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岁月的印痕

李翠珍

悠悠岁月,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许多值得回忆的过往,但时过境迁,记忆总是湮灭于平淡和遗忘,无论是悲凉、灰暗还是亮丽、欢欣,终成过眼云烟。“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鸟儿已飞过。”(泰戈尔语)我总想留下什么便以家庭为单元建立档案,分门别类,锱铢积累,持续用心和坚持,能够留住匆匆岁月的印痕。

我从结婚开始建立和丰富家庭档案,爱人的日记也汇入家庭档案系统。30多年,40多本日记连同各类档案,林林总总颇具规模。这些档案和文字,无论“有意栽花”,还是“无心插柳”,客观地反映了生活的旋律、工作的节奏、学习的进程,真实地记录了自己,也折射了社会变迁。从这一角度,或能以小见大,印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社会的演进与嬗变。

1982年10月,我从唐山地区卫生学校毕业,分配到柏各庄农垦区医院工作,因钢笔字写得比较端正,院领导派我帮助档案室抄写存档文件。初识档案,被一些新奇的姓名逗得开心,也为这项工作所感叹:人事档案,是与员工如影相随的“平面人生”;工作档案,则是单位或部门的运行轨迹。俗话说,好记性不如赖笔头。档案工作则是文案记载型的程式性、系统性、规范性甚至强制性的“赖笔头”。结婚后,我便参照单位的档案管理模式,初步建立自己的家庭档案。起初主要是学习类档案,当时我和爱人都在通过电大或自学考试进修,俩人的毕业证、结业证等集中存放一个档案盒,同时把与学习和进修相关的书信往来归集在大档案袋,取名“信息大学”。这便是家庭档案的雏形。之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放大和拓展:家庭证件类如结婚证、户口簿、孩子独生子女证等综合归档,家用电器发票、说明书、保修卡等集中放置,各种荣誉证书类单独建档,儿子上学后,他的各种证件和荣誉证书等也分门别类建档。年龄渐长,便将单位组织体检和个人看病的报告、就诊卡等放在一起,仿照药店对联“但愿天下人无病、宁肯架上药生尘”取名“架生尘”。电子类文档、照片、音像等也在家庭电脑上建立相应的文件夹,作为家庭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购房合同、房产证、土地证等不动产证件和文书归类设档,这是分量最重的“资产”。偶尔翻阅,感慨万千。清楚地记得1992年购买小康楼时,属于个人与房管部门“合资共建”,我们需要出资1.9万元,这对于当时的我们不啻天文数字。我和爱人骑自行车从各位亲人处借得八千多元现金,拎着沉甸甸的挎包,心里五味杂陈。入住小康楼后,“乔迁新居”欣喜中,感慨自己小家庭“创业” 维艰,婚后几番辗转借住,备尝“寄人篱下”的滋味,而今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对此倍感珍惜,将多次缴款的收据、发票悉数珍藏,之后,购房合同书、房产证、土地使用证都归于此类。再往后,又添置了新的住房,儿子在所工作的大城市买房,都纳入记载并保存了相关资料。能够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住”的变化,层层递进、一目了然又荡气回肠。回眸于此,平淡的日子霎时充溢绚丽的色彩。

在此基础上,以家庭纪念日为主线,建立家庭大事记。结婚纪念日也是家庭诞生纪念日,大事记由此起始,载体是新婚时朋友送的《新婚纪念册》。纪念册设立纸婚、锡婚、银婚、金婚、钻石婚等纪念“节点”。按此脉络,将家庭纪念日当天发生的事情予以记载,同时将大事、要事穿插进来,有时还贴上照片,家庭的变化和个人的成长。有图有真相,构成图文并茂的家庭纪念册。

假以时日,家庭档案的作用逐渐露出“水面”: 一是求证事件,有时回忆一些事情,总是依仗翻开档案或日记求证,很快得到答案;二是方便生活,一次维修结婚时购买的老式彩电,师傅表示年代久远,要是有当初的说明书或电路图就好修了,我回家从档案中找出,他很惊讶,感叹之余很快就修好了电视机;三是温习既往,从家庭档案中,可以看到自己和家庭一连串的小碎步,伴着改革开放好时代,一同进步和成长。记录了曾经的苦涩、艰难和奋进,通过时代的变迁,会使我们更加珍惜当下,提醒自己及晚辈及时当勉励,向着新的目标奋进;四是增添情趣,时常“检索”家庭档案,既能看到自身的不足,又可焕发励志豪情。在职学习的艰辛、工作拼搏的劳顿、单位奖掖的喜悦……回忆青葱的流金岁月,多彩的追梦时节,会增添一些“飞来”的情趣。

2012年初,我和爱人翻看他的日记,戏称这是原创的民间记忆文学。又想,与其40多本在柜子里休眠,倒不如整理成册,自己翻阅,也可供亲友闲看。于是,两人动手整理,打印、校对、印制,历时两年,将120万字的日记整理出来,配上相关图片,以似水流年取意,定名为《似水笔迹》。既作为岁月年轮的印痕,也是家庭档案的应用成果,是历史长河中偶尔激起的一蔟浪花。

翻看犹如历史缩影般的家庭档案,既有穿越时空隧道的恍然,也有光阴荏苒、白驹过隙的无奈,有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感慨,有时光不重来、昨日不再现的契悟。融入几多亲情,汇入几缕朝气,在人生旅途中如一个小憩驿站,似一泓清澈泉水,像一树浓郁的绿荫,让人喜欢,让人眷恋。

李翠珍,女,1963年生,曹妃甸人。1982年毕业于唐山地区卫生学校,同年在唐海县医院参加工作,现供职于唐山市路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