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月当头

文昌县是海南省拥有海外华侨和现有归侨人数最多的县之一。过去数百年间,文昌县一直和贫穷为伴,数不清的文昌儿女被迫背井离乡,渡海去异邦谋生。每年中秋,仍留在文昌的人就格外怀念海外亲人,他们举行各种仪

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拜月”。中秋月圆之夜,有亲人在海外的文昌人都要在院落里安放桌

凳,上面用盘盛上月饼、水果,有的月饼上还插几柱香。待香燃起,大家凝神望月,祝愿海外亲人吉祥幸福,长久平安,”千里共蝉娟”。拜月之后, 参加者就围桌而坐,分尝月饼。此时,总忘不了留出一些来,权当给海外亲人。

“祭月”。文昌人吃完月饼,赏完明月之后,还要重新在桌面上摆放新的食品,它们要了直在月光下放着,不能吃,不能动,直到第二天早上。民间传说,等赏月的人都睡下之后,月亮娘娘会下凡来看供祭的饼糕瓜果。谁家的供品好,谁家就会受到面善心慈的月亮娘娘的保佑,家里的孩子和海外的亲人会平安无事。

“月亮浮针”。文昌乡间的老人喜欢对孩子们戏说,中秋夜 12 点看月亮, 可以看见月宫里的嫦娥、吴刚和白兔。许多孩子吵吵闹闹一定要和大人守夜赏月看白兔。可是他们总是在难熬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大多数孩子从未见过月宫里的兔子。个别孩子熬到明月当空之时,他们看到的是大人们拿出一个新碗放在明月下,碗里倒满清水,再用细线吊起一枚缝衣针置于水中,大家细观碗底针影,分辨所祝愿的事是否吉祥:碗底针影和水面浮针越接近重合,观影者心中祝愿的海外亲人越平安幸福,所希望办好的事越有成功的把握。

“岭峰观月”。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文昌人庆中秋又追求新境界: 铜鼓岭峰坐巅观月。铜鼓岭海拔 338 米,号称“琼东第一,峰”。它三面环海,山林茂盛,怪石嶙峋,山光海色秀丽,是海南省十大重点旅游开发区之一。年龄大的文昌人,在中秋下午乘车来到岭峰,等待观看海上升明月,而年轻人则是乘着月色步行登顶。站在顶峰插香拜月,贡品祭月,人的思恋之情更加浓郁。若极目远眺,只见皎洁明月下的南海水面泛着微光,阵阵涛声从岭下的黑暗中传上来,给人一种神秘奇怪的感觉,也使人的遐想展开翅膀。

“天灯迎月”。从七月半到八月十五,人们还常放天灯(也叫“孔明灯”) 庆贺节日。七月半放天灯的原意是怀念亡人,也就是民谣所讲的,“下午烧纸钱,晚上放天灯”。中秋夜放天灯则完全是为迎月、贺月。天灯是几个灯宠垂直连接成条“火龙”,挂于高处。在云高天晴,微风习习,星稀月明之际,天灯从这个角落里升起一盏,又从那个角落里升起一盏,明晃晃的好似在与星月争辉。此时,村庄里的人们都走出家门,站在街中庭院里观赏天灯。

“送灯”和“抢灯”。有的村庄的人们喜好大家手中各拿一盏花灯,灯的正面印有吉利的词或思古幽情的人物风景画。拿灯的人排成长龙,敲锣打鼓,由一个“灯主”领着沿村游行,这叫“送灯”。整个队伍最后来到村里的庙堂门前,将灯挂在庙里庙外。待灯挂好后,“灯主”一声号令,任何人都可以上前去抢自己中意的花灯。此时,庙堂内外人们蜂拥抢灯,非常热闹。在当地人的口语中,“灯”与人丁的“丁”谐音,人们认为“送灯”就是送去财旺丁兴,“抢灯”也就是不让丁兴财旺的好事滑过去。所以人们对负责“送灯”和号令“抢灯”的“灯主”要求很严。条件主要有二项:其一,家景兴旺;其二,家有男孩。有的地方甚至规定,只有家景旺,有男丁的家庭户主才有资格加入正式“送灯”的队伍,无此条件的人家只能观看和参加“抢灯”活动。这类规定人们一般都是接受的。此顶活动最早于正月十五日举行, 后来八月中秋节也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