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重回教育战线

刘德润

1975年,我离开教育战线改行做了六年的行政工作。原来的唐海县由于教育基础薄弱,问题很多,急需改革。1981年,县领导考虑我曾在滦县干教育局长多年,又让我重操旧业,任唐海县文教局局长。上任伊始,我首先分析认识了唐海的教育形势,感到有三个薄弱环节是教育暂时落后的症结所在:一是教育起步晚,20世纪的50年代才兴办;二是师资队伍弱,全县1000多名教师,大专学历以上的只占十分之一;三是教学质量低,历年高考各县考取生是三位数,唐海只有两位数。做这样的分析,是为了理清思路,明确方向,看准问题,自我加压。

抓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队伍抓好了就是抓住了办学的关键。抓教师队伍建设不外是业务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状态的调整。就唐海教育当时的情况看,首当其冲的要抓教师的精神状态。采取的具体措施是:抓评比树正气、抓制度强管理、抓典型带全局。

开展评比百名师德标兵活动。师德标兵以政治思想好、遵章守纪好、学习进取好、职业道德好、组织观念好、改革精神好、师生关系好、团结互助好、品德修养好、参政议政好等十个方面为内容。有了这样比较具体评比内容,各学校再制定和落实具体措施,期终和年终按照学校、农场、全县的顺序逐级评选出校、场、县级的师德标兵。这种措施激励了全县教师遵章守纪、爱岗敬业、热心教学、勤奋务实的精神状态,对教师队伍建设起了积极作用。这个办法以后得到了省市主管领导部门的肯定,省教育工会在全省范围做了推广。

推行学校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把学校所有人员分成班主任、文字课科任、音体美科任、非教学人员及领导班子五类岗位。每类人员都定岗定责并且逐项有评分标准。比如班主任的定责内容是:遵章守纪坚持出勤、抓好学生巩固率、钻研教材提高教学质量、精心编写教案、积极参加教研和进修、全面关心学生等六个方面。这六条规定总分为100,并且每项都有加分和减分标准。年终按得分多少评选校、场、县三级模范。这种激励性强的规章制度,对鞭策教师进步争先,做好本职工作是个有力的长效措施,因而得到了社会的赞许和广大教师的拥护。

每年召开双先表彰会,目的在于抓典型带全面。任职的几年间,先后树立表表彰了先进学校30多所,模范校长和优秀教师百余人。辅助措施是组织先进典型的专题报告会。全国优秀教师史淑莲、乐亭县汤家河教师梁戈慕都曾用报告会形式介绍过先进事迹。这些先进人物的样板作用,对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解决精神状态问题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通过上述措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爱岗敬业的多了,违章乱纪的少了;改革创新的多了,懒散守摊的少了;讲奉献的多了,因私废公的少了。1985年全县涌现出县级优秀教师67人,河北省优秀园丁17人,全国农垦系统先进教师6人。

抓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任务,其他各项工作都应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质量上不去,就是最大的失败。基于这种认识,把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视为头等大事,并采取了不少具体措施。

抓教学必须动真的、来实的,单靠听汇报不行,矮子打围坐着喊也不行,必须到现场亲耳听、亲眼见,因此,从1982年起,亲自倡导并实行了入校现场办公的制度。现场办公的主要内容围绕教学工作进行。办公的主要形式是看、听、议。看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师的教案;听学校领导对教学工作的汇报和任课教师的讲课,坚持主科(语文、数学)必须听,副科(音体美)重点听;议就是课后组织座谈议论。从1982年到1985年的4年间共入校现场办公8次,深入了8所中学和25所小学,先后听了近百名教师的讲课,举行了20多次教学座谈会。这种实打实凿的抓教学,收到了四个方面的实效:为基层学校领导在抓教学工作方面树立了榜样;转变了机关的衙门作风,密切了与广大师生的关系;掌握了全县教学工作的全貌,为进一步抓好教学提供了可靠依据;发现了一批教好课的骨干教师,同时也找出了存在的问题。

采取这项措施的目的在于:在全县教师队伍中营造一种重视教学钻研业务的氛围,激励教师人人争当行家里手,在讲练评比中提高教学本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办法是:全县统一制定各科优质课的标准,围绕备课深度、教材处理、教法运用、课堂效果等方面规定单项标杆分,单项汇兑再规定总的标杆分,个个环节都达到标杆分的算是优质课。这种比较务实的抓教学方法调动了全县教师钻研教材,改进教法,在教学中比学赶超的积极性。仅1984年就评出县级优质课50多节,选出优质课的优胜教师50多名。

此外,抓教学质量的经常性措施还有两项:一是县局不定期的印《教学通讯》,介绍全县的教学动态和学校抓教学、教师钻研教学的先进经验;二是把备课、讲课和评课列为评选先进学校和模范教师的主要内容,层层抓落实,坚持常抓不懈。

活动收效明显。教学工作由于领导层层抓,教师人人努力,教学质量有了一定提高。从1981年到1985年初中升高中的中考,逐年的录取分数以10分左右递增。高考成绩也有进步表现。1981年大专只录取了22人,1985年增加到78人,尽管和兄弟县比还是落后,但自己前后对比,应当已是不小的进步。

抓改善办学条件的硬件建设

办好教育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改善办学条件必须领导重视,社会关注和教育部门自身努力。唐海教育由于起步晚,在教室、宿舍、操场、校园、桌凳、图书和仪器等方面,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也差,因此,抓起来要办的事情很多,面临的困难不少。面对这种现实,只有抱着迎难而上的心态和甘愿吃苦的精神工作。

全县100多处中小学不能一起上,七八项硬件建设不能一起抓,必须有先有后有主有次,分清轻重缓急。搞好调查摸底是首要的任务,搞调查摸底既要心细又要求实。方法是看现场、查数量、绘图表、建底帐。1985年上学期先后深入了10处中学和20多处小学,把各校办学设备七大件的余缺情况建账,把各校的环境规模绘了图表。这是做规划求细的必备条件。另外做规划还必须有求实精神,八农场新河头小学需要扩建,亲临现场查实情、算细账并和场队干部共同研究了两次;九农场港东小学有3间危房需要翻修,对施工方案村干部和教师有分歧,自己到该村解决矛盾统一认识,并落实了资金和物料,保证了工程的进行。全县情况摸清后,有了第一手材料,经综合汇总全县情况,制定了包括时间、内容、措施等内容的详尽规划。按规划逐项兑现,逐年落实,取得了一定实效。

没钱办不了事,学校建设这样的大事没钱更不行。为了广集资金,多年来的惯用做法是三管齐下:争取领导重视,县财政多拨资金;开展勤工俭学,学校自筹资金;依靠社会力量集资。这三项其中争取县财政多拨款是主渠道。由于勤请示多汇报,领导关心教育的程度越来越强,从1981到1985间,教育经费历年递增。1981年教育事业支出只有74.6万元,到1985年已增加到101万。把勤工俭学收入列为集资渠道有双重意义,既创收又育人。各校非常重视也有一定效果,历年创收都在20万元左右,1985年增加到25万元,这虽然是一笔不大的收入,但其育人价值很大。征集社会资金办学也是改善办学条件的重要措施,从1981年到1985年的五年间,全县城镇和农村集资331万元。对于社会集资这ー工作需要做有心人,1985年全市中学生运动会在唐海举办,这项活动是经过努力争取来的。因为办运动会对改善办学条件有好处,我县取得承办权,给唐海一中办了三件大事:修建了标准规格的运动场、完善和配齐了全部运动器材、充实了学生宿舍的成套用具。

回顾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做教育工作的这段实践,留给了自己很多启示,其中最重要的是:干事业不怕工作基础落后,怕的是人的思想落后;做工作不在办法多少,而在办法对路。要说唐海教育自己和自己前后对比有所进步的话,一是抓关键、抓中心、抓基础这三条走对了路,二是改革开放给了我们机遇,三是自己抓典型,较好地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

刘德润,1993年生,曹妃甸人,高级政工师。1952年参加工作,曾从事过教育、法律、文秘等方面的工作,曾在滦县和唐海县担任文教局局长,在唐海县广播电视局局长岗位退休并享受县级待遇。曾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著有《八十抒怀》《夕阳涂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