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曹妃甸
王立新
来了一群陌生人
1993年,一群陌生人出现在滦南县委招待所。他们休息了一夜,次日一早就乘车直奔咀东渔港,租了一条渔船,穿过惊涛骇浪,朝着荒无人烟的曹妃甸驶去。
古老沙岛上ー下子来了10多个身份不明的客人,这引起了当地渔民的好奇。最初以为是游览观光的,但人们很快就否定了这种猜测,因为这群人登上曹妃甸以后,开始用各种仪器勘察四周的水深,又向当地渔民了解水文情况以及他们所关心所感兴趣的一切。
有人把消息传给了时任县计委主任的张绍栋。他感到很纳闷,于是到县委招待所想问个究竟。住宿登记表告诉了他一个更为让人诧异的消息这些人来自首钢。
张绍栋是个很敏感的人,马上向时任唐山市计委副主任的王贺波作了汇报。
王贺波也深感异常:如果首钢的人去迁安,那不难理解,因为那里有他们的矿区。可首钢与滦南素无瓜葛,那么多人去了滦南,还去了曹妃甸。首钢——滦南——曹妃甸,这三个点很难连成一条线。一群钢铁行业的人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深海小岛,无论你想象力怎么丰富,在1993年,都难以破解其中的真正秘密。
首钢人的曹妃甸之行,无疑让王贺波心头顿起疑云,深感其中必有奥妙。他抽出时间,专门去了一趟坐落在北京石景山的首钢。
首钢规划部长热情接待了他,问明来意后,又把他引见给了总经理罗冰生。
罗冰生是个坦诚的人,他一五一十向王贺波亮了“底牌”:“我们派到曹妃甸的那十几个人,是从全国各大钢铁企业和研究设计部门聘请的钢铁专家和港口专家。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在渤海湾一带寻找出海口。首钢在北京已经没有发展余地,我们想走出去,在海边建个钢铁厂。我们从秘鲁买了一座铁矿山,准备进行开采。当务之急,是搞进口铁矿石码头,曹妃甸水深条件不错,但适合不适合建设20万吨级以上的进口铁矿石码头,还需要多方论证,最后才能拿出结论性的意见。曹妃甸在河北,在唐山。河北省同意不同意?唐山市同意不同意?都是未知数。我们派人去曹妃甸只是前期调研,所以就没同当地政府打招呼。”
王贺波去过曹妃甸,那里真是像月球表面一样令人难以置信的贫瘠和荒凉!一个地地道道的沙岛,风高浪大,陆域极小,首钢能在那里建成20万吨级进口铁矿石码头,简直不可思议!
发现三处深水港址
首钢这次曹妃甸之行的决策者,是时任首钢党委书记的周冠五。他之所以提出抢占沿海地区深水大港的战略思想,与首钢面临的发展困境有着直接的联系。首钢的前身是石景山钢铁厂,那是1919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创办和遗留下来的一个小小制铁所。
新中国成立以前30年,累计生铁产量只有区区28万吨。1958年建起中国第一座侧吹转炉,结束了有铁无钢的历史。1964年又建成我国第一座氧气顶风吹炉,揭开了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首钢在我国最早采用高炉喷吹煤技术。20世纪70年代末,首钢2号高炉采用了72项国内外先进技术,成为当时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工艺。经过技术改造和建设,到改革开放以前,首钢的生产能力跻身中国八大钢铁企业的先进行列。
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创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在周冠五的主持下,首钢向北京市委、市政府和冶金部申请,在全国同行业中,率先扩大企业计划权、物资权、财务权、直接外贸权、劳动工资管理权,实行利润分成,从而成为全国第一批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之一。
1981年,国民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基建项目压缩,钢铁企业限产,实行“利润分成”办法的弱点凸显出来。
1981年7月,周冠五提出了改变国家和企业之间原有的利润分成办法的建议,在国有大型企业率先实行了承包责任制。具体内容就是全年上缴利润定额包干,超包全留,这实际上就是安徽凤阳农村大包干改革经验的翻版:“交足了国家的,留足了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周冠五制定了全年实现利润26500万元的承包基数,结果当年实现利润31600万元,不仅完成了上缴包干基数,还留利4000多万元。
周冠五又报请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实行了上缴利润递增包干的新办法。承包基数是27000万元,递增率定为6%,结果当年利润增长速度又大大超出预期。
1983年初秋,周冠五根据承包到1995年的测算,提出首钢要在十五年内实现工业总产值翻两番、建设冀东大钢的宏大构想。其所以叫冀东大钢,是因为这个设想中的大型钢铁企业将建在长城脚下、燕山深处的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县新庄附近。
1984年6月13日,在呈送冶金部的《关于扩大翻番成果的请示报告》中,首钢明确提出上缴利润递增7.2%,不要国家投资,货款一亿美元引进设备,新建一座年产300~500万吨的冀东大钢计划,得到了冶金部肯定和支持。10月初,冶金部在首钢召开专门会议,论证建设冀东大钢的可行性报告。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给国务院的《关于首钢发展规划的审查报告》明确指出:“技术改造所需要的资金,由首钢自筹解决。经商得财政部同意,首钢包干期限可延长到1995年。”
首钢异地扩建的发展计划,并没有立即得到国务院的批准,国务院从华北地区工业整体布局考虑,认为应该研究如何利用唐钢和邯钢的基础,使首钢与河北的钢铁企业实现联合。
周冠五扩建冀东大钢的计划被暂时搁置下来。
首钢不可能在北京市继续扩大规模,而逐年递增的利润指标压力,又要求企业不断扩大产能。1989年,在冀东大钢计划没有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首钢开始计划在山东济宁建设年产500万吨的齐鲁大钢。这一年,首钢的产量达到79.33万吨,如果加上设计中的齐鲁大钢的产能,将使首钢年产钢铁总量超过1000万吨,这是当时中国钢铁企业之最。
据预测,到20纪末中国的钢产量要达到12000万吨,国内的铁矿石资源已不能满足需求,进口铁矿石是必然趋势。首钢要想在1994年将钢的生产能力提高到1000万吨,除利用国内自产矿石之外,每年就需从国外进口铁矿石达500万吨以上。
1992年,秘鲁总统滕森决定把长期亏损的国有企业秘鲁铁矿公司私有化,推向国际市场,实行公开招标。得知这个信息,周冠五马上派出竞标组远涉重洋前住秘鲁,以12000万美元收购了秘鲁铁矿公司98.4%的股份,获得了矿区770.7平方千米内所有铁矿石资源的无限期开发和利用权。经过艰苦勘察,探明该矿区铁矿石储量高达15亿吨,不仅矿石品位高,含铁量在50%以上,而且,大部分为可见矿脉,可以露天开采。这使长期吃进口铁矿石的首钢,在海外拥有了巨大的铁矿石资源。
根据首钢发展规划以及从其他国家进口铁矿石的预期,进口铁矿石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首钢必须具有大型专业矿石接卸码头。
从秘鲁运送铁矿石到中国沿海,最合理的船型是20万吨级,但是当时国内尚无这么大的铁矿石落岸接卸码头。浙江宁波北仑港有一个20万吨级的进口铁矿石码头虽然在建设中,但该码头将主要服务宝钢、宁波地区以及长江沿线,况且,首钢的进口铁矿石在浙江北仑港中转换船,运到天津或秦皇岛后再转运首钢,显然是一条不经济的运输线路。寻找最短运距深水港口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凸显出来。
1993年8月,按照周冠五的要求,时任首钢党委副书记的杜如明组织首钢设计院、中国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海运组,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调查、寻找深水港址的机构——港口处。开始从东北到广西,对全国所有沿海深水港址进行拉网式调查。最终,他们找到了三处可以建设停靠30万吨级船舶的深水港址。
第一是广东湛江的东海岛。该岛方圆268平方千米,相当于半个上海浦东,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岛”。岛上地势平坦,水域辽阔,由一条海堤与大陆相连,兼有水陆两便之利。环岛有97千米海岸线,与东北面的南三岛形成水深浪静的港湾,稍作疏浚便可停泊30万吨以上的巨型货轮,是中国南方港深条件最为优越的港址。
第二个是辽宁旅顺的双岛湾。这里位于凸出于渤海与黄海相接的岬角上,三山怀抱,自古就是凹入式天然港址,尽管它不如东海岛那样地域辽阔,但水势同样很深。距渤海湾主航道最近,距黄海只有一步之遥,是东北地区进入太平洋运距最为便捷的海上通道。
第三个便是河北唐山的曹妃甸。它与东海岛一样属于海中之岛,滩前水位深,滩后面积大,具有填筑人工岛、建设停30万吨货轮的港深条件。距北京只有200多千米,位于天津新港和秦皇岛港中间部位,适合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进口铁矿石中转码头。
周冠五专门听取了杜如明一行的汇报,为找到上述三大深水港址,尤其是找到了曹妃甸而深感兴奋。他问:“给曹妃甸港起个什么名字啊?
按照因地冠名的惯例,曹妃甸隶属于滦南县南堡镇,所以最初的名字叫做“南堡港",后来周冠五拍板,依照诺音定名为“兰宝港”。据当事人回忆,这个“兰”字应为“蓝”,意即蓝宝石。
在曹妃甸何时建港,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填海,那么充填的石料从哪里来呢?他们想到了香港。香港总面积只有1062平方千米,人口500多万,每平方千米超过5000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香港全境多是石山、岩岛和港湾,山岭和丘陵面积约占四分之三,不宜于工程建设。因此土地成了香港岛最重要和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一切工程、住宅、商业和工业发展,都需要土地,唯一出路只有填海造地。截至1987年10月,香港已填海造地2150公顷,相当于四个澳门半岛的面积。
周冠五说:“迁安矿区有那么多的废矿石,完全可以用来填海,就照香港的办法把大海填起来。”利用曹妃甸优越的建港条件,实现经济腹地所需铁矿石的中转利用秦皇岛港的回空车皮,大幅度缩短陆上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是一条非常合理的选择。由于首钢的迁安矿区位于曹妃甸与首钢区位之间,可以充分利用迁安矿区的选矿能力,秘鲁矿山尽量组织粗精铁矿石出口,到迁安加工成细精粉,一方面降低在秘鲁矿区细精矿石的加工费,同时又可以充分发挥迁安矿区的设备能力,其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
第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
由于周冠五的积极推进,筹建兰宝港很快就在首钢正式立项。
曹妃甸毕竟是座古老的沙岛,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地质环境下建设深水大港,是否具有稳定性?还有一个问题是海流,即黄河流沙从山东东营注人渤海湾,会不会淤积兰宝港,需要作进一步的水流模拟实验。
为了加快论证工作,杜如明拜访了时任交通部部长的黄镇东,得到了热情支持。首钢请交通部河海大学作了水流模拟实验,结论是,黄河的泥沙既不会淤积天津的新港,也不会淤积兰宝港。
1994年7月,首钢、交通部第三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交通部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共同编制完成了《首钢兰宝港填海建港工程可行性研究》。
这份可行性论证报告,提出了如下结论性意见:
第一,曹妃甸海滩,地理位置适中,后方陆域辽阔,水深条件良好,地质条件相对稳定,具有建设深20米以上大港的优势。
第二,依托首钢迁安矿区,可充分利用迁安矿区废石来作为充填材料,变废为宝。
第三,利用兰宝港潮滩深水区建设20万吨级首钢专用铁矿石码头,为接卸秘鲁铁矿石创造最有利的条件。当时国内各港不具有接卸2000万吨铁矿石能力,必须新建接卸港。经初步论证,从秘鲁到兰宝港,选择20万吨级船舶一程式直达运输,是经济、合理和比较现实的。与临时使用5~10万吨级船舶从秘鲁直接运往青岛、大连等北方港口,再组织铁路运至首钢,或以10~15万吨级从秘鲁运往浙江宁波北仑港,再以3~5万吨级船舶运往北方港口的二次转运相比,其经济效益是好的。尽管本工程总投资需20亿元以上,数额较大,但每年节省的运输费和货物损耗两项就达10亿元以上。
第四,港口本身独立核算,按交通部费率标准和港口企业财务制度对本项目进行盈利和清偿能力的动态分析,只要实行统一的国家优惠政策,项目本身财务内部收益率也在8%以上,高于行业基础收益率。
《首钢兰宝港填海建港工程可行性研究》,不仅对建设兰宝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工程方案、投资预算及经济评价进行了全面论证,还对自然条件、建设规模、建设地点、开发模式、总体布局、平面布置、设计船型、装卸工艺、陆域形成以及供水、供电、通信、环保等,逐项进行了具体而详细的规划设计。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三点:
一是由于兰宝港一期工程建设两座20万吨级的深水泊位,要求水深达22米以上。纵观曹妃甸潮滩,能满足此水深要求的岸段是沙咀端部及西侧,考虑到端部为能量集中区,波浪,潮流、泥沙运动比较复杂,西侧水域明显优于东侧,所以宜将码头建在沙咀的端部西侧。那里岸线顺直,水深良好,受到沙咀的掩护,波浪潮流呈往复流,易于给船舶的靠离及泊稳创造较好的条件。
二是利用迁安矿区的废石料或利用附近滩地丰富的沙土进行吹填。本着节约工程造价和缩短工期的原则,实施实体式和透空式两结合的方案,建设以连接曹妃甸人工岛和北部大陆岸边的连岛大堤。
三是修筑从首钢迁安矿区至曹妃甸的双线铁路。
这是曹妃甸历史上的第一张规划图。
建设齐鲁大钢、建设兰宝港,一个接一个的宏伟构想,使首钢人激情进发,热血沸腾。然而,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九五”期间没有建设新的大型钢铁基地的安排,因而首钢提出的齐鲁大钢以及广西柳州的钢铁项目相继下马,首钢也面临着新的战略结构调整。
1995年,周冠五离休。千万吨大钢的美丽梦想,没能在他的手上变成现实,成为他生命岁月中最大的遗憾。
然而,曹妃甸却再次成为世人的聚焦点。
王立新,河北遵化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国家一级作家。曾在解放军总装备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10余年,后转业到地方,历任唐山市文联编辑、主编、副主席。 1979年在《解放军文艺》发表处女作,迄今发表短篇小说、散文等百余篇,报告文学多部。多次荣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国家级大型文学期刊优秀作品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