁沙洲(今新坡镇内)设庙供奉, 称为梁沙婆祖。定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二日为诞期(各地根据洗夫人当年的实际到达时间面定纪念日)。届时,各地纷纷祭把,有的地方还摹仿洗夫人当年壮观的出军程序和仪式,组织队伍举着刀枪举行阅兵仪式,一连数天, 人山人海,道路为之堵塞。谓之“装军”、“游军”,很是壮观。这就是海南的“军坡节”俗称“发军坡”。

军坡节要吃军坡饭。这顿饭所准备的酒菜决不亚于过大年。开饭时,鸡鸭鱼肉摆满一桌子,而且,还要架起火锅,亲朋戚友齐聚一屋,其乐无比。据说,过去每到军坡节,家家户户都把自己养的番鸭宰杀煮熟,拿到军坡场去评比,俗称“打赏”。

酒酣饭饱之际,便有舞狮队敲锣打鼓而来。舞狮队在这里称醒狮队,有男的舞狮,也有女的舞狮,一律着整齐的唐装,扎头巾、腰带,煞是威风。醒狮队到前,家家户户都在大门外摆好香案烛台和祭品,等醒狮队一到,便点燃香火和红烛。醒狮队前有四人抬两副轿子,轿中坐有关公和洗太夫人; 抬到香案前放下。另有人把手中拿着的小件的关公、洗太夫人等诸神的塑像放在香案上,拜祭活动便开始了。一个头戴笑面佛面具,身着戏装,手持扇子的人口念祷词,在大门口跪下,朝堂屋深拜三下,然后给每间住屋用扇子虚扫一扫,表示驱除妖邪。之后,便是舞狮。舞狮者踩着鼓点,威风八面地舞,热闹非凡。而舞狮头者最为劳累,因而得频频换人。

主人家在当院中,竖起一根长竹竿,高高地悬起用绳子连起来的一串红包、香烟,还有一颗青菜,在风中悠悠地晃。舞狮人须有一身好功夫才能够得利而归的。这时,就有四个大汉,抬着一块平板,站到竹竿下,在一阵密锣紧敲声中,舞狮者一声断喝,飞身跃上平板,在板上舞上一轮。四个大汉也在一声高喝中举起平板,舞狮人便让狮嘴吃下利市。摘下利市后,舞狮人一个翻身跃下平板,并在一阵紧锣密鼓声中劲舞一番,以谢主人的厚意。

在锣鼓声中,抬轿子的抬起了轿子,要到下一家去了。这时,孩子们纷纷往轿子下穿梭般钻,据说,这样可以保平安。轿子走后,舞狮的还要再舞一番才走,这时主人家依礼燃放鞭炮送行,释祭活动就结束了。

军坡节中最精彩和最热闹的盛事是夜间看戏。各家各户集资,请来琼剧班于,唱几天戏。这时,演出剧目的选择甚为紧要,依例只能演喜剧、正剧和闹剧,预示着美好生活的开始和人们的向往。千万不可演悲剧,那可是最忌讳的了,每到看戏,那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于是,一年一度的军坡节,也在密锣紧鼓声中降下帷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