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域规划的作用

区域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与城市规划的中间环节,是使地区生产力合理布局、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步骤。积极开展区域规划工作,对于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论从理论上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合理配置生产力,提高布局的经济效益

区域规划的主体是合理配置生产力,进行工农业布局。布局合理了,就可以取得多方面的经济效益:

  1. 充分利用地区的自然和经济技术优势,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幅员广大,发展工农业的资源、自然、经济技术、社会历史等条件千差万别。

同一工业(农业)部门在不同地区发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经济效果。在同一地区内,发展某些工业部门(或某类种植业)特别有利;而发展另一些工业部门(或另一类种植业)则获利很少,甚至得不偿失。因此,合理布局,发挥优势,就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1. 在基本建设上,能获得投资少、上马快、环境协调、营运费用小,并能加快“四化”进程,取得多方面的经济效益。比如某重点工业项目的建设, 由于有了规划,提供了科学的建设依据,解决了水、土、交通运输、原材料、市场等多方面的协调配合,因而上马快,避免了工业布置中的各自为政、盲目建设的混乱现象,大量节约了投资,特别是布局合理而节约的营运费、社会综合效益等更为可观。

  2. 按照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可逐步改善生产力分布不合理的状态,能促进地区经济全面高涨。

所以,合理配置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是一项具有长远性质和全局性质的工作,是一项带有战略意义的工作。

(二)合理配置城镇居民点体系,提高布局的社会效益

我国是十亿人口的大国,在人口的地域分布上,不能走西方的老路,要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城镇居民点体系。

由于区域规划,为城镇居民点体系进行了合理布局,使各类城镇的性质、规模、布局结构和发展方向的确定,提供了科学的基础,从而为城市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这就有利于贯彻“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方针。

(三)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生态效益

通过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保护和改善了环境,使生态平衡并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总之,区域规划是一项战略性、综合性、地区性很强的工作。通过对区域内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城镇居民点等的合理布局、综合部署,使区内各项事业有计划地协调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的综合效益,为区域的生产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因此,区域规划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