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交通运输网的布局
区域交通运输网的构成,一般以铁路或水运干线为骨干,火车站、港口为核心,现代化运输工具为主体,组成能够四通八达的、水陆空结合的交通运输系统。由于区际交通干线和大型港站的布局牵涉面较广,需要从全省甚至全国的角度来考虑,因此,区域规划中交通运输网规划,系以地方线路和中小型港站的布局为工作重点。
交通运输网的布局除了必须贯彻国家的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外,还应结合交通运输的具体要求,考虑以下原则:
-
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客货运量必然增长,因此需要根据它们的流向和流量,全面安排运输路线和港口、站场的位置、规模,以适应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交通运输的要求。
-
充分考虑巩固国防、加强行政联系和促进经济落后地区发展的要求。尤其在国防前哨地区,主要运输线路应留有足够的后备能力;运输线路的分布形式、密度,港口、场站的布局,应适当分散,不宜过于集中。
-
贯彻一盘棋精神。首先根据全国、省或大范围区域对路网的运输要求,确定干线。然后,考虑地方上的需要,适当调整,配置地方线,支线。 4**.**适应运输“一条龙”的要求。使各种运输方式、长短途、干支线和点
线四方面紧密结合,组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运输网,并为全国运输“龙网化” 的实现、巩固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基础。
5**.**因地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条件,结合地区特点,使交通运输网的 建设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获得最大的效益。
在进行地区交通运输网布局时,首先应明确各种运输方式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布置某一运输方式或线路时,需充分考虑与其他运输方式和线路的配合问题,使之既有适当的分工,又避免重复或脱节。在不太长的运输距离内,要克服技术上的困难,尽可能的配置一种运输方式,以减少装卸环节。对连接多种运输方式的铁路枢纽和港口要合理布置,在位置选择和具体的平面布局上不仅要考虑城市规划的要求,而且要适应和促进运输一条龙的发展,消除和减轻“跑在中间、窝在两头”的现象。此外,长途运输必须要有以“车子化、轨道化、溜槽化、索道化和船运化”为内容的短途运输网相配合,能及时地为长途运输集散物资。
铁路 它的作用是为区内外经济联系服务。如主要为外区服务的运输线路,则以径直向为宜;但也适当地照顾地方的需要,尽量通过县以上的城镇, 这样做往往会产生一些全局和局部的矛盾,应经过详细分析后,合理解决。如主要为区内,区际经济联系服务的线路,应尽可能的通过或靠近区内的经济中心和工矿点,从而可减轻短途运输的压力和节约运费。
布置在与河运干线大致相平行的铁路线,首先应考虑它是否有设置的必要,然后考虑它建成后如何与河运合理分工问题。枢纽站和商务作业站因有较多的客、货运输,因此尽可能的接近经济中心和工矿点,但又以不妨碍城
市发展为宜。
地方铁路是为干线集散物资和发展地方生产服务。它根据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和条件的可能而修建的。它的布局主要在于接通工厂、矿山、车站、码头等,以加强地区运输中的薄弱环节,同时也考虑与大铁路的联系, 以便于货物联运。此外,根据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结合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地逐步形成一个地方铁路网。地方铁路的轨重和轨距、视其运量大小和与大铁路联运要求来确定。
铁路站场应考虑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设置在某些可能集结新的生产力的有利地段,其具体位置、规模等都应促进新的生产中心的形成。
水运 大河流航运往往担负着主要运输的任务,即使是中小河流有时航运也能起到大宗廉价地集散物资的作用。航运开发对减轻铁路、公路运输压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可通航的河道,在可能条件下都要争取通航。天然河流可通过工程措施改善航行条件,开辟航道;人工运河要求航道与运河航运的特点相适应。在平原地区要求实现河网化;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即使河道情况比较复杂,也可根据通航条件和通航要求,分期分段地逐步开发,初期采用较低的通航标准,经过逐渐改善,达到较高标准,亦即“先通后畅”逐步向河网化过渡。河网化后,可使水运系统四通八达,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货物的中途倒载,组织船舶直达运输,充分发挥水运的特点,以提高它在运输网中的地位和作用。
航道的开发必须与水利工程密切结合,确定航道等级时应特别注意航道水深和船闸建筑问题。应妥善处理跨越航道的铁路和公路桥梁,根据通航的要求,使桥梁有一定的净高和跨度。此外,还可利用开挖河道,在沿岸修建公路。
考虑港口的布局时,必须了解区域客、货运的分点流向和流量,在货流规划和航运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港口的分布地点,并划定其客货运腹地范围, 计算远景客货吞吐量,确定港口规模。根据其规模大小相应地配置与腹地相联系的交通线路。港口的位置应尽可能的接近经济中心和工矿点。
公路 地方线路在运输网中起着为铁路、水运集散物资的作用,承担着区间、站间的运输任务,是短途运输中最主要、最基本的运输方式。但在没有铁路和水运的地区,则公路运输处于主导地位,其配置显得更为重要。
在区域规划范围内,根据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适当的开辟新线、调整旧线、规划线路等级,组成一个完整协调以市(地区)、县、乡为中心的三级公路网。其中特别强调修建联接工厂、矿山、仓库与车站、港口、机场的公路,并注意与地方铁路的分工问题。各级道路均要适应农业机械化的要求,部分县级与乡级公路可与拖拉机道相结合。随着现代汽车工业和筑路技术的发展,高速公路在交通运输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地位愈加重要。区域规划中要考虑,研究高速公路问题,为未来地区交通运输的发展留有余地。公路技术等级的确定,根据行车密度,自然条件、国防需要及在公路网
中的地位而定。至于公路网密度的高低和干支线长度的比例,取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国防安金的要求,以及自然条件的可能。在铁路与公路或航道与公路联运较多的地点要配置汽车场,并根据车流量的大小确定其规模。
空运 空运航线的开辟较为简便。当前根据全国、全省的需要,应组成以首都和大城市为中心的航空网。在区域规划中,要考虑在较大的城市或特定的居民点设置机场。机场位置的选择既要避免干扰城市,但又不能相距城市
过远。如果离城市过远,往往会降低地方空运的快速作用。
在交通运输规划工作中,应突出重点,抓住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如在分析现行交通运输网中,各种大宗货物在各种运输线段上的运行情况时,就应突出那些运力特别不足无法满足运量需要的线段;通过能力饱和致使物资积压的线段;在物资调拨过程中,对流、重复、倒流以及过远的不合理运输比较严重的线段等等。同样,在了解区域内生产配置,各个工矿企业和农业生产专业化地区的产销运输平衡时,也应着重运量大、影响面广的重点地区、单位或物资。根据现状及规划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经济调查,分析研究,然后采取技术措施,如改建、扩建、甚至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