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区域工业布局规划的编制

(一)工业发展规划初步方案的拟订

根据规划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调查分析现状、自然资源和建设条件等的基础上,提出地区工业布局规划的初步方案。

在明确地区间分工和协作关系的同时,首先应确定各地区工业发展的方向和工业发展的优势部门。一般来说,地区工业发展的方向和工业发展的优势部门是一致的。这种优势部门一方面是全国或地区国民经济体系中同类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在全国、协作区或省区处于重要的经济地位;另一方面又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头部门,能够带动整个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或为国民经济部门提供必要的技术装备和原料。一个地区的优势部门或主导工业部门,可以是一个或数个部门。根据各个地区的资源条件、技术条件和历史发展基础,因地制宜正确确定工业发展方向和主导工业部门,充分发挥其优势, 并建立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合理的地区经济结构,这是编制好地区工业发展规

划的基础。

地区工业发展方向和主导工业部门确定以后,根据国民经济计划发展的速度,在分析工农业发展关系和区内所能提供的资源、劳动力、投资等具体条件基础上估算全区工业发展总的水平和速度,合理安排各工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有了各工业部门的发展的各项指标,就可以进一步研究现有工业企业的充分挖潜、革新、改造后可能增长的数量,然后根据不足之数拟定建设的工业项目,并分别列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一览表。

这里须要特别强调的是,地区工业发展方向和主导工业部门的确定,应该与区域城镇居民点体系的发展互相协调一致。在新开辟工业基地的地区, 主导工业的性质与规模对于新城市的形成和城市的性质、规模往往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在扩建、改建的工业地区或工业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性质、发展方向以及新工业项目的确定,则应较多地受现有工业区的性质和城镇居民点体系的影响,并应根据城镇居民点体系规划中所确定的各个城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配置各个城镇需要发展的工业项目。

(二)工业的总体布局

工业的总体布局,是先从对拟建的工业项目分组排队开始,根据合理布局工业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分成若干系列组。如以开采利用铁矿石资源为基础的钢铁工业为例,就可以列出:矿山开采及其相应的机修、动力组, 钢铁生产为中心的工业组,为钢铁工业服务的辅助生产组,钢铁工业的副产品和废品的综合利用为基础的化工、建材工业组,以及利用钢铁作为主要原料的机械工业组等;以有色冶金工业的资源综合利用为例,就有矿山开采、选矿、冶炼、金属加工和合金工业,配合它发展的有矿山机械、化工及以它为原料的机械工业、相应地可以列出:冶炼为中心的工业组,化学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组,几个大机械厂为核心的工业组和其他服务性工业组。其他如煤、石油、基本化工等以当地资源为基础的工业,都可采取上述方法进行分组。

在进行工业分组后,就可以进行地区建设条件的分析和排队,当然二者可以结合进行。对建设条件应以综合分析为主,根据各类工业对建设条件的要求,应着重对现有地区、城市、县(镇)等各级中心的建设条件进行分析。因为一般说来,利用现有的城市(镇)来安排工业具有很多有利条件,它们都是各级经济、行政管理中心,也是原有生产力集结中心。大多数城镇历史发展比较悠久,和周围地区有比较固定的经济联系,并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技术力量和比较方便的交通条件。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可以做到投资少、收效快,有利于促进中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对这些城镇进行建设条件的综合分析,分别提出各城镇发展不同类型工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这就为工业近期建设的布点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将来提供了发展方向。

在工业建设项目分组排队和地区建设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工业布局规划的原则和各工业部门对具体布点的要求,进行区域范围内的工业总体布局。

工业在一个地区和城镇的合理布局,是建立合理的地域生产组合和正确的城市布局结构,有计划地促进和控制区域城镇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从生产力布局和城市规划的观点来看,即使地区的建设条件很好,也不宜于将工业过分集中于某一地区或某一城市,而应该贯彻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从总体上应把工业点分散开,使工业企业更接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地区,

以利于促进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实现良好的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关系。在具体地点上,应尽可能集中紧凑以利于企业之间的密切协作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利于生产,经营管理和城市生活的组织。

(三)工业区的组织

在工业总体布局基础上,进一步在已落实的工矿业中心,工业城市及各类工业点上布置工业区和工业区内企业。

工业区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相对集中若干具有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群。有些工业区的性质决定了城市性质,甚至决定地区国民经济的特点和面貌。实践证明,合理的布置工业区和工业区内企业,对于地区经济的综合发展,加强生产管理,加快国民经济建设速度,节约用地和建设资金,促进工业企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形成,改善城市面貌和劳动人民生产与生活条件都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有的地区工业布局较混乱,主要表现在工业区的布置不合理上。所以工业区的合理布局,在区域规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工业区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以资源开发为基础的工矿区,如大型矿产资源开发区、大水电站的建设区,往往在数平方公里至数百平方公里范围内, 分布了若干个性质不同、而生产上有密切联系的工业区。其次是综合性的工业基地,如上海、天津、武汉、重庆等城市,在城市周围都配置了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工业区。根据工业区内生产内容和生产联系的方式可分为单一工业区、混合工业区和综合性工业区。

单一工业区,即具有密切联系的同一性质的工业组成的企业群,集中布置在一定范围内的同一地段上,如某些机械工业区、化学工业区等。

混合工业区,由不同性质互相有影响的企业组成的工业区。这类工业区的工业企业虽可在厂外工程等方面进行协作,但是从工业布点和工业区的布置要求来看,布局混乱。应尽量避免出现这类工业区。现有一些中小城镇, 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也形成一批混合性工业区。在区域工业布局过程中, 应结合城市规划和旧城改造的要求对这类工业区适当地加以调整。

综合性工业区,综合性工业区不是以生产性质完全一致的工业企业组织起来的,但它把对环境有共同要求,或对厂外工程建设有协作要求的企业组织在一起。如以电子、仪表工业为主的工业区,食品工业和中小型机械工业区等,它的组合可以排除一些共同的不利干扰,加强生产和厂外工程等方面的协作。

在工业区的配置过程中,应考虑资源分布特点、开采程序及协作要求, 地理位置和建设条件,以及有足够的发展余地。一般在宜于配置工业区的地段上,不是所有条件都能满足的,而且宜于配置的地段不只是一处而是多处, 这就要作出不同的布置方案加以比较,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以选择最优方案。

工业区应具有合理的规模。工业区的规模过小,发挥不了组织工业区和工业成组布局的优越性。相反,工业区规模过大,也会丧失其优越性。合理确定工业区的规模是工业配置中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决定与影响工业区规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考虑工业区规模时,不仅要考虑工业本身的生产性质、特点与协作配套的要求和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而且要考虑城市建设、环境保护、方便职工生活组织的要求和投资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还要考虑国防、安全的因素,并根据国家及有关部门的规定和工业区内列级项目,企业数目的规定来控制工业区的规模。

在进行工业区的布局时,应和生活居住区的布局结合起来考虑,使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有方便的联系,并保证城市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做到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在山区丘陵地带布置工业时,应使工业区内企业尽可能地相对集中,以取得建设和经营管理的经济合理性。

在工业区成组布置工业时,不能把互相干扰和影响的不同性质的企业配置在一起。

旧工业区必须贯彻充分利用和逐步改造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基础,革新、挖潜、提高、不能过分强调合理性而要求过多的工业搬迁。对旧工业区应确定其调整改造的方向,根据条件许可,使它逐渐趋向合理。对一些不宜在旧工业区内扩大的企业,或由于工业区内企业分布过于密集而无发展余地的工业,应结合工业改组适当加以调整或搬迁。

新工业区内工业企业的配置,主要考虑企业间的相互协作要求、不同工业企业对厂址选择的特殊要求和建设程序安排的先后要求等。企业之间的协作包括原料协作、生产过程中的协作、副产品和废品处理的协作、生产技术上的协作、厂外工程的协作和辅助工厂的协作等。厂址选择的特殊要求主要是指对建设条件和周围其他生产要素分布之间的特殊要求。建设程序先后的安排是指先建的工业企业与工程为后建的工业企业与工程创造有利条件,则可大大加速建设进度、节约建设资金,如期建成投产,以充分发挥建设投资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