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发部队参加剿匪的政治热忱
由于武装斗争在全国取得决定性胜利,剿匪作战初期,部队中存在着轻敌麻痹思想,对剿匪肃特斗争的重要性、复杂性、尖锐性缺乏认识,有的滋长了畏难怕苦和担心野战军地方化的情绪,认为“几百万国民党军队都消灭了,一点点士匪不值得用野战军去打”:“野战军东走西走,还有希望回北方,把‘野’字一丢,就甭想回家乡了”。为了纠正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认识, 各部队进行了深入的政治动员和思想教育。中南军区和西南军区在分别召开的研究剿匪工作的高级干部会议上,突出强调了剿匪的重要性,坚定了剿匪决心。尔后,各省军区、军以至师团,相继认真传达贯彻了高干会议精神。各部队根据中央和上级指示精神,加强思想领导,运用党代表会、士兵代表会、英模代表会、剿匪立功誓师大会和访苦诉苦等方法,深入进行思想发动, 加深指战员对人民群众的阶级同情与对土匪的仇恨,使大家把剿匪作战同全国各条战线取得的伟大胜利联系起来,同人民政权的巩固与发展联系起来, 明确地认识到:不消灭土匪,人民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人民的政权就不能巩固,土地改革就不能进行,恢复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便无从谈起。这些做法有效地激发了部队剿匪作战的积极性。
在剿匪过程中,各部队注意不间断地进行思想动员,做好现场鼓动工作, 激励干部战士在围歼股匪的艰苦斗争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土匪出没不定、行动狡猾,剿匪部队往往一而再、再而三扑空。广大指战员本着“十网打鱼九网空,一网打中就成功”
的精神,穷追猛打,连续作战,不给土匪以喘息的机会。在艰险的剿匪斗争中,各部队涌现了许多英雄单位和英雄人物。西南军区第 16 军 140 团副班长、共产党员肖国宝,在生擒贵州省境内最大匪首“贵州人民反共自救军总司令” 曹绍华的战斗中,率领全班冲入匪群,展开肉搏。当他发现上匪一挺机枪正疯狂地用火力掩护群匪突围时,为了减少部队伤亡,便毫不犹豫地冲向敌视枪火力点,用身体压住了敌人的枪眼,英勇捐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中南军区第 45 军 400 团在围攻上匪盘踞的盘古村时,由于敌人依托碉堡顽抗,部队伤亡较大。副班长徐汉林接受了爆破任务,当他突过鹿苔时雷管被碰掉, 他便用手握住手榴弹引爆了炸药包,炸毁了碉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部队顺利地冲进村内,将一个团的敌人全部歼灭。战后,中共第 45 军委员会追认徐汉林为模范共产党员,追记特等功。盘古村人民为纪念这位英雄战士,将村名改为“汉林村”。在一九五一年六月二十三日头门山剿匪海战中,人民海军击沉匪船一艘,击伤 3 艘,毙敌 30 亲人,伤敌 20 余人。这次海战,温
台巡防大队 415 艇正在修理不能出航,该艇弹药手王维福主动要求随 414 艇参加战斗。战斗中,一块弹片击中了王维福的左手食指,鲜血直流。这时, 一艘匪艇向 414 艇逼近,王维福急忙端起冲锋枪猛扫过去,不料,他的下颚和左肩又连中两块弹片,右手腕也负了伤。他不顾多处负伤,继续向敌人射击。十月十七日,华东军区海军授予王维福战斗英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