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蟹见闻录

赵志胜

我是1994年4月调入一农场农业办公室工作的。为尽快熟悉和掌握工作,我翻阅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其中一农场五队贾守全稻田养蟹、稻田养泥鳅试验的工作总结吸引了我。

于是,我就去找他了解具体情况。他告诉我,1993年在一农场五队二农六丘,围了一亩地进行稻田养扣蟹,是放养大眼幼体养殖扣蟹,大眼幼体价格6000多元一斤,在一亩稻田地放大眼幼体0.3斤,放苗时间为6月10日,用60目网做了长3米宽2米的网箱,在稻田沟暂养了15天,于6月26日放入做好的稻田地块,放养的大眼幼体已经长到了三期蟹苗,当天把三期蟹苗放到了稻田里。9月15日是稻田停水的时间,为了让蟹苗多长几天,我没有排出稻田里的水,还是坚持每天观察试验田。到9月20日稻田里的水自然干枯了,中午我又到田里观察,当我走到田边时,我愣住了,眼前的情况让我喜出望外,围网边下有很多的螃蟹,我回家拿来网兜,和我妻子开始捉蟹,当时捉了蟹2790个,市场价格每个1.3元。在水稻基本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亩效益2000元,当时出蟹没有经验,只捉了大的,没要小的,如果有经验,效益会更高!我立时感觉这是一条利用水稻资源、实现高效增收的新出路。

为此,我将此想法向领导做了汇报,得到了农场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了解到近两年辽宁大洼搞稻田养蟹不错,并先后三次派我北上到大洼参观学习,带示范户实地取经。经充分发动农工参与,当年以每斤6000元大眼幼体的价格从原唐海县水产局购买蟹苗(大眼幼体)500余斤,示范面积达1000余亩,由于种养结合没有经验,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示范户受暂养、防逃设施不规范、施肥管理不当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营效果有喜有忧,平均亩效益1100元,个别还有赔钱的。

为使一农场稻田养蟹不“夭折”,针对农场稻田养蟹实际情况,农办及时进行了调研总结,客观总结了稻田养蟹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并提出:一是暂养池防逃网结构改直角为圆角,压实压深网的底部,杜绝换水时蟹苗逃跑现象;二是要改塑料布单一防逃,雨季阻水容易被水冲开,为20#网布上面加20~30厘米塑料布做防逃;三是放养后施肥量不超10斤尿素,少食多餐,把蟹苗损失降到最低,保证出蟹数量;四是加强巡池防止跑蟹。通过找问题查缘由,进一步增强了农工对稻田养蟹的决心和信心。

1995年稻田养蟹是关键之年,农办又是农场唯一的技术指导、服务窗口机关,及时掌握第一手技术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每人都有自己的示范田“现身说法”,同时农场也加大了推广力度,要求“领导以身作则,带着农工干”,还经多方联系水产局孵化室,每斤蟹苗优惠2000元。在系列措施的激励下,1995年全场推广面积达到了2400亩,在保障水稻不减产的情况下,平均亩实现效益3500余元,稻田养蟹一下轰动了全场。

1996年,大部分农工跃跃欲试,农场顺势而为,大力宣传典型,依靠典型现身说法,加强了培训频次。农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写了《稻田养蟹技术》小册子,从地块选择、田间施工、放蟹苗前的稻田作业、水稻品种的选择、移栽密度、水稻的前期管理、蟹苗的暂养、暂养的形式、放养前的准备、放苗方法、放养密度、放养后的管理、检查防逃设施及消灭天敌、蟹病的防治、投喂、水稻病虫害防治到扣蟹的收获等环节都一一作了规范性解释。

为扶持稻田养蟹的发展,满足蟹苗需求,农场还购置了蟹苗孵化室一座,通过系列措施给稻田养蟹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1996年推广稻田养蟹面积达5400亩,当年创出最高亩效益11400元的骄人业绩,涌现出亩效益超万元的典型户23户。同时也尝试了稻田养蟹从单一大眼幼体养扣蟹,到大眼幼体一次养成蟹多样化生产模式。

紧接着1997年,在一农场迅速掀起了稻田养蟹热,经过典型帮带,发挥典型作用和日益成熟的养蟹技术保驾,实现了多样化经营,大棚养殖豆蟹、豆蟹养成蟹、大眼幼体养扣蟹等模式齐头并进。当年在原技术小册子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河北省地方标准《稻蟹混合种养技术规程》,1997年推广面积达到了10280亩,平均效益超过3000元,全场稻田养蟹增收3亿多元,实现了全场人均一亩。2队、8队、12队达到人均5亩,成了远近闻名的稻田养蟹致富示范村,中央电视台2套、7套曾多次报道。世界粮农组织总干事罗杰·博罗伯母实地考察时曾称赞“是世界持续农业发展的杰出典范”。

1998年全场形成不推自广新势态,面积达到15000余亩。考虑到1997年扣蟹集中销售暴露的问题,如何解决蟹苗存储越冬、缓解销售压力是当务之急。一方面农办迅速形成了《稻田养蟹究竟“牛”在哪里》的调查报告,客观分析扣蟹养殖、越冬、销售等诸多问题,让农工心里明白,应该早做到未雨绸缪;另一方面引导农工适度发展扣蟹养成蟹面积,缓解扣蟹销售压力;此外农场采取稻田养蟹居中地块加宽加深排水渠、利用闲置荒地兴建扣蟹越冬土池。这样农工利用排水渠悬挂网箱越冬、土池散放越冬等方法有效解决了集中销售问题,保障农工利益最大化。

1999年,由于水稻后期严重缺水,15000余亩稻田养蟹不同程度受损。尽管如此,一农场的稻田养蟹仍然效益保持在每亩1000元以上。

2004年至今,一农场稻田养蟹面积每年保持在5000亩左右,亩效益保持在500~700元。所产稻谷也实现了优质优价,每市斤一般比常规稻谷贵0.1~0.2元。

通过20多年的实践,稻田养蟹不仅给农工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种养结合具有“减肥限药”独特管理,更是发展绿色食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赵志胜,1963年1月生,毕业于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任一农场队长、农办主任、村支部书记、农科站站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