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交通运输发展方向和几个主要指标的确定

(一)交通运输发展方向的确定

地区内交通运输发展方向,应贯彻国家对本地区发展交通运输事业的方针政策,在合理组织地区运输网和实现运输龙网化的要求下,安排各种运输方式,做到点线结合、干支结合、长途运输和短途运输相结合、现代化运输与民间运输相结合,以全面满足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和城乡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

各交通运输部门的发展,应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结合地区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铁路方面,必须使建设线路和增加车辆,建设新线和加强旧线,建设干线和建设支线,建设重轨铁路和建设轻轨铁路,同时并举;对重要站场进行总体改造。水运方面,常常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尽可能使有条件通航的河道都通航,在水乡和河网地区逐步实现河网渠化;在沿海地区充分发展海运。公路方面,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地区情况,对发展高速公路运输留有余地,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建成地区公路网,以地区、县、乡三级为主,乡以下要求能通汽车。航空和管道运输,在我国尚不普遍, 但它们是现代的一种重要运输方式,在条件允许和适合的地区,可适当发展。管道运输对促进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国家关于交通运输发展的方针政策,结合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原有基础,对本地区今后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提出意见。

(二)几个主要指标的确定

交通运输规划的主要指标是运量、周转量、运输工具需要量,以及基本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四项。它们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地区内工农业生产水平,以及因生产发展所引起的物资的流向、流量的变化。根据地区内生产地、原材料和燃料地、消费地的分布和变化,以及区内外的经济联系的具体情况, 研究主要货物合理的流向和流量;进而补充和调整国家制定的全国七种主要物资的“分区产销平衡合理流向图”;并采用线性规划等数学方法,使地区内物资的调运更为合理。物资的地区产销平衡合理运输,是挖掘地区运输潜力的重要方面,应以此为依据,深入研究地区内重要物资的合理流向和流量。物资流向、流量合理性的标志应是运费最低,运距最短,速度最快,基建投资最少,能利用回空车船,减轻繁忙的线路、港口、站场的压力,把需要运输的部分物资调至起迄点相同的相邻线路和港站进行运输,消除货物的“堵塞”现象。

在分析主要物资的合理流向、流量以后,即可估算下列各种指标:

运量(过境运量只计算在线路和港口、站场的通过运量内,而不计算在全区总运量内):运量的计算可采用平衡法,它是计算运量的主要方法,此外也可采用系数法、比例法和实际统计法等。

周转量:周转量是运量与平均运输距离的乘积。在运量已定的情况下, 就需要确定平均运输距离。平均运输距离取决于地区内生产布局状况,货物的构成,货物的运输方式,以及运输线路的伸延和变化等。

运输工具需要量:在预测出地区内各种运输方式的周转量后,将它除以近期各种运输工具周转量的合理定额,即得到近期运输工具需要量。远期则以各运输工具周转量的先进定额计算。

线路、港口、站场和机场等基本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确定扩建和新建的工程,这里包括各种交通线路的长度和密度,港口、站场、机场的数量和规模。在确定上述基本建设项目时,还需考虑基建材料、投资、运输工具和劳动力安排的可能性,以及这些基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还需考虑这些项目建成后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交通运输的影响,以及对本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布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