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从美国经济发展史来看,自 1790 年以来,美国经历过数十次经济危机。
到 1929 年以前,持续时间超过 5 年的危机仅有两次,即 1840 年危机和 1873
年危机,两次危机均持续 7 年。1840 年危机的深重程度甚于 1873 年危机, 使生产收缩了 20%多。但比起“三十年代大危机”来,它们又都是小巫见大巫了。三十年代大危机持续时间达 10 年之久,经济收缩高达 50%。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美国经济在 20 世纪 30 年代出现了如此巨大的动荡?这个问题历来使美国经济学家感到头痛。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他们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来探讨这次大危机的原因,但正如莱维·巴特勒在 80 年代所承认的:“事实上,这场萧条乃至任何其他萧条的基本原因至今仍然困惑着专家们。”①
在探讨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时,西方经济学家虽然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但却几乎一致地否认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结果。萨缪尔森认为,大危机不过是一系列历史偶然事件的结果;②弗雷德曼则断定:“那次经济大萧条像大多数其他严重失业时期一样,⋯⋯不是由于私有制经济的任何固有的不稳定性而造成的”,“美国的经济大萧条远远不是私有企业制度固有的不稳定性的象征。”③其实,在认真地考察了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前美国的经济状况后,只要不带偏见,人们不难得出结论:这场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之一、即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生产的社会化之间矛盾运动的结果。
大危机爆发前,即二十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期间的一个最引人注目的现象莫过于财富的集中了。根据官方统计,从 1924 至 1929 年,美国国民生
产总值从 834 亿美元增加到 1038 亿美元,国民收入从 691 亿美元增加到 874 亿美元,分别增长 24.5%和 26.5%,而同期美国工人和职员的工薪收入则从441 亿美元增加到 508 亿美元,只增长 15.2%。①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在 20 年代由于“泰勒制”和“福特制”的推广而有了迅速提高,结果却导致劳动力价值柑对和绝对下降。在制造业中,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在 1923 至 1929 年间增长了 8%,可每人每个工时的产量却增加了 32%;煤矿工人每个工时的产量增加了 4%,但每小时的工资却降低了 14%。②工人创造的财富究竟跑到哪里去了?从官方的统计表中,我们发现 1924 至 1929 年公司完税后的纯利收
入从 43 亿美元猛增到 84 亿美元,增长率竟高达 95.3%!③这充分说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繁荣时期,资本家利用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在20 年代联邦政府实行的有利于高收入阶层的税收政策下,攫取了工人所创造财富中的绝大部分。因此,富人变得越来越富,财富日益集中于他们手中。到 1929 年时,占美国人口 5%的最富有者的收入几乎占了全部个人收入的1/3。④甚至有的统计指出:1929 年时,占美国人口 1%的最富有者手中持有
① 菜维·巴特拉:《1990 年大萧条》。上海三联。1988 年版。第 9 页。
② CharlesP. Kindleberger,The World in Depression,1929-1939. CalifOrnia.1973.Pp. 19—22.
③ 米尔顿·弗雷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1986 年版。 第 38,50 页。
① The Handbook of Basic Economic Statistics.Pp.224,230.百分比 为作者根据上述数字计算得出。
② Soule,Prosperity Decade.Pp.325-326.
③ The Handbook of Basic Economic Statistics.P.230.
④ Goronwy Reeds,The Great Slump.London,1970.P.63.
的财富占了当时美国全部国民财富的 36.3%。⑤这种状况使得美国经济的发展严重依赖于这些富人的消费和投资,而整个社会的购买力则相对急剧下降。当生产的增长与社会购买力下降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时,经济危机的形势便形成了。
财富集聚于少数人和企业手中的状况所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1929 年,美国企业手中握有的资金比实际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还要多。这从下面的官方统计数字中可以得到证明。整个 20 年代,美国全部工业的总开工率只有 70—80%,①即便不计库存积压商品,工业生产能力也大大超过了当时的社会消费能力;此外,公司债券收益从 1923 至 1929 年间一直呈下降趋势, 其中优等债券收益率下降 8%,一般债券收益率下降 19%,而具有签约价格买卖权的债券收益率则下降了 45%。②公司债券收益下降的事实说明当时的投资是充分的,所缺乏的东西并非资金,而是可容纳丰富产品的市场。这种状况正是由于财富过分地集中于少数人和企业手中而造成的。
由于市场相对萎缩,许多生产部门都发出了“生产力过剩”的抱怨。支撑了 20 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工业三大支柱之一的建筑业最先呈现出衰退的征兆。在大多数工业部门投资额仍在增长的时期,住房建筑业的投资则从1926 年起便逐年下降, 到 1929 年时降至 37 亿美元,甚至低于建筑业投资
开始上升前的 1923 年 38 亿美元的水平。③住房建筑业投资的下降并非由于资金短缺,而是表现出房屋建筑已经走到了房屋需求的前面,因此,投向该部门的资金转向了其它能够获利更多的投资方向上去了。由于生产力“过剩”, 当时美国富豪和企业手中集聚的巨额资金很少投入真正的工业生产,而是大部分转入了当时看来似乎能够迅速生利的行当——股票交易。
在考察 20 年代美国经济状况时,另一个引人注月的现象就是疯狂的股票投机生意。据有据可查的数字,仅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不包括纽约的其它交易所)这一家交易所中登记上市的股票市价,1929 年 1 月 1 日时就达
674.72 亿美元,而 1925 年 1 月 1 日时,这个数字仅为 270.73 亿美元,1929 年 10 月 1 日,即股票市场崩溃前夕,这个数字又激增至 870,74 亿美元。该交易所上市股票的数量从 1925 年 1 月 1 日的 4.33 亿股增至 1929 年 1 月 1 日的 7.57 亿股;同年 10 月 1 日,又增至 10.48 亿股。每股的平均价格从 1925 年 1 月 1 日的 62.45 美元增至 1929 年 1 月 1 日的 89.09 美元;尽管 1929 年头 9 个月该交易所上市股票增加了近 3 亿股,但每股的平均价格仅从 89.09 美元降至 83.06 亿美元。①许多公司是在发行新股票时才开始在该交易所登记,如果考虑到这个因素,那么上述股票平均价格的增幅远不止此。根据总的统计数字,从 1923 至 1929 年,股票平均价格上涨了 176%,其中公用事业公司的股票平均价格涨幅高达 217%,工业股票价格涨幅为 185%,参加交易的股票数量增加了 377%。②
在生产力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股票市场如此活跃,这种现象本身就是反
⑤ 巴特拉:《1990 年大萧条》。第 95 页。
① Fiite &Reese,An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P.537.
② Soule Prosperity Decade,P. 322 。
③ Soule ,Prosperity Deecade .P.319.
① Soule,Prosperity Decade.P.295.
② Soule Prosperity Decade,Pp.327,322.
常的。一般来说,股票市场具有双重作用:它既是投资的场所,也是投机的舞台。在正常情况下,工商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和投资银行发行各种债券和股票,吸引游资;并把聚集起来的资金投向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领域,股票市场起着投资场所的作用。诚然,即使在这种正常情况下,也无法避免股票市场的投机作用,只不过是这种作用远小于投资的作甲而已。然而在非常情况下, 例如社会生产力已相对过剩,工商业投资充分时,股票市场的这种活跃只能意味着投机的猖獗。因为生产部门已经资金过剩,通过股票市场聚集起来的资金不可能再投向生产。而资本的本性就是要生利,既然正常的生产渠道无法再为这些资本生利,那么它就要寻求非正常的渠道。
1929 年初,美国全部工业股票的卖出价平均高于工业利润达 16 倍以上, 而购买股票的保证金要求只有 25%,这就为大规模的股票出售和购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然而,如果仅有这些条件,还不足以形成股市的活跃,要想大规模购买股票,必须还要有资金。当时,购买股票的资金一般是通过短期拆借市场筹集的。拆借市场利率在 1929 年 3 月底时是 12%,此后迅速上升为15%和 17%,最后在 6 月前达到 20%,①这说明拆借市场异常活跃。它的资金来自何方呢?据当时的统计资料显示,拆借市场的资金大部分不是来自银行,而是来自企业的流动资金。②这不仅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当时企业的投资充分、资金过剩,而且还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怪现象:企业提供贷款,让别人借走这些贷款去购买企业自己不断发行的高价股票,以此赚取比通过生产所能够获得的更多的利润。这就是 1929 年美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事实。于是,股票市场筹集的资本通过虚伪的生产投资形式重新回到了股票市场中,这种资本在股票市场中的再投入不断地重复,推动了股市的狂涨。因此,财富和资金集中于少数富豪和企业手中是造成股票市场大规模投机的直接原因之一。
此外,在证券交易中,股票市场的操纵活动和控股公司的畸型发展也对股市的狂涨起了推波助们的作用。美国无线电设备公司在 1929 年 3 月份的 5
天中,通过操纵市场的办法,以高价售出新发行的 187900 张股票,然后又使
这些股票的价格跌下来。仅这一次它们就从公众手中赚取了 500 万美元的巨
款。在控股公司中,克利夫兰的范斯韦林根兄弟公司仅用了自己的 50 万美
元,加上其他合伙人的另外 50 万美元,就控制了总长 29431 英里的 8 条一级
铁路。除了最初的 100 万美元外,其余所需款项大部分来自他们创建的保险公司发行的新股票。这类控股公司的内部隶属关系极其复杂,有的多达十几级,很少有人能够理清。如芝加哥的萨缪尔·英萨尔中西部公用事业公司, 资产 12 亿美元,子公司不少于 111 个。连当时美国著名的经济界人士、通用电气公司总经理欧文·扬格(即“扬格计划”的起草人。英萨尔是他的顾问) 后来在国会作证时也承认:他本人,甚至英萨尔本人也搞不清楚他自己建立起来的这个公司的内部关系及其所属各子公司之间的联锁财务关系。①
股票市场疯狂的投机活动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掩盖了已经临头的危机形势。通常,作为生产投资的股票,股息来源于生产和产品销售的利润。股票价格的涨落一般是取决于发行股票的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因
① Soule,Prosperity Decade.Pp.304-305.
② Soule,Prosperity Decade.P.331.
① Soule,Prosperity DECADE,p,303.
此,股市的涨落作为经济运动的晴雨表可以反映出经济的盈缩。然而在 1929 年的美国,股票售价已经高出生产利润许多倍,股市的上扬和狂涨已经不可能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反映了。如果仍然把它作为经济运动的晴雨表,就很容易被它的表象蒙蔽而得出经济繁荣的错误判断,从而造成经济战略上的全盘失误。难怪直到 1929 年春,股票市场崩溃前的大约 6 个月,以胡佛总统为首、包括联邦政府财政、运输、劳工、科技、教育等各部主要领导在内的一个委员会提交的一份题为《美国最近的经济变化》的报告中,开篇便自鸣得意地写道:“增长,而不是结构的变化,是理解我们近来经济发展的一把钥匙。” 从 1922 年到 1929 年,美国经济“没有任何严重的周期性波动”,“我们已经成为在一种从未达到过的程度上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消费者”。“我们的形势是幸运的,我们的势头是惊人的。”①正是在这种错误判断的指导下,大危机爆发之初,联邦政府和工商业巨头多次宣称:国家经济是在“一个健康和繁荣的基础上”。②对危机的全然无视和有意无意的掩盖使危机对人们的心理和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更大的震动。
还应该特别指出的是,股票市场疯狂的投机活动也促使信贷过分膨胀, 从而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经济发展的一十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各环节、各部门的发展要协调、要平衡、要有秩序,这是由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一旦经济秩序被打乱,经济各环节、各部门间失衡,危机便成为可能。而当生产与消费这两个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间的平衡被打破,生产的增长大大快于消费的增长时,经济危机便到来了。1929 年的美国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身的原因,导致危机的这些因素和条件都已具备。因此,当股票市场发生动荡时,已经成型的危机终于如洪水猛兽一般,突如其来地出现在人们面前,并迅速地向从未有过的深度和广度蔓延开来。
① Conference ofUnemp1oyment,Recent Economic Changes inthe U- nited states. new York.1929.Introduction Pp.9,17,14,22.
② Robert Mcelvaine,The Great Depression:America,1929-1941. NeWYork.1984.P.66;Ralph F.de Bedts,Recent American History:1933 through World war II.vol.1.Illinois.1973.P.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