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尽管经济发展的进程已经开始要求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全面干预, 但并非所有人都能认识到这一点。事实上,在 30 年代的美国,能够认识到这一经济要求的人屈指可数,危机期间柄政的胡佛政府其实是信奉放任主义哲学的共和党政府,但迫于危机的严重形势和公众的呼声,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来应付危机。
1929 年经济大危机爆发之初,胡佛召集了一系列的“白宫会议”来商讨对付危机的办法。第一次会议的出席者包括亨利·福特、比埃尔·杜邦等工业巨头。胡佛要求他们及全国的工商企业与政府通力合作,在保持现有工资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展现有营业规模,增加投资,以扩大就业。在第二次会议上,他又要求出席会议的威廉·格林、约翰·刘易斯等劳工领袖保证使劳工遵守合同,不举行罢工,不对资方提出过分要求。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总体设想是建立一种“自愿合作”的体制来稳定工业的形势:在工商业领域中,建立劳资之间的自愿合作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企业与政府的自愿合作体制。他把渡过危机的希望主要寄托在这种“自愿合作”局面的形成上。与此同时,他要求国会减税,以减轻企业负担,使其能够增加工业投资, 恢复建筑和经济活动;他还要求采取措施来刺激出口。他希望这些措施的实行和“自愿合作”的局面能够重振美国的工商业。
在与企业界领袖进行了一系列磋商后,胡佛曾欣慰地表示:“所幸的是, 我们的企业界领袖与政府机构之间合作的明智感觉、能力和意愿给了这些行动以有力的保证。”①然而,不幸的是,企业界虽然允诺与政府合作,保持现有工资水平并尽可能增加投资,但是,当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时,它们非但不愿意或没有能力增加投资,反而把投资从 1929 年的 158 亿美元降为 1930
年的 102 亿美元,1931 年又减至 54 亿美元,到 1932 年只剩下区区的 9 亿美元了。②企业界削减生产的结果使得社会购买力进一步下降,失业则大幅度增加。这样,胡佛设想的在企业与政府自愿合作基础上复兴工业的计划便随之破产。
为了应付这种形势,胡佛一方面继续规劝企业界保持现有经营规模,一方面则要求地方政府和私人机构担负起救济的责任。1930 年 10 月,胡佛建立了联邦紧急就业委员会(1931 年以联邦“失业救济局”取而代之),但实际上,这些联邦救济机构有名无实,并未真正承担起救济任务。根据胡佛的意愿,它们不过是帮助筹集资金的机构。实际的救济任务,依然由私人慈善机构和州。地方政府来承担,而这些机构的资金不足,许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几近耗尽,根本无力承担任何救济任务。因此,在胡佛任内,联邦救济始终是一句冠冕堂皇的空话。
为了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对付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胡佛被迫于 1930
年 12 月提出了一项举办联邦公共工程,“改善水路、港口、洪灾控制、公共
建筑、公路和航运的最伟大的计划”,要求国会拨款 1 至 1.5 亿美元来“在这种紧急时刻提供进一步的就业机会”。①尽管国会立即对此作出响应,于
① Hoover,State Papers and Other Public Writngs of Herbert Hoover,1929—1931 .Vol.l.New York.P.134.
② The Handbook of Basic Economic Statistics.Vol.5.No.4.P. 224.
① Hoover,State Papers and Other Public Writings of herbert Hoover.VOl.l.Pp。432-433.
12 月 20 日授权总统将 1.16 亿美元用于对付失业问题,然而,面对当时的 700
万失业人口,这 1.16 亿美元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在 20 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期间,美国的农业却一直处于产品过剩、价格下跌的艰难境地。尽管联邦政府颁布了几个关税法来保护农产品不受进口农产品的竞争威胁,并颁布了一些法律来为农场主提供低息贷款,但对农业困境的改善没有起多大作用,1927 年和 1928 年,国会两次通过了“麦克奈利一豪根法案”,但均被柯立芝总统否决。该法案主张通过市场协议和分配销售额来控制出售农产品的数量,以维持和提高农产品价格;通过政府津贴来刺激农产品的出口。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成立一个农业委员会,作用在于在合理的、能够使农场主受益的价格上购买剩余农产品,然后储存或在适当的价格上向国外销售这些农产品,用这种方法来维持或提高国内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柯立芝认为,这是由联邦政府来固定价格的一种“蠢举”,胡佛则支持柯立芝的作法。
1929 年 4 月,胡佛上台之初,在讨论有关农业救济和关税改革问题的国会特别会议上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农业政策主张:建立联邦农业委员会来帮助农场主成立合作社:反对麦克奈利一豪根式的法案。他指出:“为了使我们不可能用官僚主义的和政府的控制和干预来损害农民和我国全体公民的自由,某些关键的原则必须坚持。我们一定不能损害创造性⋯⋯政府的机构不应从事农产品的购买、销售及固定价格的活动,因为这些行动只能导致官僚主义和控制。只要有了合理利率的信贷和便利的服务,政府的资金就不应贷出,政府的便利条件也不应再重复提供。”①用胡佛在竞选时演讲中的话来说,他对于农业的基本观念就是:“农业应该由它自己的成员来控制,由他们来组织进行它自己的经济斗争,并决定它自己的命运。”②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胡佛敦促国会于 1929 年 6 月通过了《农产品销售
法》。这个胡佛式的法案规定建立联邦农业局,该局再通过 5 亿美元的借贷资金来帮助农场主建立全国范围的销售合作社和农产品价格稳定公司。农产品的具体销售活动和价格的维持则由这些农场主的自助机构去进行。农场主自助机构无权强制限制生产,只能通过农场主的自愿行动或说服来追求自己的目标。公正他说,这些农民自助性质的合作机构成立之初,曾通过大规模的销售活动帮助贮存和处理了不少的剩余农产品,对农业价格的暂时稳定起了很大作用。然而,由于这些组织无权限制生产,而说服又不总是见效,因此剩余农产品从 1930 年到 1931 年非但不见减少,反而越积越多,农产品价
格也由此一跌再跌。小麦从 1929 年每蒲式耳平均 1.04 美元跌至 1930 年的
0.67 美元,1932 年又跌至 0.3 至 0.39 美元之间;棉花价格每磅从 0.17 美元跌到 0.05 至 0.07 美元,甚至低于生产成本。①胡佛政府的农业反危机措施终于失败。
胡佛反危机措施的杰作也许应该算是 1932 年 1 月建立的复兴金融公司。这是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时金融公司的模式建立起来的联邦政府的信贷公司,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向濒临破产的银行、保险公司等其它金融机构和铁路(因为银行拥有大部分铁路债券)提供紧急贷款,以维持风雨飘摇的金
① Hoover,State Papers and Other Public Writings of Herbert Hoover. Vol.l.P.34.
② Hoover,The New Day:Campaign Speeches of Herbert Hoover: 1928.California.1928.P.53.
① Ralph F.de Bedts,Recent American History:1933 through World War II.Illinoirs.1957.P. 14.
融体系。该公司原始资本是财政部认捐的 5 亿美元,并且拥有另借 15 亿美元
资本的法定权利。后来的几项法律(如 1932 年 7 月的《紧急救济和建筑法》、
《联邦住宅贷款法》等)又多次扩大了它的资本授权额。到 1932 年 7 月,该
公司的资本授权额已达 38 亿美元。应该说,复兴金融公司的建立大大突破了胡佛所信奉的自由放任学说的金科玉律,是胡佛政府在干预经济方面走得最远的一项措施。
然而,从该公司在胡佛时期的实际运作效果来看,却远没有达到重建和复兴经济的目的。到 1932 年底,复兴金融公司的实际贷款额为 23 亿美元, 其中绝大部分提供给了银行,②对延缀这些银行的倒闭和国家信贷机器的破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个胡佛时期所建立的最重要的反危机机构本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却因为胡佛本人以及国会为其设置的种种限制而未能做到这一点。1932 年 7 月,国会拨款 3 亿美元支持各州和地方政府的贫因救济计划。这笔拨款本来就大少,却以通过复兴金融公司以贷款方式发放。处于普遍的财政困境中的地方政府担心无力偿还而不愿接受,复兴金融公司也害怕贷款无法收回而处处谨慎小心,致使这 3 亿美元的紧急贷款拨出后 10 周才用了
0.35 亿美元,①而此时,公众的贫困状况正日益严重,迫切需要切实有效的联邦救济。
复兴金融公司向银行系统发放的 20 亿美元并未能阻止国家信贷机器的破产。由于公众已对银行失去了信任,挤兑风潮吹遍全国。1932 年间,由于付不出现金而倒闭的银行已超过 1400 家,而进入 1933 年后,情况变得更为
严重。从 2 月中旬开始,密歇根、路易斯安那、马里兰、纽约、宾夕法尼亚、新泽西、马萨诸塞、伊利诺伊等州相继宣布银行“休假”或关闭;印地安纳、阿肯色、俄亥俄等州则立法限制资金的抽逃,还有一些州则允许银行在不接受破产管理的情况下自行调整银行的负债。到 3 月 4 日,除哥伦比亚特区外,
全国有 23 个州停止了银行的支讨或仅允许银行在特殊的管理下进行营业。事实上,整个国家的金融信贷体系已陷于崩溃。
胡佛的反危机措施终以彻底失败而告终。
② Rothbard,America’s Great Depresion.P.264.
① E.Abbott,Public Assistance:American Principles and Politics. Vol.l.Chicago. 1940.P.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