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开发建设第一份文件
王立新
第一份联合开发协议
当首钢在曹妃甸描画自己的深水矿石码头时,河北省、唐山市也在寻找着开发曹妃甸的时机。
1995年,交通部为解决华北、东北进口铁矿石运力不足的问题,指示所属设计研究院制订天津至大连之间20万吨进口铁矿石接卸港的选址规划。河北省和唐山市两级计委意识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京唐港因为不具备水深20米的基本条件,只能放弃。而水深25~30米的曹妃甸,既可以作为京唐港的一个港区,也可以作为独立港址参加比选。
很快前期工作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一是委托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牵头,针对曹妃甸的水文、气象、冰况、泥沙等20多项课题进行大规模勘察;二是委托铁道部第三勘察设计院针对通岛铁路的地貌形成、滩槽稳定性、地面承载力等数十项课题进行大规模勘察。
1995年9月,冶金部副部长兼首钢党委书记毕群和首钢总经理罗冰生到唐山,唐山市委书记梁志忠和市长张和在唐山宾馆热情接待了首钢的客人。
这是一次小范围的会见。宾主落座,客人就点破了议题,联合开发建设曹妃甸进口铁矿石码头。
双方一拍即合
10月,张和与罗冰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分别代表唐山市政府和首钢正式签订了《关于联合开展曹妃甸深水矿石码头前期工作的协议》。核心内容包括双方共同出资建设曹妃甸深水矿石码头,抽调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尽快开展前期工作。
这是第一份开发建设曹妃甸的正式文件,拉开了联合开发和建设曹妃甸深水大港的序幕。
11月,石家庄大雪纷飞、周天寒彻。省政府第一会议室内,曹妃甸开发建设前期工作会议正在举行。
这是省政府第一次专题研究曹妃甸开发建设问题,会议是由省长叶连松、主管副省长何少存建议和批准召开的。省计委主任龚焕文,省交通厅副厅长张健,唐山市长张和,副市长杨振义,唐山市计委主任韩生雨出席会议,龚焕文汇报了曹妃甸项目的有关情况。
会议一致认为,曹妃甸是渤海湾水深条件最好的天然港址,以曹妃甸港口建设为依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集群,形成新的临港工业区,促进河北经济发展。
会议议定,成立省政府曹妃甸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委托一位副省长担任组长,张和、张健为副组长;成立曹妃甸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唐山市计委,韩生雨和省计委工业交通处处长郎国璋分别担任主任、副主任。
一鸣惊人天下知
1996年元旦刚过,中国北方正是最寒冷的时节。
来自渤海湾各大港口和所在省市的计委主任们怀着志在必得的强烈欲望,迎着刺骨的寒流,赶到北京梅地亚宾馆,出席由国家交通部主持召开的北方地区外贸进口铁矿石接卸港布局论证会。
这是一次异乎寻常的会议。“北方地区外贸进口铁矿石接卸港”,是为东北、华北和西北的鞍钢、本钢、首钢、唐钢、包钢、太钢以及其他中型钢铁企业提供海外铁矿石运输服务的港口,渤海湾各主要港口在国家统一布局的框架中,优胜劣汰。谁都想占据率先发展的位置,谁都不想甘拜下风。这种横向比较,本身就是一场白热化的竞争。
会议一开场,各方就互不相让。天津港领导同志胸有成竹:“我们要建设15万吨级进口铁矿石码头!”秦皇岛港当时是国家交通部唯一不下放的大同煤炭专业输出港,其领导也信誓旦旦:“我们也要建15万吨级进口铁矿石码头!”大连港领导语惊四座:“我们要在大窑湾建设20万吨级进口铁矿石码头!”轮到河北上场了,省计委副主任乔中顺代表河北发言:“我们不搞则已,要搞就搞25~30万吨级的进口铁矿石深水码头!”
与会者不以为然。20万吨级以上的进口铁矿石码头需要水深20米,三十万吨级进口铁矿石码头需要水深二十五米以上!这样的水深条件,你河北有吗?
接着道出:“我们已经确定了港址,地点就在曹妃甸!”曹妃甸?曹妃甸是什么地方?会场出现小小的骚动,人们开始窃窃私语。乔中顺将曹妃甸区位、港深,腹地优势等一一道来。当与会者得知曹妃店咀头前伸500米处水深20米,前伸1000米处水深30米时,都惊讶不已。
无疑,曹妃甸的信息在会场上激起了强大的冲击波。会上会下,人们谈论得最多的就是曹妃甸!
这次会议的结论是,在天津、秦皇岛和大连之间的沿海港口群体中,建设一个为京津及山西、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钢铁企业服务的进口铁矿石接卸港,深水泊位是十分必要的。但这个进口铁矿石接卸港究竟放在天津新港、秦皇岛港、大连港,还是放在曹妃甸?还需要对码头建设的可行性、陆地运输、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作进一步充分论证和认真比选。
曹妃甸第一次被列入中国北方地区外贸进口铁矿石接卸港的总体布局之中。
“祝曹妃甸早日成功!”
1996年10月底,天气开始转凉。国家计委副主任芮杏文专程来到唐山。
芮杏文是一位资历很深的老同志。他出生于江苏涟水,15岁参加革命,曾长期在化工、国防系统工作,曾任北京市国防办副主任,七机部副部长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并担任过上海市委书记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他非常关心渤海湾的发展,亲自参加过京唐港的通航典礼。在唐山,他详细地听取了市委、市政府关于把曹妃甸建设成为京唐港第二港区的设想,随后,不辞劳苦,从滦南咀东渔港乘船前往曹妃甸。
尽管曹妃甸当时还处在论证阶段,但是,芮杏文一眼就看中了这里得天独厚的港深条件,广阔的发展前景以及在环渤海经济圈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回到北京后,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奋笔疾书,以个人名义致信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提出了《加快曹妃甸深水港口建设,建立京津唐经济区》的设想。
在信中,芮杏文第一次从中国三大经济浪潮的宏观角度,论证了开发建设曹妃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提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次浪潮起点,是广东省深圳、珠海经济特区所在的珠江三角洲;第二次经济浪潮的起点,是上海浦东开发区所在的长江三角洲;而第三次经济浪潮必然由中国的南方向北方推进。
他诚恳地建议:将中国的第三次经济浪潮战略发展区域定在渤海湾,因为这里是中国心脏地区,对东北、华北和西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支撑和辐射作用,希望党中央、国务院关注曹妃甸,尽早进行开发和建设。
1998年春,唐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耀华带领市计委的同志专程赶往北京,看望患病的芮杏文。芮杏文非常关心曹妃甸的前期工作,就如何开发建设曹妃甸提出了很多具体建议。
2005年6月初,唐山市发改委的同志专程赶往北京医院看望芮杏文。当他得知曹妃甸通岛公路已经通车,25万吨级进口铁矿石码头和精品钢铁基地已经大规模开始建设时,非常兴奋,非常激动。
“欢迎您再去曹妃甸!”
“病好以后,我一定去!”
谁料,就在6月5日,芮杏文与世长辞。
6月17日,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芮杏文同志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在芮杏文同志生平简介中,有这样一段引人注目的文字,芮杏文同志在国家发改委工作期间,不顾年迈多病,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如开发建设曹妃甸等重大建议。
弥留之际,他曾留下遗嘱:“我走后将国家给的抚恤金,全部捐献给曹妃甸!我本人没能力再去了,可以用这笔钱表达我最后一点儿心意,祝曹妃甸早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