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曹妃》诞生记

孙梦成

一个区域的跨越崛起,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更需要文化的繁荣。而文化的涵育,往往需要很多年。最近,突然想到,有一个梦想,我整整用了40年时间才得以实现。正是这个小小的梦想,与家乡的文化繁荣密切相关。

我出生于1970年,那时文革还没有结束。从记事起,家里就很穷,连个收音机都没有。爷爷家有一个老旧的收音机,老人管它叫“戏匣子”。我七八岁时,总爱去爷爷家,打开戏匣子,收听《岳飞传》。刘兰芳大师那字正腔圆的评书,给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爷爷那时也就是70出头儿,但已经双目失明。孙子去了,自然特别高兴。听完《岳飞传》要走时,爷爷总是让我多待一会儿,给我讲各种各样的故事,家乡管这个叫“说瞎话儿”。爷爷是村子有名的故事大王,各种各样的民间故事,讲得绘声绘色。爷爷告诉我,当年他下海打鱼,经常到一个叫曹妃甸的小岛躲避风浪。那个小岛上,有一口淡水井,还有一个破旧的古寺,里面供奉着曹妃娘娘。

爷爷说,曹妃是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妃子,相传是我们本地的渔家女儿,从小在曾家湾长大,习文练武,提笔能写诗,上马能打仗,后来还羽化成仙,专门保佑家乡平安。在海上,遇到大风浪,就念叨“曹妃保佑,曹妃保佑,曹妃保佑”,连喊三声,比什么都灵。我天真地问:“曹妃比岳飞还厉害吗?”爷爷哈哈大笑,说“都很厉害!”我又问,为什么戏匣子里,不讲曹妃的评书?爷爷回答,“可能还没写出来呢!等我孙子长大了,就写个《曹妃传》,和《岳飞传》一块儿播出!”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曹妃的故事深深扎下了根。上学后,我成为班里学习成绩最优秀的孩子,而且作文成绩尤其突出,曾经多次在全县和全市的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古今传奇》等许多小说名著。后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家里的经济条件一年比一年好。我上三年级那年(1980年),家里买了收音机;上初一那年(1983年),家里买来一台黑白电视机。我最爱听、爱看的,还是小说联播和带有武打传奇色彩的电视连续剧。

那时,姐姐也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她也爱听收音机。姐俩经常会争夺收听权拌嘴,我要听小说联播,她要听《每周一歌》,有时争执不下,姐姐说:“你有本事自己写个长篇小说,叫别人听你的。你听别人的小说,有啥劲?”我倔强地回答:“会有那么一天的!”

1985年,我考取了河北玉田师范学校,文学上的爱好终于有了成长的沃土。我遇到了几位在文学上很有造诣的老师,他们给我悉心指导,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1987年,我写的反映家乡新面貌的作文,还在全省和全国获奖。

1988年,我毕业分配到唐海县八农场桑坨中学任教。青春年少,精力充沛,独住校园,博览群书。四年后,我调入县教育局,八年后又调入县纪委。工作越来越忙,不断在文山会海间徜徉。每天也在写,写的却是领导讲话、计划总结。儿时的文学梦,似乎有些淡化。只是在静下心来回忆往事的时候,才想到少年的梦想和遥远的曾经。进入新的世纪,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下,家乡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经济飞速发展。2003年,唐海全县财政收入7000多万元,之后每年成倍增长,不仅迅速过亿元,而且随着曹妃甸的开发建设和冀东油田的增产扩能,唐海的财政收入短短五六年就超过10亿元。曹妃甸,这三个字,成为享誉四海的一个名字。那时,县领导讲话,经常爱说六个字:“人努力,天帮忙”。我曾经想,人努力,是14万唐海儿女艰苦创业;天帮忙,也许就是爷爷说的“曹妃保佑”吧!我是不是应该写写曹妃的故事?可是,自己已经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工作太忙了,似乎没有时间去写一部长篇小说。

机会还是来了,哪怕有些悲怆。2008年,我受唐海县委、县政府的委派,督导建设曹妃甸论坛会址项目。日夜忙碌,加班加点,重感冒总也不好,在唐山输液时错误用药,引发药物性肝衰竭,生命一下子亮起红灯。

我被送到北京,住院半年,经历了12次生死闯关,经过北京302医院的精心治疗,终于死里逃生。当年六月,我康复出院。医生嘱咐我不能马上工作,需要在家休息半年。忙惯了,突然闲下来,觉得很不适应。

“文人报国无长物,唯有手中笔如刀。”何不利用半年休息的时间,为家乡曹妃甸打造一个新的文化地标?让各地客商、四海宾朋在惊叹曹妃甸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同样对这里的文化心驰神往。从哪里切入?经过反复思考,最后决定从地名上切入。

“曹妃甸”,这是一个很富有诗意和浪漫想象空间的名字。曹妃是谁?她从哪里来?她的一生发生过什么故事?为什么那座沙岛要以她的名字命名?这片土地上,曾经演绎过怎样惊心动魄、震撼人心的故事?很多来曹妃甸的客商,一定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深入思考之后,决定创作一部以曹妃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起初,想过把曹妃刻画成一个廉内助,帮助李世民开创大唐盛世。廉政文化,古为今用,也是一种不错的创意。后来,觉得单纯这样的创意太单薄了,还是把曹妃塑造成本地的渔家女儿,出生于老爷庙、成长于曾家湾,后嫁给唐王,伴驾东征、文武双全、省亲故里、葬身荒岛、羽化成仙,护佑苍生,成为当地的女神。反刍童年的记忆,我发现曹妃的品格特征,很像南方广大渔民崇拜的妈祖。

于是,我想到一个提法:“南有妈祖、北有曹妃”。妈祖的故事,世人皆知;曹妃的传说,却知道的人很少。我一定要挖掘这一地方文化资源,把曹妃的故事创作好,让曹妃的形象,走进万户千家。有了这份文化使命,还必须付诸实施。

“雨里烟村雪里山,说时容易做时难”。本想亲自动笔,可是因为大病初愈,身体虚弱,医生坚决反对。加之自己眼高手低、水平有限,贸然动笔,恐贻笑大方。在相关老领导的建议下,我寻找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我找到了原唐海县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刘兰朝老师,我俩合作,我出创意,他来执笔。在长篇小说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感谢刘兰朝老师。没有他连续多年来的努力,这部长篇,不可能诞生,也不可能走向精品化。我只是一个创意者,而刘老师是具体的执笔人,呕心沥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我在任何场合都敢说,其实刘兰朝老师才真正是这本书的作者,我只是做了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充其量是一个配角。

历时数载,精心打磨。长篇历史小说《大唐曹妃》先后三次出版。一次比一次上档次。第一版字太小,印刷质量粗糙,不尽人意;第二版觉得文字和情节还不够丰富,前后两个部分风格不一致;第三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负责的,单体书号,精心设计,印刷质量上乘,封面用的是280克米金纸,书芯用的是50克字典纸,印数也是原来的五倍。这本书,成为马年献给家乡曹妃甸的一份文化厚礼。当从印刷厂拉回满满一车散发着油墨芳香的《大唐曹妃》时,我感到一种欣慰。

此次再版,对以前的小说情节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完善。第一版和第二版,小说共计十九章,这次变成了三十三章;以前的小说前半部分略显拖沓,此次完善后,小说情节更加丰富、人物更加复杂、矛盾冲突环环相扣,故事性更强。如果将两个版本放在一起阅读,就会发现,第一次是急就章式的泥塑,第二次是工匠式的木雕,而这一次则是精心打磨的玉器。

创作这本书,耗费了刘兰朝老师太多的心血和汗水,我感动于他这种执着的文学追求。参与创作的过程,是对中国传统价值观有一种反思和入髓式地吸收。作为作者,我们试图为曹妃甸在时代洪流中的际遇寻找一种形而上的历史凭证。曹妃的身上承载着我们所熟知的苦难史,也有着改变命运的蝶变史,她在某种意义上是作为民族母性的化身出现的,“外柔内刚、忍辱负重、惩恶扬善、扶危济贫、舍己为人”这些构成民族灵魂的元素,集中体现在曹妃身上,是历史的积淀,是人性的积淀,也是当代曹妃甸人文精神的源头。写曹妃,写她的苦难和坚守,写她的宽容和忍让,写她的疾恶如仇,写她对普通百姓的悲悯情怀,正是基于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认同和怜惜。某种程度上,曹妃身上的可贵品格,是中华女性美德的集大成者。

“鸿雪萍踪堪追忆,千秋事,意阑珊,任尔评。”大唐曹妃的故事,为世人展现了一个具有大爱之心、大义之举、大仁之德、大侠之气的传奇女子形象。内容曲折跌宕,将曹妃家乡亲人之间的故事与宫廷内斗、战争纷乱等多个故事线索结合在一起,展示了宏阔的历史背景和精彩的人生百味。让后人觉得,曹妃甸的人文历史很厚重,这里曾经见证了一代名君李世民的爱情故事,这里,善良终能战胜邪恶,仁爱终能超越时空。智慧远离烦恼,慈悲没有敌人。曹妃故里,流传下来的,是大爱、大仁、大忠、大义。这是中华精神的血脉,历千年而不衰。

需要说明的是,在《大唐曹妃》第一版、第二版的时候,我的家乡还叫唐海县,等到第三版的时候,行政区划调整,撤县建区,我的家乡就改称为唐山市曹妃甸区。建区那一年,财政收入达到50亿元,之后每年递增。这片神奇的土地,书写了举世瞩目的奇迹。15年前,这片土地的财政收入1.5亿元,15年后的2017年,全区财政收入高达110.6亿元,增长了75倍!这在全国绝无仅有。是改革开放,是曹妃甸大开发、大建设,使得这片黄金宝地活力迸发、闻名遐迩。

伴随着曹妃甸奋进的脚步,《大唐曹妃》也越来越红火。不仅图书一版再版,北京北舟文化传媒还把这部长篇小说改编成长篇评书,由袁阔成老师的关门大弟子关永超播出,在全国24家广播电台连播。当我有一次打开车载收音机,正收听到唐山人民广播电台评书联播节目播出《大唐曹妃》,我减速停车,眺望远方希望之舟大桥一架飞虹,曹妃甸临港商务区车水马龙,中日产业园区项目林立,不仅心潮澎湃,思接千古。

我想告慰去世多年的爷爷,也想告慰英年早逝的母亲,40年前,他的孙子、她的儿子是用收音机在听《岳飞传》,如今正是开着自家的轿车,在听自己参与创作的《大唐曹妃》。当年爷爷打鱼的一叶沙岛,如今已成为21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工业区,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这里有世界级的深水大港,这里有世界级的钢铁基地,这里即将建成世界级的石化基地。省委、省政府正在举全省之力,支持曹妃甸高质量发展和开发建设。曹妃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在我的支持下,刘兰朝老师对这部小说做了进一步修改加工,第四版《大唐曹妃传》即将付梓出版。网上近20家文学APP、网页、微信平台,涵盖QQ阅读、书旗小说、网易云阅读、爱奇艺文学等主流数字阅读平台,也都全文上线了《大唐曹妃传》,总阅读量已达30万。第四版的图书,也将面向全国公开发行。

有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不把《大唐曹妃》搬上电视、搬上银幕?何尝不想!苦于资金紧张。我找行家测算过,拍一部五十集的古装连续剧,需要投资近两个亿;做一个电影大片,恐怕也需要近亿元。这样的巨额投资,不是我个人的力量能完成的,需等待机遇,等待有长远眼光的投资商的参与。剧本的改编已经完成。也曾经和北京东方梦蝶影视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终因对方实力不够、资金不足,未能合作成功。把《大唐曹妃》搬上荧屏或银幕,尚需时日。

40年时空跨越,一个少年的梦想得以实现。家乡40年的沧桑巨变,不断在证明着改革开放的无限活力。曹妃保佑,让我们的家乡蒸蒸日上;曹妃保佑,让每一个曹妃甸儿女健康平安!

孙梦成,1970年3月生,曹妃甸人,研究生学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在中学任教多年,后在县教育局、县纪委工作,现任职于曹妃甸区委宣传部。出版散文集《水乡清韵》《双龙河畔》,诗歌集《左古典右现代》,长篇小说《大唐曹妃》(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