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歌海盐场

莺歌海盐场,单就这名字,听起来像黄莺鸣唱一样,令人陶醉,而实际的景象更令人惊叹不已。乐东黎族自治县的莺歌海镇、佛罗镇、黄流镇的地理位置恰好围成一个三角形,濒临南海,莺歌海盐场就位于这个大三角形区域之内。盐场的盐田炔块相接,一直延伸到天边,坦荡平整,一马平川的气派任人极目远望。在一畦畦方格式的盐田里,盐水徘徊流连;待流不动了, 就静静地停在那儿,明亮得如同镜面一样,在烈日下反射着耀眼的光亮。在盐田周围,到处都堆起一座座小丘似的盐山,洁白晶莹,好似童话故事中的水晶世界。就在盐田南面,一望无际的南海湛蓝湛蓝的,如同一池玛瑙液、诱人、迷人。银白的盐田和湛蓝的海水相映成趣,煞是好看。

莺歌海盐场是 1958 年动工兴建的,1963 年正式投产,产原盐 50 万吨以上,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那里生产的盐色泽纯白,质量上乘, 不但供国内人民食用和工农业生产之用,而且还远销日本等国。莺歌海盐场生产的盐之所以产量多、质量好,主要原因在于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盐场附近的海域就叫莺歌海,一片碧蓝。海水里所含的盐分,多到水的咸度达到波美表 3.5 度,是世界上最咸的海区之一,被称作“苦海”。那儿的空气一

尘不染;阳光强,热量大,晒得人皮肤火辣辣地疼痛,日照时数每年达 2600 多小时,居海南岛之冠;那儿海面上的风特别大,从浩浩天际一刻不停地呼呼吹过来,几乎天天都是三四级,一年刮到头。日晒风吹,水分年蒸发量达到 2600 毫米,因此晒盐全过程时间较短,从纳潮到成盐只要 31 天。加之, 临近莺歌海的陆地平展,所以,那块海域和陆地就成了我国南方最理想的天然盐场。目前莺歌海盐场拥有一批现代化晒盐和制盐的技术与设备,除生产高质量精盐外,还利用海盐生产一些其它高科技产品。

莺歌海盐场虽然建立时间很短,但是海南晒盐业却始于唐代,距今 1000 多年了。与海南岛隔海相望的台湾岛晒盐业始于明朝郑成功驻兵屯田时代, 远远晚了数百年。在近海陆地开辟畦田以做盐田,这是海南人民最古老的生

产晒制海盐的方式之一,“土俗裂水沃麻,分灌川野,畦水耗竭,土自成盐, 即所谓咸鹾也。而味苦,号曰盐田。”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用“盐槽”晒盐的方法,即檐州市洋浦盐田的生产方式。

在洋浦盐田,晒盐的“田”是由 6000 多块石头修凿而成的“盐槽”。这些盐槽因势造设,上面凿铲得很平整,大的石槽面积 1~2 平方米,小的则不够 1 平方米,四周部修出半寸高的槽围。黑黝黝的玄武岩盐槽摆放在那里,

占据了 300 多亩土地,好大的气派。盐槽下部有的凿刻得像船底,有的像鱼尾,有的像驼峰,有的像龟首,形态各异,颇具欣赏价值,俨然是一个石头工艺品露天大展。晒盐的过程也很特别:盐工们先用木五齿耙在盐槽旁的土上耙出弹子般大小的泥丸,晒干后倒入土边的一个上面铺着茅草的长方形盐池内,池下有一个一米多深的石坑。盐工们再从纳入海潮的塘里挑海水浸他过夜,让海水过滤后流入石坑。翌日早晨,只要把坑水舀进盐槽,下午便能晒出白似雪的海盐来。故海南民谚云:“洋浦盐田,朝水夕钱。”盐槽晒出的盐状如鱼鳞,人称鱼鳞盐。鱼鳞盐非常受人们欢迎,爱屋及乌,人们把生产鱼鳞盐那个地方的村庄也干脆命名为“盐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