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案实施小结

  1.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处于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大多活泼好动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自己亲手获得的某一“成果”往往津津乐道,甚至会炫耀一番。开初有些学生看到自己实验中的小灯泡比其它组同学的光亮时也会高兴得眉飞色舞,这种场面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中是难以发现的。特别是他们在为自己能主动获得知识甚至验证物理规律而高兴的同时,便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自发地坚定了学好物理的信心。

  1. 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

新编初中物理课本,强调了基本概念的数学,大幅度降低了计算方面的要求,若教学中处理不当,势必形成教师讲概念、黑板上写概念、课后使学生背概念的局面。加之课本习题减少,不可能也不允许教师补充大量的练习以学生进行“训练”。因此,“精讲多练”将成为“少讲多背”,久而久之, 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将会越来越淡薄。而进行本方案教学,不需补充练习, 学生也能得到较多的训练机会,整章内容的教学,教师不需费多少口舌,只是在关键时刻恰到好处地加以指导,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1. 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

由于加强了学生实验教学,使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的机会增多,从而避免了过去那种学完电学,有的不会读电表数据、有的甚至连将导线接到线柱上都不能正确熟练完成的现象。特别是通过自拟实验课题、实验和归纳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对于欧姆定律I = U 的变形式R = U ,历届学生对它的物理意义总

R I

是模糊不清,往往会认为“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成反比”。而本方案中学过欧姆定律后,在学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一节时先重复前一节的实验,着重让学生讨论电阻 R 是否随电压 U 和电流 I 而改变,从而使他门明确到:对于一段导体,它两端的电压增加时, 通过它的电流也正比例增加,而其比值的大小始终保持不变,即 R 并不随 U 和 I 的变化而变化。那么究竟随什么因素而变化呢?这一现实的问题就自然地提出来而作为本节课的实验课题,前一问题的解决,伴随着新问题的出现, 这样学生立即阅读课文,随之实验讨论,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使他们懂得,实验并不只是摆弄一下实验器材,

更重要的是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科学结论,从而养成他们正确实验的习惯, 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