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姚氏唢呐
姚希呐
我的祖上从事唢呐演奏,180多年来姚氏唢呐闻名遐迩,代代薪火相传,我已是第七代传人。姚氏唢呐伴随着浓郁的民俗民风成长成熟,以高亢苍劲的抒情韵味和生动活泼的表演技巧为艺术特色,深受广大民众欢迎,被誉为“京东第一铁喇叭”,常年在红白喜事、门市开张、节日庙会、秧歌展演等民俗活动中一展风采,活跃民众的文化生活。后经不断攺革创新,发展成为名扬四方的“唐山花吹”——这一冀东民间艺术奇葩。
我的父亲姚少林,是姚氏唢呐第六代传人,精于唐山花吹,在艺术上吸收了江南丝竹曲调和塞北牧歌调,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曾获国家及地方展演奖32项之多,2009年被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唢呐艺术唐山花吹代表性传承人,不幸于2011年因车祸罹难。子承父业,我义不容辞地挑起了传承唐山花吹艺术的重担。从小时起,我就由父亲传授唢呐技艺,并跟随父亲走南闯北,接受唢呐艺术熏陶,早就与唢呐艺术结下不解之缘。父辈给我取名姚希呐,就是寄希望于我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唢呐艺术传承人。我也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时常激励自己要奋发努力,刻苦用功,力求为姚氏唢呐艺术增光添彩。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气象,文艺界也是大地回春,日趋繁荣。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各类民间艺术形式包括唢呐花吹都焕发了勃勃生机。曹妃甸区领导及文化部门,注重打造文化精品,培育区域文化中的强项,积极扶植姚氏唢呐艺术。我可以说是欣逢盛世。我牢记文艺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树立百姓情怀,多接地气,努力让姚氏花吹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我在艺术上苦练内功,精益求精,努力领悟其艺术精髓,已娴熟地掌握了唐山花吹的吹、咔、哨、耍等各种技巧。唐山花吹以乐器唢呐、鼓、钹等为载体,集演奏、表演于一身,表现细腻,崇尚技巧,好听又好看,很有观赏性,又富于乡土气息,是冀东人民生死悲欢的咏叹调。2006年,我所从事的唐山花吹被河北省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又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这成为曹妃甸(原唐海县)文化史上的大事,也为唐山文艺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唐山花吹,乐曲丰富多彩,加上打击乐的贯穿,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感觉。所谓花吹,要从“花”上入手进行创新,如唢呐表演手法上的反腕、点、剜、摩挲、倒手等,杆上的转杆、倒杆、横吹等,碗上的摘碗、套碗、转碗、甩碗、共同动作的吹串等,还有单点、双点、阴阳点、绕打、交叉打、垫打、升调打等堂鼓花奏表演,以及耍花打、变法打、摇边打、敞打、闷打、腿下打、头后打的小钹花奏表演技巧,我都需熟练掌握,运用自如。唐山花吹也是民间艺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与民俗共生的人文产物,对当今构建和谐文明社会,丰富人民文化生活,都有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刻苦努力和持之以恒的坚持,我也算小有成就。1988年以来,已出版三个全国发行的唐山花吹专辑,参加过“朱载育杯全国唢呐邀请大赛”等全国赛事,曾荣获特等奖,同时参加“河北省首届民间艺术节吹歌大赛”等活动百余次,连续十届参加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和三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每次展演都成为整个展会民间音乐节目中的热点亮点。2011年获河北省秦川杯民族器乐大赛银奖。2014年我编创的唐山花吹代表曲目《花吹小串调》,荣获唐山市首届群众原创文艺作品展演器乐类二等奖。我多次受邀赴外地传授技艺,展演交流。2014年参加昌黎县吹歌培玔班,传授吹歌技艺。2013年参加唐山市农民春晚,演出花吹串调。全国11个文化遗产日,我都带头参加曹妃甸区围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为主题的宣传演出活动。我先后曾十余次接受包括新华社在内的新闻媒体的采访宣传,客观上也提升了曹妃甸民间文化影响力。我不仅全面继承了唐山花吹的艺术技巧,还有所发展,表演技巧日臻精湛,边吹边耍,令人目不暇接,表演到高潮时,我同时吹响六支唢呐,全场观众为之沸腾。广大观众的认可,常常成为我继承创新的动力。
与此同时,我不忘祖先遗愿和领导重托,立志将唐山花吹艺术传承下去,使之后继有人。在城区设立了200平方米的非遗传承基地,我坚持常年组织活动和排练,精心培育新人,已收徒13名。每年区政府拨款5万元,用于房租和购买乐器等。
唐山花吹,能登上中央电视台“中国一绝”和“想挑战吗”栏目和各级报刊,这些都充分证明了唐山花吹的艺术价值。我能为传承、保护、弘扬唐山花吹艺术尽绵薄之力而深感荣幸。
姚希呐,1970年生,曹妃甸人。2010年工作于区文化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唢呐艺术唐山花吹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