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职业教育共成长
杨景悦
我与唐海职业中学结缘于1991年,早在初中时,就闻听职业中学可以进行对口升学,中考结束我毅然决然选择了职业中学的农学班。
据我的老师说:职教中心前身是唐海县职业中学,1983年8月,曾在第二中学高中班招收了两个农学班,1985年4月,在长丰路1号筹建1380平方米的职业高中两层教学楼、宿舍楼。1986年9月,职业中学从二中分离出来,迁入长丰路1号新校区,建成了唐海县职业中学。1991年我入校时除农学专业外,学校还开设了建筑、乡医、水产、造纸等专业,当时的学校仅有一栋教学楼、一栋宿舍楼,教学条件简陋,部分教师和我们同住一栋宿舍,我在这朴实的校园快乐地学习,在老师们的精心培养下,我如愿以偿,顺利升入大学。1993年,在我职中毕业同年,唐海县农业广播学校合并到职业中学,成立了唐海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1994年9月,我走入了大学校园。大学四年间,我无时无刻地关注着母校的点滴。母校自1993年开办中专班以来,毕业生全部由国家分配。在计划经济时代,能考上中专、找份工作,是许多家长十分现实的愿望。正是在这一愿望的驱使下,许多成绩好的初中毕业生把报考职教中心作为自己的理想选择,学校生源有充足的保证,在校生最多的时候曾达到过1200人。
时光荏苒,春去秋来,我的四年大学生活转眼间结束了,1998年,对职教情有独钟的我幸运地回到我的母校,开始了职业教育生涯,实现了由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继续了我和职教的情缘。2000年前后,计划经济时期四平八稳的办学模式一去不返,学校走进了市场,毕业生由国家分配的制度被取消,经受市场风雨的洗礼,生源急剧下滑,几乎断流,学校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生存危机。记得每到秋季招生时,我们所有教师,全部为招生这一个目标而奋斗,分成几路,头顶烈日,脚踩泥泞,苦口婆心,长期奔波于学校与各农场之间。面对发展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唐海职教人拼死一搏,积极研究市场,思考对策,2001年,实行中专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并举,开设了普通高中班,招生人数有所增加,及时扭转了局面。2002年4月,唐海县电视大学工作站并入,形成融综合高中、职业中专、成人大中专学历教育和各类短期培训为一体的多种教育功能综合性办学实体。
2005年春,被列为河北省“一号工程”的曹妃甸港口建设拉开了序幕,使低迷的职业教育在转型中焕发出新的光彩。4月,面向全县招收2003届和2004届初中毕业生,招生计划为45人。消息一经公布,即引来社会的普遍关注,报名者多达120人。5月,经学校统一考试,85名往届初中毕业生被录取为2005级春季新生,春季招生实现了开门红。2005年4月,与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了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唐海县曹妃甸校区;2005年5月,与北京首钢职业技术学院采取“1.5+1.5”办学模式开展联合办学;2005年7月,唐山电大唐海工作站升格为唐山市广播电视大学唐海分校,学校的办学档次和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2005年—2007年,学校新建了教学实训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实训车间,购置了大量实训设备,办学条件也得到极大改善。由于学校招生人数连年递增,教师紧缺的问题十分突出。当时的教学任务繁重,许多老师超负荷工作,班主任工作异常辛苦,每个人都有一段让人感动和难忘的故事。在此期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申办唐海县劳动技工学校。当时学校抽调了精英力量,我们日夜忙碌,整整奋战了150个昼夜,2005年12月,唐海县劳动技工学校顺利获批。2006年秋,300名新生成为唐海劳动技工学校招收的第一批学员。2007年10月,我也由教学一线调到学校办公室工作。
2009年2月,我们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0年6月,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
2012年7月,按照国家区域规划,撤县建区,学校更名为唐山市曹妃甸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从此进入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面对络绎不绝的生源,我们没有被眼前的浮华所迷惑,而是迅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生的培养上。我们的校长经常说的一句话: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学到能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安身立命、学有所用的真正技能,使之成为个人专长与市场需要相适应的岗位型的技能人才。我们秉承“以德修身、以技立业”的校训精神,坚持“管理为重心,技能为中心,就业为核心”的办学思想,先后启动了教学建设、就业建设两大工程,学校成为一块变革的热土,迈入了全面发展的道路。为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凸现技能教学,创新实施了月技能考核,使得学生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在省市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我们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坚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由于办学理念不断更新,开设专业贴近市场,课程设置定位准确,因而办学之路越走越宽,不仅招生数量大大超过了之前的预计,而且毕业生的安置工作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学校办学活力进一步增强,办学效益显著提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办学呈现出“招得进、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的良好局面。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技能人才”及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学校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目标更加清晰,面对曹妃甸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加速构建,校领导带领我们立即行动起来,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围绕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同步发展”,目前我们拥有省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
为培养适合曹妃甸区经济发展的实用型技术人才,我们坚持“以技能大赛为引领、以月技能考核机制为抓手、以提升技能水平为主线”的原则,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在唐山市中职学生技能比赛中连续多年稳坐前三强。
面对企业高学历层次人才的需求和家长、学生的意愿,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实施了“就业、升学”两线并举,先后与曹妃甸及周边5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关系。通过“订单培养”“冠名培养”及每年5月份、12月份举办大型招聘会等形式,不断畅通学生就业渠道,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98%以上。并先后与北京电气工程学校、北京化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天津经贸学校、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北京商务科技学校等均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对口升学、中高职衔接取得突破性成效。
如今的曹妃甸职教中心,名师领衔,精英荟萃,连年大赛,连创佳绩,全校师生始终保持着创新创业的激情,不断改革,不断进步,以一种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气魄开创了一条富有特色、科学发展的路子。目前已形成覆盖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的“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的教育与培训体系,成为全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龙头。2014年获批唐山市曹妃甸高级技工学校,2016年成功入围河北省职业教育名牌学校,2017年名牌校实现了提档升级。学校办学条件也有了质的飞跃,校史馆顺利落地,投资950万元的塑胶操场已于2016年投入使用;投资950万元的社会培训中心已于2017年投入使用,机电实训中心建设项目已于2018年8月底竣工投入使用。
伴随祖国改革开放40年的脚步,曹妃甸的职业教育从 20 世纪 80 年代的起步建校,到 90 年代一片热火朝天,再到 21 世纪的科学化发展,经历了近40年发展历程,我见证了她一路的发展与壮大,并希望与她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杨景悦,女,1973年生,曹妃甸人。1998年毕业于河北农技师范学院,一直从事职业教育工作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