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源结构选择

电源结构是指水电站、热电厂和凝汽式火电厂三者的发展比例。选择电源的发展结构是很复杂的问题,这不仅是因为影响的因素很多,而且还因为各地区、各时期都可能有很不相同的合理结构。

一般影响地区电力系统电源结构的因素如下: 1**.**地区内一次能源的储量;2**.**地区在相应时期内水利工程的开发规划;3**.**地区煤炭来源及本地区煤炭供需平衡情况;4**.**地区电、热负荷的增长情况和分布情况;5**.**对农业生产 的影响;6**.** 各种电厂的技术经济指标;7**.** 国家在水电建设方面的投资限额等。

地区一次能源是作为预计各类电厂发展的前提条件提出的,例如必须在水力资源的储量基础上,研究水电建设的规模。我国重点水电工程——红水河梯级电站的建设,就是根据红水河水力资源的储量,决定在这里建设十个梯级水电站(天生桥高坝 108 万千瓦,天生桥低坝 132 万千瓦,平班、龙滩

400 万千瓦,岩滩 140 万千瓦,大化 60 万千瓦,百龙滩、恶滩 56 万千瓦,

桥巩、大藤峡 120 万千瓦)。这十个电站总装机容量 11125 千瓦,保证出力

549 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 603 亿度。

水利资源的综合利用是水利建设的基本方针。一般,单纯以水电建设为目的的水力资源开发的情况是不多的,红水河十个梯级水电站的建设,就同时兼顾了防洪、航运、灌溉、水产等综合效益。

伴随着水利建设往往建设水电站。一般,在水力资源不特别丰富的区域, 水利工程多半是中、小型的,因此水电站的建设也相应是中、小型的。这种水电站的运行方式和装机容量都必须依据水利工程的放水方式来确定。

在一些煤炭产量比较少,而煤炭需要量又较大的地区,为改善地区内的煤炭平衡情况和减少远距离的燃料运输,根据可能,建设一批水电站是合理的。对于这些地区,大量的燃料运输不仅不经济,甚至在技术上是困难的。因此,如果在煤炭基地建立火电厂,向这样的地区和城市送电,是解决运输困难的一种重要方法,特别是对利用低热值煤来说,有重要意义。

地区电、热负荷的增长速度和分布情况对各种电源开发有很大影响。不同类型电厂对负荷的增长速度和负荷性质有不同的适应性。水电站和火电厂在满足负荷要求上是相辅相成的,水电站能改善火电厂的负荷曲线,使火电厂有比较平稳的负荷,而火电厂能补足水电站枯水期的电量不足。

热电厂的建设与热负荷情况的关系更为密切。热电厂能否给国民经济带来效益,主要取决于热负荷的大小和均衡程度。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大量供应热电厂所需的高温高压设备及管道还有困难,所以近期内热电厂的发展原则是以中型为主(机组容量约在 12000 千瓦左右)。处于热负荷中心的工业企业往往是自备电厂。

水电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对农村电气化的有利作用;第二、对耕地的淹没或占用。前者,主要表现在向农业灌溉区供电的方便程度上,如接近农业灌区的电站可以直接向灌区供电;若从高压输电线路上分支出农村供电网,则要建设高压变电所,加强继电保护设备等技术措施。后者,必须充分注意减少水电站对农田的淹没损失,应进行水利综合效益的论证,并根据党的政策和地区粮食生产情况决定。

长期以来流行一种观点,认为建设水电比火电投资大、周期长,其实这并不是水电建设独有的特点,而是能源工业的共同问题。火电站本身的建设周期一般比水电站短,但加上煤矿、铁路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建设以后,其周期就不一定比水电站短,其投资也不一定比水电站少。在一个地区是采用水电或火电,必须结合地区一次能源的蕴藏及分布情况,对水、火电源方案全面地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作出合理选择。

在选择电源结构时,应以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电力建设基本经验为依据,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十分完善的选择电源结构的方法。以往,只是根据负荷情况和厂址条件,选择几个不同结构的电源方案,在它们中间进行比较,其步骤大致是:

首先,确定各类电厂的最低容量。其中包括已经运行的电厂、已经开工或已经批准建设的电厂及其他必须建设的电厂,如水利工程兼顾发电的水电站、为改善煤炭平衡和减轻煤炭运输负担必须建设的水电站、为利用地方燃料、洗煤渣和劣煤而建设的坑口火电厂等。

然后,根据系统的总发展规模计算出还需增设的装机容量,确定其中各种电厂的发展比例。

对各种电厂建设合理性的论证,首先根据实际条件拟定出若干个可能开发的水电工程项目及与其相对比的火电或热电方案,其次即可对各方案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