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城镇居民点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城镇居民点布局与区域生产力布局的关系
城镇与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广大农村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个城镇都有它
与之相适应的地区吸引范围(腹地);同样,一定地区的范围之内也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地区中心(城镇)。
城乡对立,这是一切阶级社会的固有特点,特别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向城市盲目集中和竞争,导致了大城市的畸形发展和农村小城镇的衰落,这是资本主义城市两极分化的自发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城乡之间还存在着矛盾,但城乡对立已经消灭。城市是在农业和工商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别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城市(镇)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农业发展的制约。因此,农业与工业、城市与乡村的平衡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是相互支援、互相促进的关系。地区的经济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而城市的发展又带动和促进地区经济的繁荣。它们之间的这种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正是实现城乡结合、工农结合、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基础。
城镇是生产力结集中心,首先是工业生产力结集中心。工业企业在区域内的分布,都会带来生产人口的集中,形成城市的雏形。工业的发展、工业基地的建设,必然伴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一系列公共福利设施的修建,以及服务性行业的兴起。从而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一批批新的城市(镇)。所以,工业的集中和发展,是区域内大多数城镇发展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城市(镇)也是一定地区的交通中心。这是因为城市(镇)的工业生产
总是伴随着大量的工业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人口的流动和商业的流通等经济活动。有的城市本身就是交通枢纽,特别是在水陆交通要口发展起来的城市。即使是一个小乡镇,为了组织全区乡的生产,也都相应地发展了交通联系而成为该区乡的交通中心。
城市(镇)一般也是各级政权机构的所在地。它对一定行政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它各项事业起着领导与组织管理作用。
城市(镇)相应地集中了很大部分的文化、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和体育卫生等设施。是一定地区范围的科技、教育、文化活动的中心。
由此可知,城市(镇)在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总是处于核心的地位,起着主导的作用。城镇的发展足以影响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城镇居民点的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整个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关系着该地区国民经济能否合理地、持续地得到发展的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