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业和种植业基地建设布局
粮食是大量、普遍、基本的必需品。其品种多,在我国种植适应的范围广,一般各地均有生产基础。所以,粮食作物必须而且可能进行比较广泛的、自给性的生产布局。但在人口稠密、缺乏发展粮食作物条件的地区,可在其附近发展商品粮基地饲料粮和作为非生活消费品的工业原料用粮的布局,应与畜牧业和工业布局结合考虑。
经济作物的需要量,一般比粮食少。但投入的劳动力、资金多,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严,所以带有较大的地域局限性。今后发展的趋势,种植的比重将逐渐增高。其布局的主要根据,是自然条件的适合性;生产的原有基础和经济效益(一般以单位面积产量、产量稳定性、成本、劳动生产率等指标进行对比评定);产品销售区的工业分布、交通运输条件及产品调运情况等进行研究确定。蔬菜、瓜类需用大量的劳动力、肥料和水分,且不宜贮存和远运,其产品宜接近消费地区。由于蔬菜成熟期短,容易过老过熟,配置时应种类多,面积小,成熟期交叉开来安排,使供应均衡。
商品粮重点地区,应有足够的耕地用于种植粮食。但同时,也应注意单一经营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搞好综合发展,因地制宜,适当发展一些经济作物、特产品以及养畜业。如浙江杭嘉湖地区,是浙江重点产粮区,但也是蚕茧、淡水鱼、油料和不少特产品的生产基地。
经济作物区,应适当集中连片,特别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原料作物,如棉、麻、丝、茶、糖、烟、桐油、橡胶等。对其重点地区,要求提出基地规划的具体指标,并从各方面给予物质保证。在一般经济作物地区,也应结合当地具体条件,搞好多种经营,如发展粮食生产、创办农业品加工工业等。在大中城市郊区,要相应进行规模相当的蔬菜和副食品基地的建设。用地最好选在土质肥沃,地势平坦,有足够水源,宜于种菜的城郊农业地带。而且要尽量靠近城镇,以便减少运距,及时供应鲜菜。蔬菜配置,要注意粗细搭配, 季节搭配。
各地生产上的特点,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应当注意继承和发展。对种植不同种类的粮食作物,应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的最佳适应性和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因地制宜地配置,避免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