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工职院”的发展之路
张建军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从大地震废墟上崛起的高职院校。她伴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脚步,汲取唐山工业文明为底蕴,承继唐山抗震精神为校魂,秉承“负重奋进、执着创新”的学院精神,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实现了跨越发展。如今她又以崭新的姿态矗立在美丽的曹妃甸,在服务“三个努力建成”“三个走在前列”中再创新的辉煌。
一、我们的学院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唐山市直属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国家示范性(骨干)优秀高等职业院校,正在建设“中国特色、国际水准”的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学院是全国数字化校园实验校、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创业示范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校。
我们学院位于唐山曹妃甸新城,占地1644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是一座“生态型、数字化、开放型、国际化”的美丽校园。学院设有自动化工程、机械工程、汽车工程、管理工程、建筑化工、信息工程、艺术设计、学前教育8个系,面向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开设46个专业,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重点建设专业7个。学校建有5个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6个行业培训中心,建成优秀省级院士工作站和3个省级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学院现有高、中职在校生15000人,另有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在籍生4000人。
学院致力于打造高水平“双师”教师队伍。目前,学院有专任教师690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达91%,副高级以上职称占比超35%,双师型教师占比超81%;教师中,国务院特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全国及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陶艺大师、省工艺美术大师有40多位。
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牵头组建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建有工业机器人、唐山陶瓷集团有限公司美术瓷厂等4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吸引长春合心机械、唐山拓又达科技公司等4个新兴企业入校,与中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公司、唐山三友集团、曹妃甸港口集团等上百家战略新兴产业及大型企业开展长期紧密的合作。
学院坚持“植根曹妃甸,服务新唐山,面向京津冀,辐射环渤海”的办学定位,与新兴企业和国际高水平大学共建专业及专业群,与21个国际院校开展交流合作,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学院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国务院特贴专家、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金牌工人、陶瓷艺术大师群体等杰出技术技能人才。学院荣获“全国职业教育黄炎培优秀学校奖”“国家信息技术试点院校先进单位”“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先进基地”“河北省先进集体”“河北省文明单位”“河北省国际文化交流先进单位”“省级优秀院士工作站”“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状”等称号。
二、奋进之路
学院始建于1975年,其前身是河北省唐山市高级技校和唐山职工大学陶瓷分校。40多年来,伴随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学院坚持“以需求和发展的观点看职教、以顽强和创新的精神办职教”的理念,形成了“前校后厂、产学一体、贴近区域、开放办学”的特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陆续登上省级重点技校、国家重点技校、河北省高级技校、高职院校、技师学院、河北省示范高职院校、国家优秀骨干(示范)高职院校七个台阶,创造了职业教育发展奇迹。40多年的办学历程是学校开拓进取的发展史、高职办学的创业史、全体教职工家国情怀的奋斗史,也映衬出改革开放给中国教育带来的伟大变化。
第一阶段:因需转型,改办技校—明确方向求发展(1975年—1994年)。1980年9月,面对经济建设的大潮,面对唐山大地震后的新建复产,面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极度短缺,唐山陶瓷中学申办改建陶瓷技工学校,自此走上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学校开设陶瓷工艺和陶瓷美术等专业,贯彻“实习、科研、经营”三结合方针,连续6年被评为省级先进技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技能优异,成为行业骨干力量和先进分子。
第二阶段:三校一体,快速发展—结合实际重创新(1994年初—2001年3月)。1994年初,唐山陶瓷公司进行了内部教育体制改革,决定以唐山陶瓷技工学校为依托,将唐山陶瓷职工大学、陶瓷公司党校组合在一起,实行一体化管理。学校确立“用市场经济规律的钥匙、开启自我发展的大门”的理念,灵活设置专业,努力与市场接轨,多层次培养建设人才。1996年和1998年,分别成为河北省级重点和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1999年成为河北省唐山市高级技工学校。
第三阶段:转型升级、迈向高职—跨越发展提质量(2001年3月—2014年8月)。2001年,紧抓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机遇,河北省唐山市高级技工学校改建升格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升了层次,实现了质的飞跃;2003年,获准增挂河北省唐山市技师学院院牌;2008年,学院成为河北省重点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2014年6月,在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抽查验收中,获评“优秀”等级,成为当时抽查的五所院校中唯一保留优秀等级的单位。
从1995年至2012年,学院先后接收、合并、兼并、买断、租赁、托管15个学校、中小企业和单位,整合了资源,提升了实力,形成“前校后厂、产学一体”的办学模式和职教特色,被国内职教专家誉为“唐山模式”。
第四阶段:首入新城、持续发展——服务区域建优质(2014年8月至今)。2007年,学院紧抓曹妃甸新区建设新机遇,借助唐山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曹妃甸科教城兴建新校园。2014年8月,由政府投资16亿元,占地1644亩、一期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新校园建成。同年10月,学院完成整体搬迁,7500名师生正式入驻曹妃甸新校园,学院成为入驻生态城的第一所高校。
三、再谱新篇
学院带着骨干校的建设成果搬迁曹妃甸后,提出了“植根曹妃甸,服务新唐山,面向京津冀,辐射环渤海”的办学新定位,主动融入曹妃甸,推进校城融合,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被确立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全力打造全国创新创业示范高地、全国集团化办学示范高地、全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全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示范高地、全国中高职衔接推进示范高地。
优化专业结构,满足区域经济转型需求。学院紧紧围绕唐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重点建设港口物流、动车组技术、陶瓷艺术设计等7个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国家重点建设的专业。根据曹妃甸京冀协同发展示范区、中国制造2025战略及现代服务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与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基地集团、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大型先进企业和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等优质高校合作建设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工业机器人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老年服务与管理等多个新专业,实现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类专业并行发展。
培养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学院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形成“校企融合、产教融入、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校中厂、厂中校”式校内外实习基地,构建开放灵活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引入行业企业先进技术标准,将典型生产项目和工作任务融入课程,与企业合作,共同制订课程标准,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强化实践育人,突出课内课外的实践体系衔接,重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毕业生受到首钢、三友化工、京唐港等大型企业的欢迎。
强化责任担当,服务区域社会发展。依托学院专业资源,积极引进德国IB集团、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等国内外优质教育和培训资源,建立科学的培训运行机制,承担国家师资培训、河北省金蓝领高级技师、唐山市幼儿教师培训项目,同时为曹妃甸多家企业员工进行高技能新技术培训和公益性培训。利用学院专业技术等资源优势,对三农场开展帮扶,为精准扶贫贡献力量;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在曹妃甸举办的沙滩排球赛、旅发大会、马拉松赛等各级大赛大会上,湿地鸟类保护人群中,文化园区绘制宣传画的骨干里都能看到学院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利用学院实训基地资源开展工业研学游,提升唐山市中小学生科学素养,成为河北省科学素养教育基地。
集聚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升专业服务发展能力。学院立足开放办学理念、坚持国际化标准,参照《悉尼协议》认证标准,不断深化合作办学内容,与爱尔兰都柏林理工学院合作举办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爱方专业课程体系、学分互认体系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并根据学院实际进行课程体系优化,双方共同实施教学,促进学院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相继与德国、比利时、爱尔兰、印度、美国等国家的21个院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邀请116名外籍专家和教师来院任教讲学,参与项目建设;引进60多位海外留学硕博人才及归国华侨来院任教;吸引欧美亚120多名外籍学生来唐工院留学、访学、研习游。学院与德国共建国家海外师资培训基地,联合战略新兴企业、国际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专业及专业群,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较高岗位技术水平和大国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深化教育改革,打造办学特色面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院不断深化改革,形成了一系列办学特色。
首先,政校企合作共建职教集团。学院借助社会多方力量、企业资源条件,牵头组建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实现多元办学、互补双赢。集团是河北第一个区域性、跨行业、跨国界的职业教育集团,现有成员单位66家,有效实现了信息共享和成果推广,促进了产教融合,引领河北职教向集团化发展。学院参与制定《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标准》,起草《国家集团化办学发展报告》。
其次,现代学徒制一体化育人。学院利用“前校后厂,产学一体”的办学优势,借鉴国际学徒制职业教育经验,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招生招工一体化、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等方面大胆创新,优化校企双方人才培养方案,发挥了企业主导作用,深化了校企合作,探索“互联网+现代学徒制”,创立了“网络学知识、基地练技能、企业做产品”的学习模式,围绕陶瓷艺术设计、工业机器人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三个专业,校企联合招收75名学生开展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
再其次,中高职衔接取得新突破。依托学院中高职资源优势,“大手牵小手”,与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对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设计,联合建设中高职共享实训基地,优化中、高职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高职教育一体化课程体系、交叉任职的教学团队、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中高职衔接的共享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集团化办学推动中高职衔接,实施高职带动中职,共同引领职业教育发展。学院先后与13家中职学校开展合作办学,不断探索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人才的路径。
创新创业教育育人效果突出。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至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院构建了“专业教育、创业实践、科技创新、就业指导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立项开发了《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构建了创新创业基础知识、创新思维、创业者与创业团队等10个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块;与国家快速制造工程中心、阿里巴巴等11家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建成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打造逐梦众创空间,25家创业企业和团队入驻;师生团队在全国大学生“发现杯”创新创业大赛获二、三等奖,学院获评“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改革示范高校”称号。
还有,数字化校园服务学生发展。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发数字化课程、网络课程,学校整体优化了数字化校园架构,实现“三通两平台”的有效落地;构建全覆盖的安全监控系统;建成了完整统一、技术先进、覆盖全面的数字化校园,提高了管理效能;改造多媒体教室,推送空中课堂;加强网络资源库建设,制作微课、探索“翻转课堂”,利用网络平台创新教学形态;关注学生反馈信息,持续改进教育教学;教师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多名教师在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奖。学院获评“全国数字化校园实验校”。
推进四维育人服务学生成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围绕学生成长成才开展“燃灯铸魂”“美丽唐工”“文明唐工”“文化唐工”工程,从精神、行为、物质、制度四个方面协同推进,将思想政治教育落细落小落实,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情操、人文修养、家国情怀、职业操守、责任担当。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学院育人成果多次被各级媒体报道。
乘新时代春风,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化改革,强化立德树人,高质量建设“中国特色、国际水准”的国家优质校,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张建军,1972年8月生,河北张家口人,研究生学历,现任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曾被评选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唐山优秀年轻人才,荣获中国职协技工院校改革创新奖、河北省技工院校优秀教师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