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缘何持续十年?

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也许并不象学者们争论的那么复杂,真正复杂而“至今仍然困惑着专家们”的,实际上是这次危机持续的时间为什么这么长?危机程度为什么会发展得这么深?正如加尔布雷思所指出的:“首先是 1929 年经济活动为什么会下降的问题。其次是经济活动在开始下降以后,这一次为什么如此不幸,竟一再反复地下降,并在整整十年内始终处于低水平,这个问题则重要得多。”①

在大危机发生的半个多世纪后我们回过头来考察它的时候,应该能够看得更加清楚了。可以说,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是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条件下爆发的,而它的持续和深化,除了由它引发的世界性经济大萧条的反作用

(如美国海外市场萎缩;一些国家采取的取消金本位或提高利率等反危机措施使得流入美国的黄金彼截流或倒流等)外,基本上也是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条件下发展的。这样,美国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持续深化的原因主要应该是在其国内,在其经济自身的发展之中,而不是象赫伯特·胡佛所顽固坚持的: “这场危机的主要因素现在是存在于美国之外。”②

美国从 19 世纪 70 年代起,由于生产的发展造成了大规模的集中,进而在某些经济领域、某些部门或某些行业中形成了垄断。在此期间,国会虽然分别于 1890 年和 1914 年通过了两个著名的反托拉斯法,但经济发展的规律

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到 20 世纪初,垄断还是成了美国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实。美国的经济制度开始由自由资本主义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

随着生产的发展,生产力不断地要求表现其社会化的本性。这是经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条不可抗拒的根本规律。马克思在其科学巨著《资本论》中已雄辩地证实了这一规律的存在。以小私有制为基础的封建社会的解体、以大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的历史有力地映证了这一规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垄断取代自由竞争而成为主要特征、并进而向国家垄断发展的趋势也无可辩驳地显示出这一规律。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正是生产的社会化达到垄断已经成熟、要求国家干预,即向国家垄断过渡的时期。

事实上,在大危机爆发后的美国,要求国家干预的呼声骤然高涨。煤矿工人联合会在 20 年代煤炭工业不景气的时候就制定了一个包括联邦发放许

可证、控制产量、暂停执行反托拉斯法。每周工作 30 小时、保证工人谈判集体合同的权利等措施在内的稳定煤炭生产的计划。大危机爆发后,由于看到没有其它工业的稳定,煤炭工业也不可能稳定,因此他们要求将这个计划的原则扩展到一切经济领域。服装工业工会也要求政府实行控制和计划,并促进工业协作。劳联甚至以总罢工相威胁,要求国会通过一项限制最高工时的议案。

当时不仅是工人,就是不少资本家也要求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石抽界的巨头们在大危机爆发后曾试图通过自愿的协议和州立法来分派生产、控制石油业。这些尝试失败后,他们开始乞灵于联邦政府支配石油工业的方式。一些煤矿的矿主甚至要求联邦独自支配煤炭工业,表示愿意在政府制定的任

① JOhnK.Galbraith,The Great Crash,1929.NewYork.1979.P. 156.

② Hoover,State Papers and Other Public Writings of Herbert Hoover, 1929—1931.Vol.1.New YOrk.1970.P.429.

何价格上把煤矿卖给联邦政府。通用电气公司总经理杰拉尔德·斯沃普提出了一个工商业卡特尔化的计划,要求把全国工商业强制动员进联邦政府控制下的同业公会,由这些同业公会来管制物价和生产、指导经营活动。美国商会则强烈支持这个“斯沃普计划”。商会主席哈里曼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我们已经脱离了极端个人主义的时代⋯⋯商业的繁荣和就业要获得最好的支持,将依赖于一种明智的有计划的商业结构。”①美国钢铁建筑协会的查尔斯·艾伯特认为,斯沃普计划实际上就是要在工业中建立一种“交通警察” 的制度,“在这个国家中,我们不能再有不负责任、孤陋寡闻、顽固不化和不愿协作的个人主义了。”①这些要求表明,工商业界的不少人士都“相信美国工业需要更多的组织、更多的计划、以及更多的估算需求和建立生产目标的尝试”。②

工人要求国家干预经济是希望国家承担起保证经济安全的责任,同时对资本家无休止的贪婪和压榨有一定的约束;资本家要求国家干预则是想借此来保住甚至提高利润。尽管要求国家干预的目的不同,但这种社会经济生活中物质利益相互冲突的阶级井同要求国家干预经济的现象已经充分表明: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经济自身的发展已经使生产的社会化达到了这样的程度, 即需要国家从总体上对经济进行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否则,由于自由放任而造成的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内的元政府状态,将使经济长期处于混乱、失衡的状况中,从而阻碍经济的发展。

实际上,计划与调节是任何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环节,不过是随着生产规模的不同而不同罢了。在整个资本主义时期,计划和调节一般都表现为企业内部的计划与调节。但由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企业的规模不同,计划与调节的方式及效果也不相同。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几个人、十几个人的企业是典型的企业规模形式, 原料的采购和产品的销售范围一般只限于很小的地区,产品的产量也很有限,没有任何企业具有能够左右整个国民经济变化的能力。直到 19 世纪 40 年代以前,美国的绝大多数企业(不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合伙企业)中,业主们依然是集所有权和管理权于一身,并且一般采用家长式的管理方法和极简单的复式簿记的会计方式。在许多工场中还采取将原料供给工人,由工人在自己家中完成产品的方式来进行生产。即使是在雇用工人较多的工场中,也仅用监工来管理生产,工人们在简单的机械上或以手工来完成生产产品的全过程。生产出来的产品由商人定期收购后,拿到市场上去出售。①在这种生产和管理方式下运行的企业,当经济危机来临时,可以很容易地根据减少了的市场需求迅速变更生产计划、缩减生产能力、降低产品价格、处理积压产品, 以求渡过难关。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缩减了生产能力后无法维持简单再生产的企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产。但正是由于这些企业的破产以及其它众多的企

① ArthurM.schlisinger,Jr., TheAgeof Roosevelt:TheCrisis of the old order,1919-1933.Boston. 1957.Pp. 182— 183.

① Murray N.Rothbard, America’s Great Depression.Kansas.1975. P.246.

② Rexford G.Tugwell,The Democratic Roosevelt.Nes York.1957.P. 283.

① Alfred D. Chandler,Jr,The Visible Hand :The Managerial Rev- olution in American Busine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 Pp.15-16;50—64.

业在危机期间根据市场需求减少的程度不约而同地采取的适合本企业的有效调节手段,使得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下降,从而与社会消费水平逐渐相适应, 进而使经济危机的形势得以缓解。因此,在这种生产规模的阶段上,即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经济危机可以通过市场的自发调节来渡过,而破产的企业还不至于对鳖个国民经济造成灾难性的损害,尽管整个生产的发展会受到经济危机的不断抑制。

当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生产大规模地集中,企业规模极大地膨胀,产品行销全国,产量迅速提高,生产管理也有了极大的改变。在许多大企业、特别是大的股份公司中,由于投资者的队伍扩大,任何个人都不可能再象个人企业主或企业合伙人那样独自或合伙拥有企业的产权,家长式的管理便失去了存在的根据,转变力由股东们选出的一些代表(通常是大股东),以公司或企业全部资产的受托管理人身份来进行管理。由于企业规模扩大,生产和流通过程变得复杂化了,各类经济活动的数量大增。为了适应大规模生产和市场的需要,公司和企业只得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这使得管理逐渐专业化和技术化,以至最后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 企业的管理权便逐渐落人一批精通这门学问的人手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管理权也自然分离。在大企业中,通常是由功能不同的各部门(这些部门一般包括计划、生产、运输、销售、法律等管理部门)组成的中心管理机构来监督和协调整个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根据资料的统计,在 1929 年时的美国,

最大的 200 家非金融公司资产总额已达 810 亿美元,约占全国财富的 22%。

①到 1932 年时,13 家控股公司掌握了美国 3/4 的私人电力,其中 3 家最大的控股公司控制了这些私人电力的 40%。②这种大垄断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国民经济的命脉,而国民经济的任何变化也会反过来对它们产生命运攸关的影响。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这种大企业也要采取各种调节措施来应付危机。它们像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企业那样,缩减生产、解雇工人以缓解危机的打击。然而下同的是,由于企业规模大、分工细、管理复杂,调整原计划远没有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企业那么容易,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和震动也大。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这种大垄断企业可以凭借着已经攫取到的高额垄断利润作为雄厚的资本,持久地使生产缩减而不致使企业倒闭;它们还可以凭借着自己在市场和生产上的垄断地位,在缩减生产的同时,保持产品的垄断价格下降或少降。这些都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企业所无法办到的,在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中,美国的大企业正是如此行事的,根据官方的统计数字,1929 至 1932 年,美国私人投资总额从 158 亿美元下降到 9 亿美元,降幅达 94.3%,而同期的工业品批发价格指数则从 91.6 下降为 70.2, 降幅仅 23%。①产品价格的不降或少降使消费者仍然无力购买,而长时期的缩减生产则使整个经济难以复苏。尽管大企业的这些调节措施减少了自身在危机中的损失,但整个经济危机的形势则无法缓解。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大企业的这些调节措施已无法使整个经济摆脱危机,市场的自发性调节失灵了。马克思在谈到信用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时曾指出:“它在一定部门内形

① Fite&Reese,An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P.543.

② A. M. Schlesinger,Jr.,The Age of Roosevelt:The Politics of UP- heaval. Boston.1960.Pp.303—304 。

① The Handbook of Basic Economic Statistics.Pp.224,114.

成了垄断,因而要求国家的干涉。”②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表明:垄断资本主义成熟时期,全国性规模的生产要求全国范围的调节。任何大垄断企业,无论其规模如何庞大,组织如何精密,管理如何成功,资财如何雄厚,都无力承担起这种经济调节的任务。况且大垄断企业之间为了私利而勾心斗角,也使得没有任何垄断组织和垄断寡头具有担负全国性经济调节任务的权威。唯一具备这种权威、并有能力完成这种宏观调节任务的,只能是增加了这种调节功能的国家。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前夕,摩根银行曾尝试象在 1907 年经济危机中所作的那样,运用自己和其它金融巨头的财力阻止股市的狂泄和危机的爆发。当 1929 年 10 月 24 日纽约股票市场第一次狂泄时,以摩根为首的几

名金融巨头于当天中午 12 时在华尔街摩根财团办事处紧急聚会,商讨对付股票抛售浪潮的办法。会议决定筹集一笔可观的资金来购买抛售的股票,以维持股市价格。究竟他们筹集了多少资金,人们也许永远不得而知,有的经济学家估计有 3000 万美元,有人则估计有 2.4 亿美元之矩。不过,由于有了这笔资金的投入,股市暂时被稳定住了,但人们盼望的刹住这场危机的奇迹并没有出现。当 28 日股票市场再度刮起抛售风时,925 万股股票被抛售出来。金融巨头们被迫再次聚集到摩根办事处。由于股票的票面价值和售价早已超出了实际拥有财富的价值,即使这些财神倾家荡产也无力全部吃进;更何况他们之中无人想为稳定整个经济而承担如此巨大的牺牲和损失。面对着全国性的股票抛售浪潮,金融巨头们终于被迫承认了自己的无能。28 日晚间,他们在一项公开发表的声明中宣布:他们并未承担维持任何股票价格的义务, 而只是想保持一个有秩序的市场。阻挡股票抛售浪潮的堤坝决日了。29 日股票市场的崩溃被作为三十年代大危机开端的日子载入了史册。历史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进程急切呼唤和要求国家走上干预经济的舞

② 马克思:《资本论》,第 3 卷。人民出版社。第 50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