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 年经济危机的启示

那么,判断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是否已经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标准是什么呢?根据列宁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定义,这个客观标准应该是看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国家政权对社会经济生活运转及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如果这种作用无足轻重、可有可无,那么,这种经济体制显然还不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如果这种作用举足轻重,必不可少,那么,这种经济制度便已成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里应该强调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其作用均在于控制和调节经济,而不是以国家垄断来代替私人垄断。这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情况不同。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在经济方面,这一过程中的基本现象,就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为资本主义的垄断所代替”。①因此,垄断企业的固定资产和产值等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会超过非垄断企业。但是,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有经济成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一般却不会比私人垄断成分大。因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意味着国有经济成分的增加,而只意味着国家政权在经济中作用的增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仍然是私人垄断企业及其经济。例如,美国国有财富总额在 1977 年上半年时仅占全国财富总额的21%,国有企业的产值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超过 1.21.3%。②然而,即使国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但只要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非要国家政权来调节不可,那么,这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

按照这个客观标准来检验,新政是否实现了美国经济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呢?从新政期间发生的 1937 年经济危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干预和调节对美国经济正常运转的那种不可缺少的作用,从而得到有关这个问题的肯定的回答。

客观地说,1937 年经济危机并不严重。危机是从当年 8 月工业生产突然下降开始的,进入 10 月,股票市场价格开始大幅度下跌,11 月初,劳工部长帕金斯报告说,就业水平正在下降。从后来的月统计数字看,工业生产指数从最高点 110 下降到 85(1935 至 1939 年为 100),跌落到1935 年的水平, 农产品价格下降近 20%,1937 年 10 至 12 月,失业人口增加 200 万人以上。

进入 1938 年,情况仍未好转,许多城市的救济金都已发放一空,南方各州已濒临饥饿境地。然而,如果从年度统计数字上看,这场危机显然没有逐月统计数字显示的那么严重。1938 年国民生产总值与 1937 年相比,从 902

亿美元降为 847 亿美元,降幅不足 6.1%。但国内私人投资则从 114 亿美元下降为 63 亿美元, 降幅达 44.7%。①私人投资的大幅度下降表明了工商业界对当时经济形势缺乏信心,但并不能说明这次经济危机严重的程度。也许正因为它不严重,因此未引起众多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的注意,人们一般只

①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第 79 页。

② 褚葆一主编:《当代美国经济》。财经出版社,1981 年版,第 460 页;德拉基列夫主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共性与特性》(上 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 年版,第 149 页。

① Stein,The Fiscal Revolution in America.Pp.100—101;R.de Bedts,Recent American History.Vol,Pp. 140— 141;TheHandbook of Basic Economic Statistics. Pp.224.72;Leuchten- berg,Franklin D.Roosevelt and the New Deal.Pp.243—244.

将此次经济危机看作是萧条持续 10 年的一个证据,或是看作新政未能使经济完全复兴的证据。

但是这场危机对于探讨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来说,却具有重要意义。从这场危机的形成到解决的整个过程中,联邦政府的各项政策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场危机爆发前,曾有人提出警告。然而,这些警告并非是由于担心联邦预算赤字的持续减少、即联邦政府不断削减开支可能造成工商业的萎缩, 反而是担心投资的积累和膨胀所带来的经济高涨可能会伴随着一个工商业的萧条,也就是说,担心经济过热而引起萧条。因为以往这种经验并不少。② 危机开始时,罗斯福本人也没有太在意,当埃克尔斯把这次危机称之为罗斯福时期的“第二次”衰退时,他感到非常生气。罗斯福此时显然还是衷情于他思想深处的平衡预算的传统,他也认为经济形势并不大坏,所以未对危机采取任何行动,而是告诉内阁成员们:“我们只要稳坐不动,保持镇静,一切就会好起来的。”①这种口吻,几乎接近于 1 个世纪以前亚当斯总统对危机的处理方式,也与前总统胡佛的口吻相差无几。幸好这并非罗斯福本来的经济信条和哲学,而不过是他对联邦政府为平衡预算而采取的削减开支政策的一种辩护。倒是罗斯福的顾问们和经济学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反危机对策建议,但这些建议却是完全相互对立的,使得罗斯福一时拿不定主意到底应该采纳何种方案。在 10 月 29 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他直率地向记者们披露了这种处境。他说自己曾接到了两封来自“两个第一流的经济学家”的信件,其中“一个人说,整个问题是资本信贷周转率的问题,所以根本不必去注意购买力。另一个人则说,忘记所有那些有关资本信贷周转率的数学公式吧,全部问题在于 1 亿 3 千万人所表现出来的购买力。这可真是个让人感到迷惑不解的学习。”②其实,罗斯福之所以不愿立即采取行动,主要是由于不想改变削减开支、平衡预算的追求目标。

在 1935 年、特别是 1936 年工商业和国民经济状况有了切实的改善之后, 联邦政府力平衡预算,同时也担心通货膨胀,开始大量削减开支:工程进展署的资金被大量削减,人员也被大量裁减;农业的补助金削减了;公共工程局的“经济刺激投资”停止了。根据 1937 年 1 月罗斯福预算咨文中的有关数字,加上当年4 月份要求为公共工程和救济开支拨款15 亿美元这一数字,1938年复兴和救济的预算拨款为 18.16 亿美元,比 1937 年整整少了 10 亿美元。

而就在这同一时期,联邦政府根据《社会保险法》征收的税款达 20 亿美元。

此外,从 1937 年下半年开始,联邦政府为退伍军人补偿费的预付已完毕。在

1936 和 1937 年中,这笔预付的补偿费达 23.3 亿美元,而这笔资金正是支撑

1936 年和 1937 年早期工商业状况改善的主要因素之一。①所有这些因素加在

一起,使 1937 财政年度中的政府投资、开支及直接受其影响的那部分社会购

买力急剧地缩减了 50—

60 亿美元。工商业界并未象某些正统的经济学家预测的那样, 会因政

② Stein,The Fiscal Revolution in America.P.100.

① Burns,Roosevelt:The Lion and Fox.P.320.

② ThE public Papers and Addresses of Roosevelt.Vol.6,Pp.474- 475.

① stein,The Fiscal Reuolution in America. Pp.94—95; Leuchten- berg,Frankin D.Rooseult and the New Deal .P.244;Studenski &Krooss,Financial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P. 407,table

府平衡预算的努力而增加信心,反而减少了国内私人投资 51 亿美元。结果, 并非由于经济过热,反而是因为对经济过热的担心及随之而来的削减开支政策引发了 1937 年的经济危机。

罗斯福开始时对这场危机的态度是“等等看”,他甚至怀疑这场危机是大资本家玩弄阴谋想挫败新政的结果。②然而,“等等看”并不能使经济形势好转。1938 年 3 月底,霍普金斯到温泉去与正在那里疗养的罗斯福会晤,终于说服了罗斯福,使他同意采取增加联邦开支的政策来对付危机。4 月 14 日, 罗斯福向国会提出了一项立法建议,要求国会为工程进展署及其它机构的工赈项目追加拨款 15,5 亿美元,为公共工程开支追加拨款 11.62 亿美元,为住房贷款增加 3 亿美元。罗斯福的建议中要求国会拨款总额为 37.5 亿美元,

国会在 6 月份通过的拨款法案中未能满足总统的全部要求,但绝大部分所需的款项,行政当局都已得到。除了增加联邦开支外,财政部还宣布解封国库中储备的价值 14 亿美元黄金,以扩张信贷供应。与此同时,联邦储备委员会

也宣布降低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标准,使银行增加了约 7.5 亿美元的信贷资金。此外,由于 1938 年第二个《农业调整法》的通过,1939 年度联邦农业支出比上一年增加了 4 亿美元。①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联邦政府给整个经

济注入的资金便达 57 亿美元之多。由于这些资金的注入,危机形势很快得到

缓解。事实上,从 1938 年 6 月起,整个经济便开始明显回升。从月统计表看,

1939 年 8 月的生产和就业水平尚比 1937 年危机前最高峰低几个百分点;但从年度统什表看,1939 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了 1937 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成绩是在国内私人投资仍比 1937 年的 114 亿美元低 15 亿美元的情况下取得的。②这充分地说明了联邦资金在恢复经济上的突出作用。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导致 1937—1938 年经济危机的

一个主要的直接原因,是联邦政府由于 1935—1936 年经济状况好转,为平衡预算而采取的大力创减开支政策。对于这一点,作为联邦行政首脑的罗斯福在危机开始时是不愿承认的,他把危机的原因归结为企业界的过份生产和毫无道理地提高物价等“某些极其令人失望的作法”。然而,2 年后他却不得不承认,这场危机的原因是由于“过份的乐观使得政府太突然地削减了它的基本开支,工商业扩张生产和提高物价大快,以致消费者的购买能力跟不上。”①在这里,他把政府削减开支对经济的影响放在了工商业的那些“极其令人失望的作法”之前,也就是承认了政府的政策在导致这场危机上的主要作用。

劳工部长琅金斯女士则更直率地强调了政府削减开支是导致这场危机的因素,她写道:“1936 年以后,当情况刚开始稍有好转,国会和许多人便表现出了一种倾向,认为削减公共工程开支的时候已经到来。一项紧缩政策被付诸实施,其结果无疑是 1937 年的衰退。我认为,我们经济复兴的主要因素就是公共工程、以工代赈、直接救济、以及农业调整及重新安置计划等公共

② Blum,From the Morgenthau Diaries ,1928—1938.P.390;The Public Papers and Addressesof Rooseult. Vo1. 7,P.42.

① Studenski&Krooss,Financial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P. 406;The Public Papers of Addresses of

Rooseuelt.Vol.7,Pp. 221—248;Stein,The Fiscal Reuolution in America.Pp.111— 112.

② Stein,The Fiscal Reoolution inAmerica.P.114;The Handbook ofBasic Economic Statistics.P.224.

① The Public Papers and Addresses of Roosevelt.Vol.9,P.12.

资金的开支⋯⋯如果我们打算把充分就业计划作为我们的愿望⋯⋯那么我们就应该很好地运用上述那些认识。”②

不仅行政当局对导致 1937 年经济危机的原因有这样的看法,甚至企业界

也存在着同样的看法。全国制造商协会在 1938 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将“联

邦现金赤字开支的大幅度削减代替了逐渐的削减”列为 1937 年危机的直接原因之一。③

联邦政府大幅度削减开支的政策导致了 1937 年经济危机的发生,而当联邦政府重新将几十亿美元的资金注入经济时,这场危机又很快就渡过了。如果一个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参与达到了其经济政策和措施既能引发经济危机,又能缓解甚至克服经济危机的程度,那么,合乎逻辑的结论就应该是, 这个政府的财政经济政策及措施已经对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转具备了一种举足轻重、必不可少的宏观控制和调节作用。当这种作用被有关的各种法律制度化、永久化时,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经济制度、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便诞生了。

美国在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中,通过罗斯福政府推行的新政,用法律将国家政权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以及联邦政府对工商业、农业、银行金融业等各经济部门的控制与调节作用固定下来,使之制度化,永久化,从而使国家政权与社会经济中以垄断组织为代表的工商企业密切地结合起来,共同对经济的发展发挥作用,由此而使美国经济进入了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因此,从新政时期起,美国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下来,美国历史揭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新政在未触动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美国以往的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改造。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其实质和内涵的美国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使美国经济各主要部门,各主要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的结构、体制均呈现出重大的变化:通过两个《农业调整法》、特别是 1938 年弟二十《农业调整法》的规范,农业的生产和流通、农产品的价格和市场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联邦调控和管理,农业从以往的完全无序走向了基本有序;通过为数众多的联邦对企业经营、市场交易活动及企业内部劳资关系的规范,在美国经济社会中出现了一种由政府来构造和保证工商业运行环境,工商企业在不破坏这种环境的条件下自由生产、经营和发展的结构,从而使工商业从以往的无政府状态走向了有管制的市场经济体制;通过《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在美国建立起了一套现代经济制度中稳定社会、保障公民最低限度经济安全所必需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也建立了资金数目庞大的联邦信托基金帐户;①通过财政政策的改革,联邦政府确立了周期性财政政策的观念,使之得以从联邦信托基金帐户中大量借款, 从而保证了联邦政府在稳定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需的资金。

罗斯福在谈及未来美国经济结构中国家的作用时曾指出:

② Perkins,The Roosevelt I kNEW.p.277.

③ Stein, The Fiscal Revolution in America.P. 115.

① 根据联邦储备委员会 1993 年第一季度的“资金流量帐户报告”的 统计,养老金基金(包括公共养老金和私人养老金)储备总额已 达 34000 忆美元,它持有的股份达 15560 亿美元(其中州和地方 公共机构占4620 亿美元),在产权投资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达 31. 3%,竟超过了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和银行信托基金三类金融 机构的产权投资总额(参见 MarkJ.Roe,StrongManagers, Weak Owners :The Political Roots of American Corporate Financ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4.Pp.53,124—125;)

“全国性的思考、全国性的计划和全国性的行动是防止未来几代人再在全国性的危机中挣扎的三大基本要素。”②这真可谓是这位受命于经济危难之时的美国总统从亲身经历中悟出的金玉良言,可惜在美国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制度下,他很难使这种社会经济哲学完全地付诸实践。但即便如此,他已经在这种哲学的指导下,对美国经济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

诚然,新政所采取的所有具体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本身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需要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同时由这些新的政策和措施所引发的诸多的新问题也需要不断地加以解决, 方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所有的这些改进措施已不会再影响或危及它所确立的方向和通过它所建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尽管至今人们仍然能够听到关于是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还是实行有管制的市场经济的争论,但这种争论的实质已经不是它表面上呈现出来的这种性质了,而是转化成了政府的管制究竟怎样做才能更有效。新政以后的历届总统,即使是被人认为进入白宫就是为破坏新政自由主义的理想而来的保守主义的总统罗纳德·里根,也只能减少、而无法消除政府的干预。

对于新政的这种长期影响,学术界似乎已形成了共识:

新政过去 40 年后,有学者写道:“正如想到教堂就会想到它的尖顶一样,人们想到政府就会想到新政⋯⋯它的大多数主要改革已经凝结在它应有的地方了,不论人们喜欢还是不喜欢, 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些措施已经留在了那里。”①

对新政持严厉批评态度的一位学者承认:尽管“新政停止了生长,但它井未消失,一个由国家补贴和管制的福利资本主义在 30 年后仍然是美国国内政策的核心。美国既未脱离它去发展,也未去寻求更有效的替代物。后来的总统们顶多是修补了几个漏洞,修整了几片松动的瓦片而已。”②

新政过后 50 年,一位支持新政的著名学者深刻地指出:新政,“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是现代美国的基础”。

② The Public Papers thd Addresses of Roosevelt.Vol.5,p.181.

① Cabell Phillips,The 1940s: Decade of Triumph and Trouble. NeWYork,1975,Pp ,12,16.

② Paul K. Conkin ,The New Deal. NeW York,1967,P.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