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授过程:分六个阶段

(一)引导学生找准探索方向

[教师出示演示实验中的两段导线对比讲述]刚才的实验告诉我们,这段导体的电阻(R1)与它的外加电压无关;这一段导体的电阻(R2)也应该与它外加的电压无关。从这里看来,导体电阻的大小不是由外部因素决定的,

那么,只能从导体本身去找原因。

(二)启发学生寻求探索项目[层层设问]

  1. 从导体本身来看,可能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电阻的大小呢?[暂不回答]

  2. 先看这两段导体(演示实验中的),它们有哪些明显不同?(学生回答:长度)

  3. 同学们再想一想:一般导体相互间有哪些不同?学生回答有:

二、新授过程:分六个阶段 - 图1

(三)要求学生提出实验方法[层层设问]

  1. 根据大家的分析,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可能有这三个(教师指板书), 这一分析是否正确,必须用实验来检验。那么我们有哪些实验方法呢?(学生可能先答出:伏安法。)

  2. 你能不能根据电阻的意义——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想出简单的办法呢?(学生可能再答出:只用一个安培表测流经导体的电流⋯⋯)

  3. 如果没有表,还有没有更简易的办法?

[要求答出]把导体和小电珠、干电池串联成电路,根据电珠的明暗程度来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教师指出]还可用其他的实验方法。本节课要同学们用后一种方法研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桌上备有两节干电池,2.5V 的手电珠等器材。)

(四)扫除实验障碍

通过启发使学生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可能有三个,所以,1.实验 时对可能因素只能逐个地进行研究;2.单独研究某一因素(如长度)时,对实验中选用的导体应有条件限制(如材料、横截面积相同)。

(五)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实验]

  1. 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它的长度是否有关。[要求:只准用桌上的一根,(规格同演示实验 1 的)电炉丝完成这一实验,且不准剪断]。

  2. 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它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也只准用桌上的一根(规格同上)电炉丝完成这一实验。[要求学生自己想出:对折成两段,分单股、双股这类办法去做。]

(3)研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是否有关(桌上备有粗细相同,但长度不同的电炉丝、铜丝各一根。)

实验时教师巡视辅导,每做完一个实验,由学生介绍实验方法和得出的结论。[教师纠正错误的实验方法并板书结论。]

(六)教师概括总结

[板书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

[进一步引申]

  1. 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观点,结合教材上长 1 米、横截面积 1 平方毫米的导线在 20℃的电阻率,联系实际讲导线材料的选择问题。

  2. 指出:我们还可以定量地探求出导体的电阻与上述三个因素的定量关系。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进一步研究。

  3. 再指出:导体的电阻还随导体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比较各导体的电阻,所以,不必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