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投曹妃甸港的经历

董国正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因为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才有机会考上大学进一步深造。1990年,我从上海海事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了秦皇岛港船舶公司,在机务科负责机务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钻研,先后在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取得了两项专利,同时还主持了一些技改项目,并获得了高级工程师的职称。我由一个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迅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干部。

因为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使自己有机会走出去,支援黄骅港的建设,拓展了自己的人生舞台。

2003年,我作为船舶技术专家,被公司派往神华黄骅港务有限公司船队外援。由于黄骅港是新建港口,公司各种制度不健全,急需建章立制,另外员工也大多是新招进的学生,工作热情很高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自己一方面根据秦皇岛港的管理经验,帮助黄骅港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就是“手把手”的帮教徒弟。通过近5年的努力,公司管理走入了正轨,徒弟出徒了,自己也调入黄骅港并走上了领导岗位。

还是因为改革开放,使自己赶上了曹妃甸大开发大建设,有机会到国投曹妃甸港创业。

2008年,怀揣着建设亿吨能源大港的梦想,我从黄骅港调到国投曹妃甸港,负责组建拖轮船队。回忆起自己创业的几个难忘的“一次”经过,至今依旧难抑兴奋。

印象最深的一次

记得有一名刚刚招聘进来的大学生,由于一时没地方住,就临时安排他住公司在唐海的招待所,感觉还不错。等到上岗后搬到港内住,意见就大了,由于港内职工宿舍还没有完工,只能安排在施工时留下的临时搭建的简易房,简易房四处漏风,由于当时港内还没有绿化,刮风时,外面黄沙漫漫,屋内细沙一层又一层。想到新建港口条件差,没想到这么差,小伙子心凉了,说什么也不搬。

看到员工思想转不过弯来,自己耐心地跟他唠了唠家常。我问他,你一个哈工大名校毕业的高才生,为什么不选北上广深等大城市,而选择曹妃甸呢?他说他有一个大港梦,在学校从报道中看到曹妃甸煤港将来要建亿吨大港,连温家宝总理都亲自到现场视察,认为曹妃甸肯定大有前途,想在曹妃甸实现自己的梦想。我说这点苦都吃不了,你还谈什么实现大港梦?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小伙子高高兴兴搬了进去。后来,他们把当时拍的照片配上音乐编辑成MTV,大家都看哭了,泪水中既有追梦成功的喜悦,也有追梦过程的艰辛。

最难忘的一次

因为计划2009年4月份靠船,新造的两艘5000匹马力的拖轮要年底才能到位,为了保证进出港所用拖轮,自己的首要任务就是租拖轮。由于当时正赶上全国建设的高潮期,拖轮奇缺,几乎跑遍了整个中国,也没租到拖轮。到曹妃甸拖船公司租拖轮,被拒;到秦皇岛港拖轮公司租拖轮,又被拒;到大连港轮驳公司租拖轮,对方要求租用的拖轮既算入股还要另付租费,开出了极其苛刻的条件,我们无法接受,租拖轮进展极不顺利。国内租不到到国外租,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委托人到中国台湾及新加坡、俄罗斯等地租船,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拖轮也没有租成,但这段经历让人终生难忘。最后,通过交通部相关部门的协调,才从交通部上海救捞局租到了拖轮。

2009年4月4日,我港首航船“粤电1号”进港,我们租用的两艘拖轮发挥了重要作用,协助该船顺利地靠离码头,圆满地完成了首航任务。

最有成就感的一次

2015年下半年,煤炭需求量呈断崖式下降,公司经营开始出现亏损。码头上没船,拖轮闲置。国投曹妃甸港在经济新常态下转变思路,港口不再只是提供装卸的大堆场,面对多变的市场形势,不断探索港口服务功能拓展,努力形成一手抓港口装卸主业,一手抓多元发展,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新格局。拖轮船队积极响应公司号召,实施“走出去、闯市场”的战略。经与华能煤码头多次沟通,双方于2017年2月21日签署《港作拖轮使用框架协议》,按照协议约定,国投曹妃甸港拥有6艘自用拖轮,为华能曹妃甸港全部5个泊位提供船舶靠离港拖轮服务。自此,国投曹妃甸港正式迈开多元服务、实现了“走出去”目标的第一步,此次拖轮创收也是企业2017年提质增效打响的第一枪。

2017年2月22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网站以《为华能输送拖轮服务迈出走出去第一步》为题,专题报道了此事。

最艰难的一次

2017年7月12日,是自己一生中最艰难的一天。本来华能曹妃甸港已通知我们首航船“瑞宁6”轮由我方来靠,由于是第一次“走出去,闯市场”,又是华能的首航船,公司领导极为重视,为了靠好这艘船,我们也做了精心准备。但到了“瑞宁6”轮进港靠泊时,引航站以我们缺少开敞式水域经验为由,拒绝使用我方的拖轮,自己当时就蒙了。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经和华能沟通,我们在不用引航员的情况下,对“瑞宁6”轮实施了离泊作业。随后,我们一方面与引航站沟通,一方面到开敞式水域作业经验丰富的日照港进行学习,回来后反复演练。经过4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引航站的认可,2017年11月27日,引航站正式通知我们,华能的走靠船业务对我方正式开放。

经过了2年多的努力,在保证本公司正常走靠船任务的同时,我们对外完成了华能煤码头近6成的业务量以及煤二期煤码头部分移泊任务,圆满地实现了公司多元发展的目标。

现在,港区绿了,再也看不到黄沙漫漫的场面,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绿茵茵的草坪和一排排美丽的绒花树,干净整洁的办公大楼和职工宿舍。

通过十年的开发建设,国投曹妃甸港已建成了5~15万吨级的煤炭泊位10个,年煤炭下水能力达1亿吨;拥有配备五套四翻翻车机系统,年设计卸车能力1.3亿吨;拥有18条堆场、194个垛位,可同时堆存850万吨以上煤炭,满足各品质煤种单堆单放;拥有自用3600~5000匹马力全回转拖轮6艘,可满足进出港作业的要求;堆场采用“堆取分开”的工艺流程、“一线双机”的设备,具备先进的煤炭流程和采样系统,可实现优质、精细配煤。

如今的国投曹妃甸港建设经验、运营模式、管理流程、市场开发、员工技能等均已成熟,已迅速成长为周边区域煤炭品种最齐全的港口,并得到上下游企业的认可和支持,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现在,我又赶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时代,我将栉风沐雨、砥砺前行,继续追逐我的港口创业梦!

董国正,1962年6月生,1990年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分配到秦皇岛港务集团船舶分公司从事机务管理工作,高级工程师。2003年任神华黄骅港务有限公司船队任副队长,2008年调任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船务管理部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