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心中的绿洲

刘绍斌

时间进入21世纪,以水稻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大农业命运多舛,连续三年干旱缺水,主产水稻减产60~70%,使农户亏损、财政亏空。

政府开支难,交“提留”、“征购”难。能否在这片盐碱地上种植一些耐盐碱、耐旱的作物?在老祖宗留下的盐碱地上做出文章,创出新路?我的投资农业的想法一提出,就受到家人多次劝阻:1993年拿出家里仅有的2600元钱,租下半间车库,开始干汽车修理。历经10年,如今已经鸟枪换炮,当年的修理铺变成了有60多人的滨海汽修厂,虽没发大财,但日子过得也算红火。如今试图解决的盐碱地原土绿化这一世界性难题,你只是个高中毕业生,在现阶段近似于文盲,你去攻克盐碱地绿化难题,就等于拿人民币打水漂,还是小富即安吧!亲人的劝告不无道理。

十年的“汽修”路让我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可是如今,为了心中的绿洲,我必须豁出去闯一闯,即便不成功,也能给后人留下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

于是,我极力说服家人,进机关、访院校,虚心向研究盐碱地改良的前沿人才学习取经。中科院上海土壤研究所70岁的老教授付积平成了我研究盐碱地改良的启蒙老师;农业部的官员听了我要在缺水、重盐碱的土质上植绿的汇报,建议我种紫花苜蓿。说干就干,我从六农场、九农场租地860亩,购置收割机、打捆机、晾晒机,先后投资260万元。紫花苜蓿最佳播种时间是秋季,来年生长五茬,平均25天一茬,亩产苜蓿草1.2万斤。由于主产期正遇多雨期和多风期,两三茬苜蓿草铺地成为“沼泽”。加之周边养牛业萧条,牧草销售困难,种植牧草因亏损被迫终止。反思种植牧草的经历,回味老教授的指点,却让我悟到了改良盐碱地的天机。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十里海养殖场,地处高台地的办公大楼区域长着几十棵茂盛的苍天大树,我疑惑不解了:不出百米的周边是海水养殖区,盐碱含量高达3~4%,理论研究表明超过0.6%的盐碱含量就是树木绿化的禁区,可这里的树木为什么能茁壮生长啊?我借来取土钻,钻入地下2米深取土化验,它的盐碱含量只有0.2%,这又是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翻书本、查网络、问教授,最终才搞明白:这片高台地多建住房,平底又多硬化,多倍于降雨量的淡水积于裸地,是过多的淡水冲洗掉了盐碱,将盐碱土改良成了适合树木生长的土地。

现实让我眼前一亮:重盐碱原土绿化大有可为!希望就是动力,于是我从土壤学到植物学,从工程学到生物学,反复翻阅研究了大量相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走访了河北农大、山东农大、中国农大、北京林大、中国盐碱地研究中心等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系统认识了盐碱地工程改良和生物改良这两种方法。

2005年国家批准建立曹妃甸工业区,开始大规模开发曹妃甸大港,此时,在这个重盐碱区搞好绿化,优化环境,也成了当下的重要课题。我于是注册成立了“滨海园林绿化有限公司”。

起初的创业是艰难的,曹妃甸工业区是用海底吹沙形成的人造土地,其不同地块的土质也不同。为了更好地研究工业区的土质状况,我每次随救援车辆到岛上工作时,都带回几袋吹沙造地的土样。根据不同土质,做不同的洗盐淋碱试验:粘性土壤重点是如何增加其通透性,而砂性土壤则需保土、保水、保肥。此外,我对苗木遴选、土壤湿度也作了不同试验。

我在40平方米的办公室四周架起了多层实验架,玻璃容器、养花盆、木箱子全部盛装了土壤,各种改良材料、多种苗木装点了我办公室的四壁。经过草炭土、牛粪、腐烂秸秆等生物改良的重盐碱的海底砂土终于不负有心人,长出了绿嫩的植被。试验成功的植物被端上了曹妃甸工业区主管领导的办公桌,可初试到推广终需一个过程。这位领导半信半疑给了我四个坐标点,批准让我去试验。

茫茫沙滩,我无法找到这四个坐标点。只好求助于天津航道局的测量机构,终于找到了这四个点:这是刚刚吹填完成的人造海砂地块,地上还有成片的海水,看上去茫茫一片。就是这片海水浸泡着的土地,对我来说却如获至宝,因为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战场”。我当即决定:调集队伍,租赁设备,首先筑埝抽水。调来大型推土机、挖掘机进场,无数次机械深陷进淤泥里,但我们没有后退。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吃住在一线。记得一次闹出了笑话:泥土塌方、施工设备塌陷、围埝决口,一连串事故让我忘了吃饭,12小时后回到席棚里才感觉到了饿。于是我来到食堂,可早已过了开饭时间,我寻觅半天才发现两个冷馒头,掰开馒头放了几粒花生米就干咽下去。可干咽太困难了,我打开冰箱,发现了半碗菜汤,如获至宝,馒头蘸菜汤就吃了起来。刚吃完,食堂大师傅来了,满屋找东西。我问:“你找什么?”大师傅说:“我给狗留了半碗菜汤不见了。”我哈哈大笑:“别找了,我吃了。”大师傅说:“你这是何苦啊!你是个老板啊!”我只是淡淡地一笑。其实,他不知道,是向世界难题挑战激励着我,是心中的那片绿洲支撑着我,让我并未感到苦和累!

就这样我们奋战一个多月,累计投资500多万元,在曹妃甸工业区建起了自己的盐碱地原土改良和植物遴选试验地。目标很简单,那就是用最低的成本、最科学、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让苗木活得了、长得好。

曹妃甸吹沙造地的土壤,全盐含量达到4%左右,要绿化首先是改良土壤。根据我们的初试经验,必须把盐碱含量由4%降到0.3%以下,把地下苦咸水层降到地面2米以下。我们施用腐熟秸秆、腐熟牛粪、鸡粪等作有机肥料,使土壤疏松、通气透水,降低了土壤的黏结力和黏着力,改善了土壤中水、气的循环,熟化了土壤,增强了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了表土的抑制返碱能力,增加了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

在此基础上,我们种植了苜蓿、草木樨、田青、紫穗槐等豆科植物。这些豆科植物不仅本身分泌固氮菌增加氮肥,茂密的茎叶覆盖地面同样可以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抑制盐碱上返,其强大的根系也可以使土壤通透,在一定程度上有降低地下水位的作用,这样既可以改良土壤又可以与园林植物配置合理,形成乔、灌、草立体植物景观。

此外,在岛上绿化,关键也是淡水。当然,根据“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原理,我们可以大水洗盐,但是,在淡水贵如油的曹妃甸岛,淡水资源是有限的。为此,我去以色列参观考察,借鉴了他们的滴管、微灌技术,并大胆引进曹妃甸。去荷兰这个海拔低于海平面的国家考察,看到大树参天,收获很大,更增加了我重盐碱地原土改良绿化的信心。尽管在试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年绿、两年黄、三年进炉膛”的教训,成车的死树苗往外拉,我也心疼过,但我坚信:没有失败的试验是不完整的试验,因为我追求的是极端数据的试验。

经过几年的努力,黑松、龙柏、白皮松、速生国槐、速生杨、合欢、法桐、石榴等近20种乔木,柽柳、木槿、沙地柏、金银木、大叶黄杨等近20种灌木,以及大量的花卉、草坪、藤木落户曹妃甸岛的海滩上。不少乔木已经由胸径4~5厘米长到了20多厘米,正在变成参天大树。

一次,唐山市副市长王久宗和市、区领导陪同中科院专家参观我的试验地,看到在这片吹沙造地的盐碱土上生长着如此茁壮的绿化苗木,感慨地说:滨海园林在唐山沿海地区盐碱地绿化方面走在了政府和科技部门的前面!

2008年,我配合全市的绿化攻坚活动,带领团队中标承揽了曹妃湖周边和迁曹公路重点区域的工程绿化。按照甲方设计要求,实施了暗管排盐工程造林绿化,从淋层的设置、暗管排布、营养土回填到苗木栽植,我们坚持科学施工,使树木成活率达到95%。在树木的养护中,我们发现,暗管排盐确实杜绝了客土中盐碱的侵入,但弱点是漏水漏肥,树木成活后很难吸收到充足的养分从而生长不良。此外,排盐管以下的土壤永远得不到淡水的淋洗,导致树木根部深入地下盐碱土层后死亡率极高。经反复试验,我带领团队发明了二级排盐管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并取得“盐碱地改良系统及改良方法(ZL201310328902)”的国家发明专利。

2007年,我根据景观需要,借鉴国内外经验和成果,查阅大量资料,在唐山地区首创了“容器苗”(又称“可移动的森林”)绿化技术,它见效快,成林迅速,不受地下盐碱土壤的影响且易搬运,运输费用低。容器苗带原土栽植根系不受影响,对造林地适应能力强。正所谓:一年365天,天天都是植树节,打破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传统,其成活率高达100%。

目前,我创建的滨海园林绿化公司已发展为注册资金1000万元,拥有园林绿化二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三级资质,专业职称、技术人员50余人,固定资产400余万元,年均绿化养护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的专业团队。

2011年以来,我和我的团队运用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累计修复滨海盐碱土地超过76万平方米,不仅局限于曹妃甸,还转战于沧州、天津、秦皇岛等渤海湾一带。未来,我们将构建更加完善的绿化、环保、节能技术和体系,将绿化带到整个北方乃至全中国。

15年的绿化路,成就了我心中的绿洲梦。正可谓朝夕相伴盐土地,一生但求荒滩碧,醒也播绿,梦也播绿……

刘绍斌,1963年生,曹妃甸人。1980年高中后服役于北京装甲兵部队,1984年转业到唐海县委老干部局工作,1993年至今任曹妃甸滨海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