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调整洁》的废除与《土壤保护和国内农作物种植分配法》
在《农业调整法》的执行中,引起争议最大的还属农产品加工税。当年
《农业调整法》制定时,面粉厂商、食品加工商、罐头制造商都激烈地反对加工税。他们拼命游说于国会,但却未能阻止法案的通过。《农业调整法》生效后,加工商们极不情愿地交纳了加工税。虽然这些税款他们已计入了加工产品的成本,转嫁到了消费者的身上,但他们骨子里却认为这些原本应属于他们的利润被政府强行拿去了。
1935 年,《国家工业复兴法》被最高法院判为违宪后,一群面粉加工商便以抗缴加工税的行动向《农业调整法》发起了挑战。联邦政府以“违反《农业调整法》”的罪名指控这群加工商的抗税行动及其带头人巴特勒。这项“合众国诉巴特勒案”于 1936 年 1 月 6 日由联邦最高法院做出裁决,以 6 名大法官同意、3 名反对的裁决结果宣判《农业调整法》中的加工税违宪。大法官欧文·罗伯茨代表 6 名赞成派大法官所提出的理由是:此案所涉及的事务是州内的,不在国会权力管辖范围之内;使用加工税来诱导对农产品的限制, 实际上是一种强制;国会征税应为了普遍的福利,但加工税却是攫取一个集团的钱财转归另一个集团的不正当作法。罗伯茨指出:“使用加工税来达到一个不在宪法范围之内的不合法目的,显然是不能接受的”,“征税权不能被用作实施管制国会无权干预的州内事务的工具”。然而,以哈伦·斯通为首的 3 名大法官反对罗伯茨所阐述的这些理由。斯通在代表少数派反对意见的发言中指出:“在目前波及和影响全国的农业贫困的状况下,没有任何根据说援助农民的公共支出超出了国会‘为提供⋯⋯普遍福利,而征税的特别授权”,“强制的说法在该法律实际操作的记录和资料中找不到任何支持证据。经济强制的本质是丧失的威胁,而不是获得的希望⋯⋯一方面说(国会) 拥有为国家普遍福利开支的权力,而另一方面却否定征收完全适合于达到这泪的(仅这一目的本身就证明开支是合理的)的税款的汪何权力,这本身就是矛盾的。”①
“巴特勒案”的判决虽然仅把《农业调整法》中的加工税宣布为违宪, 但却使一切与生产者订立的合同有关的调整计划无法再执行,从而使整个《农业调整法》处于瘫痪状况。最高法院在判决中还命令行政当局将已经征收到的 2 亿美元加工税发还加工商,农业部长华莱士愤怒地谴责说,这“也许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合法偷窃”。②
在农业状况刚有好转的情况下,《农业调整法》的废除可能使整个农业重新陷入危机;农产品的价格已经由于“巴特勒案”的判决而急剧下降了, 中西部农业各州也因此出现了新的动荡。在这种情况下,农业部趁国会于1936 年 1 月开幕之机,很快拿出了一个临时的替代方案,该法案仅在国会遇
到轻微的反对便于 2 月 29 日通过,这就是 1936 年《土壤保护和国内农作物种植分配法》。
该法以 1935 年国会为解决干旱和尘暴问题而制定的《土壤侵蚀防治法》为基础,用保护土壤的名义,通过付给下种消耗土壤地力的作物而种保护土壤作物的农民以津贴的形式来达到减少生产的目的。该法列为消耗土壤的作
① Raymond Moley, The First New Deal.New York. 1966.Pp.261 262.
② Schlesinger,The Politics of Upheaveal.P.505.
物如小麦、玉米、棉花、烟草、甜菜等,正是产量剩余的作物;而保护土壤的作物则是大豆等产量不足的作物和首信草。愿意与政府的计划合作的农民,种植保护土壤作物的每一英亩土地可以获得政府付给的 10 美元补偿津
贴,国会为此而拨出不超过 5 亿美元的款项。①在该法实施的第一年中,政府
便为此支出了 4.7 亿美元。②
作为解决农业问题的临时措施,《土壤保护和国内农作物种植分配法》执行的效果远不如《农业调整法》。这主要是由于经历了几年干旱后,1937 年的气候好转,使农业生产大幅度增加;减耕后的农民精耕细作,努力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使减耕后的农田产出了等于甚至超过原种植面积总产的产品;此外,气候的好转也使不少农民拒绝参加政府的农作物减耕计划。所有这些因素作用的结果,使棉花、小麦、玉米等谷物的产量大幅度增加,其中棉花的产量从 1935 年 1050 万包增加到 1900 万包,库存量几乎已经等于第二
年的需求量。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从 1937 年的 86.4 骤降为 1938 年的 68.5。
③这种状况迫切要求制定一个新的农业调整法。
① John T. Schlebecker,Whereby We Thrive; A History of Ameri- can Farming,1607_ 1972. 1owa. 1975.Pp.241— 242.
② Fainsod et al., Government and the American Economy.P.136.
③ Economic Statistics Bureau of Washington,D.C.,The Hankbood of Basic Economic Statistics.P.116;Fainsod et Al., Government and the American Econom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