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宣传贯彻以运动战为主的作战方针

在第一次战役取得胜利以后,十一月十三日,中共志愿军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第一次战役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步的作战方针、任务作了研究和部署。会议认为,第一次战役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由于全军坚决贯彻执行了“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敌后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方针。下一步战斗,志愿军在空军、炮兵、坦克兵尚未组成前,仍贯彻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内线和外线相结合的方针,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会议决定第二次战役采取内线作战,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方针,准备将西线之敌诱至大馆洞、温井、平南镇一线歼灭之,将东线之敌诱至旧津里、长津一线歼灭之。

为了确保第二次战役的胜利,志愿军政治部发布政治动员令。动员令指出,志愿军已经取得初战经验,只要继续很好地运用近战夜战、分割包围、大胆插入敌人侧后的战法,胜利一定会到来。在第二次战役中,参加西线反攻的许多部队在“诱敌深入”、“大胆迂回穿插”的作战方针指导下,不怕敌人重重阻拦,不怕悬崖陡壁,不怕天寒地滑,像尖刀一样勇猛地插向美国第 8 集团军腹地三所里、龙源里地区。第 38 军 113 师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深入团队边走边动员,宣传这次穿插任务的重要性,要求部队不怕苦、不怕累, 不惜一切代价按时赶到指定位置,把敌人截住。该师指战员人人奋勇向前, 在海拔 1200 米的高寒地区十四小时前进 70 公里,在三所里地区截断了敌人后撤的一条主要交通线,堵住了敌人南逃的退路。然后,该师不怕敌人后撤部队与增援部队的夹击,激战五十余小时,歼灭了大量敌人,打乱了西线敌人的整个部署。志愿军的西线反攻,彻底粉碎了敌人从三所里、龙源里突围的企图,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圣诞节“总攻势”变成了总溃退。为表彰战绩显著的第 38 军,彭德怀签发了嘉奖令。

运动战的特点是情况变化快,任务来得急,有时接到命令就出发,战斗前往往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想动员。针对这种情况,各部队重视利用行军途中和战斗间隙进行思想工作。战斗在东线的志愿军第 9 兵团,在第二次战

役中接受了穿插至长津湖地区,分割包围美军陆战队第 1 师和美军步兵第 7

师的任务。兵团所属各部队在长达 200 多公里的行军途中,边走边动员,讲清这次穿插的意义,鼓励大家以大无畏的精神去战胜一切困难,发动党团员骨干开展互助活动,使部队以高昂的情绪投入战斗。战士们在摄氏零下 30 多度的严寒中作战,饿了吞几粒炒豆,渴了吃几块冰雪,手冻肿了,脚冻僵了,耳、鼻也冻破了,仍然保持着坚强的战斗意志;有的机枪冻得拉不开栓, 射手就用自己的身体温暖枪身。第 20 军 172 团 3 连连长杨根思,带 1 个排坚

守下碣隅里外围的 1071.1 高地东南的小高岭,卡住一条公路的隘口,对被包围的美军形成很大威胁。敌人为打开南逃的通路,用重炮、飞机掩护步兵进行 8 次集团冲锋,都被杨根恩和他的战友们击退。当全排只剩下 9 个人,弹

药快要打完时,敌人又发动了第 9 次攻击。战士们甩出了所有的手榴弹,打

完了最后 1 排子弹,用刺刀、枪托、铁锹、石块与敌人拼杀,最后仅剩下两名伤员,仍坚守阵地。当敌人的后续部队再次向山顶爬来时,已负伤的杨根思抱起仅有的 1 个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保住了阵地。战后,

志愿军领导机关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称号。第 9 兵团各

部队以这种坚韧不拔、顽强战斗的精神,奋战了几昼夜,美陆战队第 1 师遭

到惨败,该师 1 个团遭到歼灭性打击,团长麦克里安上校被击毙,给美国侵略军又一次有力的打击。

以运动战为主,还需辅之以必要的防御战。第一次战役后,志愿军仅仅依靠临时构筑的简易野战工事,抵抗敌人飞机、大炮、坦克和步兵的疯狂进攻,伤亡很大。因此有些人反映:“宁可攻两个山头,也不愿守一个钟头”。为了解决这一思想问题,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积极宣传防御战的重要作用, 教育干部战士懂得:在运动战中,一些部队担负防御任务,是为了保证整个运动战的胜利。要树立一切从全局需要出发的思想,既敢打运动战,又敢打防御战。这一教育收到了显著效果。各个部队表示:“攻要攻得猛,守要守得硬”,“攻加猛虎,守如泰山”。一九五一年一月二十五日至四月二十一日的第四次战役中,在汉江南岸执行坚守防御和宽大正面机动防御任务的部队,在没有得到必要的休整和物资补给,天寒地冻工事不易构筑的情况下, 抗击了在大量大炮、坦克、航空兵支援下的敌步兵的猛烈进攻,持续苦战八十七天,歼敌 7.8 万余人,为以后的战役行动准备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