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地位的衰落
在战后“恢复常态”的政策下,与公司和企业大发横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工人生活水平停滞不前,工会政治地位每况愈下。20 年代,由于联邦政府执行有利于企业的政策,美国工业经济经历了一个战后繁荣时期,虽然这种繁荣并没有惠及到所有工业部门。在此期间,工人的工资总水平虽然没有下降,甚至稍有增长,但与企业主的收入及国民经济的增长相比,却少得可怜。据资料统计,从 1923 年到 1929 年,年收入 5000 美元以下和 1 万美元以下者(工人大多属此列),工资收入仅增长了 1%和 3%,年收入 25000 美元以下的白领阶级,工资也仅增长了 4%。然而,年收入 50 万美元和 100 万美元的富人,其收入却分别增长了 27%和 31%,同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23%。①工人不仅收入大大低于企业主,而且还要不断地经受失业的威胁和打击。1921 年经济危机期间,约有 200 万工人失业。一些失业者被奸商作为商品,象奴隶一样被推上所谓的“劳动力市场”上去公开拍卖。
为了改善自己的境况,工人们曾在 1919 年举行了多次罢工,但基本上均以失败告终。联邦各级法院不仅不断地对罢工发出禁令,而且最高法院在1921 年对“杜普莱克斯印刷出版公司诉迪林案”的判决中,竟然宣布国际印刷技师协会为使一个印刷工厂工会化而采取的联合抵制行动违反了反托拉斯法。这项判决明显地违反了《克莱顿反托拉斯法》第六款中关于工会和农民组织及其活动不适用于反托拉斯法的规定。在联邦司法和行政部门这类行动的影响下,企业主壮起了胆子与工人抗衡。在联邦政府倡导和帮助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企业主组织——同业公会越来越多地采取行动来反击工人运动。他们组织起几百个“公司联盟”,联合对付工会。正是在这一时期,所谓的“自由雇佣企业”制度开始兴盛起来。根据雇主们的说法,“自由雇佣企业” 可以雇用工会会员,也可以下雇用工会会员,并且不一定非要与工会进行集体合同的谈判。但事实上,这类企业从一开始就基本上拒绝雇用工会会员。因此它实质上是一种反工会的企业雇佣制度。其实,从以往的实践来看,很少有工会要求企业实行只雇用工会会员的政策,即便如此,工会仍然能够成功地与雇主进行集体合同的谈判。面对工人的集体谈判,雇主自然要做出比与工人进行个人雇用谈判时所能做出的更多的让步。然而,实行“自由雇佣企业”制度后,由于雇主通常拒绝雇用工会会员,事实上也就剥夺了工人进行集体合同谈判的权利,受雇的工人只能个人去面对雇主,所达成的雇用协议当然也就对雇主更为有利。
1921 年 1 月 21 日,在芝加哥召开的各州制造商协会全国联合会的一次会议提出了所谓的“美国雇佣计划”,它宣布:工人们“只要愿意就有权工作,对于他们的意愿、以及雇员(这个词用的是单数,显然是指雇员个人—
—作者注)和雇主间达成的任何协议,不应受其它任何方面的干预和歧视”。这次会议还决定用“坚持自由雇佣企业制度”的方法来保卫这个所谓的“美国雇佣计划”。如果说这个“计划”在公开宣布时,遣辞上还躲躲闪闪的话, 那么,印第安纳州制造商协会的一位代表在论及这个“计划”时所作的说明则明白无误了。他称:“在任何工厂中我们都不会雇用这样的人:即在雇用时,他不签订包含有表达他不是或将不成为一个工人组织成员的条款在内的
① Soule Prosperity Decade.Pp.318—319 。
个人雇用合同。”①
为了推进“自由雇佣企业”运动,以全国制造商协会、全国金属贸易协会等大型雇主组织为主,联合了全国的大公司、大企业,组成了“全国自由雇佣企业协会”,该协会得到各地方雇主组织的支持。到 1920 年末,“自由
雇佣企业”运动已遍及全国 44 个州的大、中城市。由于受到联邦政府、司法
部门以及企业主的联合压制,工会组织急剧衰落,工会会员从 1920 年的 511
万人下降到 1923 年的 359 万人,②工会的力量和政治地位极度衰减。
① Soule,Prosperity Decade.P.201.
② Leo Wolmam,The Growth of American Trade Untons,1880— 1923. NewYorkl924.P.119.尽管各种统计资料有关工会会 员的实际数字很不相同,但都一致地显示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工会会员人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