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情郎的“打花棍”

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黎族山寨里,每逢一个月的十五日圆月之夜, 青年男女们就常常聚集在村寨前的空地上,玩起“打花棍”的游戏来。

“打花棍”是过去黎族姑娘挑选情郎的一种方式,现在已经发展成集娱乐、交友、健身于一体的活动,在黎族山寨内很流行。“打花棍”活动起始

于一个很有趣的姑娘选情郎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黎族山寨里有一位姑娘长得俊俏可爱、精明勤劳,她被两个黎族青年同时爱上了。两个青年同时托媒人向姑娘的父母求亲。做父母的去征求女儿的意见,但是女儿总是羞涩地低着头,默不作声,这使得两位老人很为难。一个圆月之夜,求婚的两个青年都来了,他们与姑娘的父母交谈了一会,表白自己求婚的诚意。姑娘的父母决定,女儿与两个青年对歌表情,以决定婚事。可是经过几个回合的对歌,仍分不出哪个青年的歌唱得好, 婚事无法判定。正在为难之际,姑娘的父亲急生一计。他找来一根约 6 尺长的藤条,要两个青年站在两边,让女儿蹲在中间旋转舞动藤条一周,并规定被藤条打着了或者躲避时跳出藤条的半径以外者,即为败者;反之为胜者, 胜者自然是姑娘的意中人,于是,三个人照此说法做起来,周围观看的乡亲也在一边欢呼助兴。姑娘最终选择了意中人。后来,若遇到类似的情况,村里的长辈也常让女儿照此办理,并称之为“打花棍”。从此,“打花棍”挑情郎的做法就兴起来,并在黎族村寨流传开了。打花棍后来慢慢变成一种多功能的娱乐健身活动,受到黎族青少年的喜欢。原来的形式也有很大变化, 由“女打男跳”变为“男女打跳”;由 2~3 人增加到 10 多人;由单人一圈变为多圈(一棍活动力一圈);由分别活动到集体活动,并且制定了详细规则。每逢黎族“三月三”佳节,打花棍活动更是热闹非凡,不少男女青年就通过这种活动来寻找意中人。在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1986 年于新疆召开),黎族打花棍被选中参加表演,受到各族人民的赞赏。

黎族山寨的青年人还常举行另一种“比箭竞婚”的活动。据海南《地理志》载,2000 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黎族已使用弓箭狩猎。村寨里的男子从儿童时代就用藤竹自制弓箭“习射”,一直到成年。每到农闲或节日,男子们就在一起比试弓箭本领,并逐渐形成射箭比赛的传统。每逢射箭比赛,村寨里的男女老少都聚集观看热闹。众人把猪腿、牛腿或羊只悬挂在树上为靶, 射手们在远处瞄准比射,按中箭多寡分赏。还有一种方法是将一只大肥鸡挂于树梢,以鸡眼为靶心,射中鸡眼获奖。射箭比赛往往持续到黄昏时分,这时,人们就燃起篝火,团聚欢宴,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那些比赛中技艺高强、臂力过人的小伙子成为欢宴中的英雄,他们自然受到姑娘们的爱慕,成为“比箭竟婚”的对象。现在射箭又被列为黎族重点传统体育项目,多次参加全国性的体育比赛,为祖国射箭运动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