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规模

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结合地域生产条件,全面分析,因地制宜地来确定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发展的远景规模,是根据规划期内国民经济各部门对各类农产品的需要量和挖掘生产潜力的可能性来安排的。这些需要量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消费需要量:如食物、衣着及其它农产品。制约消费需要量的因素, 是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类农产品增长的速度和数量不是按等比例增长,而是有所不同。这意味着消费结构的变化,可按变化后的消费定额进行计算。2**.**生产需要量:这是为满足农业扩大再生产和非生活消费品的工业原料(如酒精、工业用的油脂、纤维品、油漆、皮革⋯⋯) 的需要。农业扩大再生产用的种子、饲料、基本母畜、种公畜、后备母畜等, 其需要量与产品总产量有一定比例关系,可根据典型事例进行推算。非生活消费品的工业原料的需要量,则由有关工业部门提供。3**.**储备需要量:这是为预防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和其它意外所必须的粮食及农副产品而储备的。4**.**外调的需要量:包括外贸出口和邻近地区的调换。其需要量可依据国家对外贸易部门对农产品的出口量与有关计划部门提出农产品的外调量的总和。关于挖掘农业生产潜力的可能性,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目前农业生产与先进水平的差距及其原因;随着农业机械化和农田基本建设事业的发展,工业对农业支援等物质基础加强而增产的可能性;当地农业生产在历史上增长的幅度,已有大面积的丰产经验与先进典型增产经验的运用和推广的可能性; 本区在规划期内扩大耕地面积的可能性和数量;以及主要增产措施的增产效果的估计,等等。从这些可能性来制定计划期的产量。

最后,还应根据农作物、农副产品、畜产品及畜产原料在计划初期的结存量、计划期内的生产量、计划期内的收购数量及进口数量,同时还应计算满足与上述需要量的资源是否相适应。其中计划期内的生产量占据最主要的地位。农作物在计划期内的生产量取决于各作物的收获总量(由单位面积产量及播种面积计划决定);畜产品及畜产原料在计划期内的生产量,取决于牲畜头数及畜产品的生产率两个因素。然后,则需通过物资平衡表和综合平衡计划过程,在需要量与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量达到平衡的条件下,最后确定在计划期内各个时期的农业生产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