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区域工业布局

第一节 区域工业布局的任务与内容一、工业布局在区域规划中的重要意义

在区域规划中,工业的合理布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只有按照统一的总计划协调地安排自己的生产力的那种社会,才能允许工业按最适合于它自己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或发展的原则分布于全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三三五页)。在全国各个地区进行工业的合理布局,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不仅要考虑一定时期内工业发展速度和工业生产规模必须与整个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而且要求工业生产在全国各地区合理布局,以便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资源,全面综合地发展地区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速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并把各地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提高到先进水平。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但地区发展极不平衡。各地的自然、经济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工业的合理布局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工业布局合理了,使各个地区能够根据自己的自然、经济的具体条件,相应地建立具有本地区特点的地区经济结构。这不仅有利于合理地利用各地区的资源,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工业的主导作用,而且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促进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的密切结合。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合理地进行工业布局,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工作。

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经济特征,造成了工业分布的极端不合理,旧社会仅有的一点工业,几乎都集中在沿海的省、市。如解放初期,全国 70% 以上的工业(按产值计算),钢铁工业的 80%生产能力,纺织工业 80%以上的纱绽和 90%以上的织机都集中在上海,而原料、资源主要分布在内地。这在经济上和国防上都是很不合理的。彻底改变这种不合理状态,使工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合理地分布,使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使生产力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均衡地分布,促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布局的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

建国三十多年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经过了五个五年计划的长期努力,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工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工业布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东北地区,已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电力、煤炭、石油、化工、森工以及建筑材料、纺织、食品、造纸等一系列以大型工业为骨干的地区工业体系,成为全国第一个强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同时,在内地,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新的工业基地不断地形成,各省、自治区都相应地建立起不同规模的钢铁、机械、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纺织、食品和其他轻工业。由于工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原有消费性大中城市,已经建成为社会主义的生产中心和科技、文化中心。广西、宁夏、内蒙、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业布局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工业总产值已分别比解放前增长了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许多工业产品供应全国各地,支援了其他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

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新的工业区的形成,使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工业分布的不合理状态有了很大的改变,使内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大量开发,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水平得到了提高。

与此同时,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础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上海、天津、北京、广州、南京,以及济南、青岛、大连等原有城市,经过改造和建设, 已经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社会主义工业基地和地区的经济、科学、文化中心。从人力、物力、财力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各地和新工业基地的建设。对于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提高我国工业技术水平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

除了大型骨干工业的布局与建设以外,地方中小型工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国家统一计划下,根据为工农业生产服务;为城乡人民生活服务,为外贸服务的原则,充分利用分散的地方资源,大力发展地方工业。水利电力、建筑材料、煤炭采掘等地方工业及各种轻工业,遍布全国广大城乡,成为我国工业生产中的一支生力军。地方中小型工业的普遍发展和一大批国家大型骨干工业的结合,体现了我国工业布局在地域组合上的大分散,小集中和大、中、小企业相结合的特点。

三十多年来,我国工业布局与建设的重要成就,大大改善了我国工业分布的不合理状况,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但是,尽管如此,由于我国工业还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平衡,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关系还不协调。因此,继续改善我国工业布局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状况,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为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进行工业的合理布局,全面安排工、农业建设,促使各项建设事业的协调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因此,迫切地要求通过区域规划,合理地进行地区工业的布局,并使它与其他各项专业的规划密切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