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养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精神
广大科技人员特别是从事国防尖端技术的人员和解放军指战员,由于工作的需要,许多人长年工作和生活在条件比较艰苦的环境中。例如,在戈壁深处的一些试验基地,“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小风黄沙飘,大风石头跑”。要在那里站住脚,需要经受大风、高温、缺水的严峻考验。夏天有的地方地表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走上四五十公里也难找到一滴水,生活用水定量配给,一水多用,先用来洗脸,留下来洗脚,最后拿去浇地。国防科研要严格保密,既不能登报纸、上广播,也不能公开发表论文,要当无名英雄,默默地作奉献。在这种情况下,少数人产生了一些思想问题。有的感到老吃“代食品”①,身体受不了,有的担心受核辐射太多,影响身体健康;不少年轻人怕不好找对象;还有的感到信息闭塞,技术上难以提高。科技单位的党委、政治机关和各级领导干部,面对现实,及时进行思想工作,培养科技人员和干部、战士献身科技事业的精神。
进行“以场(海岛、草原、戈壁、深山、边疆)为家,以苦为荣”的教育。不少单位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为行动的准绳。要求大家愉快服从组织分配,长期安心科技单位工作;有旺盛的斗志和高度的革命事业心,积极钻研业务,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不怕艰苦困难,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有的单位联系实际进行了“三热爱”教育,
① 邓小平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1975—1982 年),人民出版社 1983
年 7 月第 1 版,第 83—96 页。
① “代食品”,即在 1960 年前后的 3 年经济困难时期,粮食不够吃,以野菜、甘草 叶、骆驼刺等代替粮食。
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国防科技事业;热爱试验场区。
宣传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典型。先后被宣传的著名先进个人,有在核武器储存管理研究中取得 15 项成果的工程师贺先觉;有长期奋战在科尔沁草原的实验弹道专家陈光宇;有在空军服务三十多年的中国第一颗空爆原子弹投掷者于福海;有在神秘的枪炮世界拼搏三十余年的高级工程师、独脚大校陆载德;有三十多年中一直奋力攀登海军舰艇维修科学技术高峰的女科学家、全国“三八红旗手”萨本茂等。他们的模范事迹感人肺腑,催人奋进,是国防科技人员的楷模。六十年代,宣传了国防部授予“模范气象站”称号的阳平里气象站。一九六○年十一月,核试验基地的 10 名气象战士根据上级的指示,拿着指北针,坐着卡车走了三天,到了方圆千里不见人烟的戈壁深处, 在能给国防科研提供准确气象资料的地方建站,这就是后来的阳平里气象站。当时正是经济困难时期,在外国撤走专家、封锁资料的情况下,他们以“为国分优”的崇高精神,住帐篷,睡地窖,喝苦水,战风沙,在零下 30
多摄氏度的严寒和零上 40—50 摄氏度的酷暑中,长年累月地进行气象观测, 为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荣立一、二、三等功。国防科技战线深入宣传了这个典型,树起了一面奋发图强、顽强拼搏的旗帜,对全体人员发扬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精神,起了有力的鼓舞作用。进入八十年代, 又陆续宣传了一批先进集体和英雄模范。如兰州军区“保障科研模范连”(防化团 2 连),在一九六四年到一九八六年担负国防科研的侦察、取样、测量
的任务中,发扬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在 40 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奋战了二十二个寒暑,数十次执行核试验下风方向保障作业任务,在没有路、没有水的广阔地区,克服重重困难,收集了几十万个效应数据,为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远望一号、远望二号远洋航天测量船,两船官兵发扬“远望精神”,战狂风、顶巨浪,先后九下太平洋,航程 12 万多海里,圆满完成了
12 次航天测量任务。
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政治机关和后勤部门一起,努力兴办福利设施,解除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不少驻地偏僻、远离城镇的国防科技单位,在领导机关和驻地政府的帮助下,克服重重因难,自办托儿所、小学、中学及中等专业学校,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实行内部招工、就地参军和请驻地政府安排工作等办法,解决家属、子女就业问题。一些远离城镇的科研试验基地,还先后成立了由所在省省会(自治区首府)直接领导的人民政府
(行使县一级职权),下设教育局、公安局、粮食局等部门,并建立了电视台、银行支行、邮电支局和电影发行单位,大大改善了科研人员的物质文化生活。
自己动手建设家园。许多驻在边疆、海岛的国防科技单位,为使全体人员安下心,扎下根,一心献身国防科技事业,进行了“南泥湾精神”教育, 组织开荒种地,植树造林,用自己的双手改造自然,美化环境,改善工作、生活条件,收到了良好效果。经过长年建设,许多沙漠建成了绿洲,海岛建成了花园,成为科研人员热爱的第二故乡。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原来荒漠茫茫,人迹罕至。经过艰苦创业,如今这里已经楼房林立,街道井然,生活设施俱全,成为中国著名的航天城。西北某基地广大科技人员和指战员,在沙丘纵横的不毛之地,坚持植树造林、绿化营区。近三十年中,全基地共植树290 多万棵,营造沙枣防风林带 2200 多亩,覆盖面积占营区的 40%,平均每
人有树 120 棵。还建立了 80 亩果园。这里水渠纵横,树木葱笼,爪果飘香,
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