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轻工业布局

轻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它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消费的关系也最为密切。大力发展轻工业,对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消费水平,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积累建设资金,促进农业与重工业的发展,组织社会闲散劳动力,安排劳动就业,加速“四化”建设都起着重要作用。

轻工业的部门很多,其中以纺织、造纸、食品等部门为主。目前,我国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还是农副产品。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取之工业产品, 特别是化工产品的原料将不断增多。

轻工业是满足广泛的社会需要的工业部门。在布局上首先应考虑各个地区的消费需要和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并根据接近原料产地和产品消费地的原则,在各级建立各种类型的轻工业企业。轻工业一般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它可以广泛吸收劳动力资源,在布局上也要求接近劳动力密集的地区。因此凡是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不论是城市或集镇都需要相应配置不同等级与类型的轻工业。在重工业发达的地区或工业基地,也应相应地建立一定数量的轻工业。这对于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轻工业原料主要来自农副产品,所以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首先必须在做好原料供应基地布局的基础上来配置轻工业。因此,轻工业的分布规划与农业分布规划,有着内在的联系。

(一)纺织工业的布局

纺织工业是我国最重要的轻工业部门。纺织品不仅是人民的基本生活资料之一,而且在工业、国防及文教卫生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纺织工业按其生产工艺过程可分为:纤维原料加工工业,织布工业和印染工业;按其原料和产品的性质则可分为:棉纺织、毛纺织、丝纺织、麻纺织和化学纤维纺织五大类。各类纺织工业的生产特征技术经济要求等都不尽相同,因而在生产布局上也有各自特点。尽管如此,就整个纺织工业生产来说仍具有若干共同性。诸如:大部分原料取自于生物产品,与农业的关系比较密切;供销范围广,关系着每个人衣着;工艺过程基本上类似,均包括有梳、纺织、染等过程,与其他工业部门相比,生产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从大部分生产过程来说,原料在通过加工后失重较小,所以纺织工业的布局具有地区性的特点, 一般结合考虑原料产地、消费地、运输条件、劳动力和技术基础等因素,进行均衡合理地布局。

各类纺织工业布局特点:

棉纺工业。棉纺织品是我国纺织工业中重要生产部门,从其生产规模、产品品种、销售范围等方面看,在纺织工业中均居首位。在一般条件下,轧

花厂属于失重的初加工工业,应当布置在产棉区;纺纱厂则要同时考虑原料、市场及劳动技术条件;印染厂应特别注意与纺织厂的配合及水源的供给和污水的排放问题;而纺织印染联合企业的布局,必须综合考虑上述因素。

丝绸工业。在我国不仅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而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我国蚕茧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在集中的蚕茧产区,不仅有省、地、县一级的丝绸工业,而且有的地方还有县及县以下的镇与农村组成的农、工、商联合企业。使生产、加工、销售紧密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一般丝绸工业中缫丝厂大多数布置在原料产区。丝绸工厂,由于生丝和产品的重量相差无几,故运输因素对丝绸工业布局影响不大。现代丝绸工业一般集中于历史上手工丝织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对于新绸厂的布置则技术、历史基础和劳动力素养等条件要比运输因素更为重要。

麻纺工业。主要建立在原料产地,其次是消费中心。因为它的原料和成品都不宜作长距离运输。

毛纺工业。主要取决于畜牧业的发展。我国青海、新疆、内蒙古等畜牧业发达的地区,有着发展毛纺工业的有利条件。毛纺工业的洗毛和梳毛应设在原料产地,而毛纺工业则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在原料产地或消费地加工生产。

化纤工业。要解决我国十亿人口的穿衣问题,单靠天然纤维是不够的,还必须大力发展化纤工业,从重工业方面开辟新的原料来源。由于天然纤维特别是棉、麻、桑的生产,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要受整个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制约。而化学纤维特别是合成纤维,原料来自工业,生产稳定,不与农业争地,不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化学纤维有多种特殊性能,可弥补天然纤维之不足,增加纺织品的花色品种,又比天然纤维制品耐穿耐用。化纤分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两大类。人造纤维的主要原料来自林业和农

副产品,资源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其他工业特别是造纸工业的矛盾较大。合成纤维的性能比人造纤维好,对解决纺织工业的原料问题作用较大。如一个年产一万吨合成纤维厂,相当于 20~30 万亩高产棉田所提供的纤维。同人造纤维相比,原料来源较为广泛,特别是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为合成纤维开辟了廉价的原料来源。因此,在六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开始较多地发展合成纤维工业。它们的布局多趋向于接近原料和动力基地。

此外,纺织工业对生产用水的质量要求较高,同时排出大量的污水,特别是印染、缫丝和合成纤维的生产,排出的污水量更大。所以在布局时应充分注意。纺织工业的生产的另一特点是高度的机械化和手工操作相结合。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较多的劳动力,而在职工中,女工比例很大,一般占全厂职工的 70%以上。因此在纺织工业的地区布局中要注意劳动力的平衡,不宜在缺乏劳动力条件的地区集中发展过多的纺织工业;而在某些重工业基地,则宜于安排一定数量的纺织工业,这对于协调轻重工业的发展、平衡男女劳动力比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造纸工业

造纸工业,其原料主要是含有纤维素的植物,包括木材纤维、棉绒纤维、草类纤维等约数十种。生产过程一般分为两大步骤:先把纤维制成纸浆,然后加入适量的填料、色料、胶料等,经过压榨、烘干而制成原纸,再经过加工则可制成各种用途的纸张。

根据工艺过程的阶段不同,造纸工业的类型可分为:纸浆厂、造纸厂、

纸张加工和综合性纸厂。根据原料、消费区、交通运输和水、电等技术条件的不同,在布局上也不一致,造纸厂的原料需要量大,燃料的需要量也大, 一般应靠近原料产地。为了充分利用大量的分散的地方造纸原料,可以在地方建立中、小型的纸浆厂、造纸厂;而在木材生产中心,则可以建立大型的造纸厂。从运输角度看,用 3~5 立方米的木材建造一吨纸浆,用 1**.**3~1**.**5 吨纸浆制一吨纸。因此在林区就地建厂制造纸浆输出较直接运送木材到消费地区造纸,可节约大量运输,从而降低成本。此外,在大型木材集散地或大型木材加工工业中心,如能综合利用一切木材资源建立木材加工(锯木)及木材利用(纸浆、造纸厂,水解厂)企业群组成专业化的工业区也都能获得较好经济效果。同时,充分考虑消费因素的作用,在消费中心也应布置一定数量和不同品种的造纸工业。

企业具体布置上,还要接近水量丰富、水质优良的水源地,一般都要求沿河、湖水源地分布,并应布置在城市河流下游和盛行风向下风侧。排放的废水、废气污染环境,应建立回收和处理装置,切实作好对“三废”的治理与环境保护工作。

(三)食品工业

食品工业是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内容丰富的生产部门,包括粮、油、茶、盐、烟、酒、罐头、肉乳制品、鱼类加工、糖果、糕点、面包等多种多样的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产品。食品工业与农、牧业关系十分密切。它的发展直接有赖于农、牧业的发展。食品工业一方面从农、牧业获得原料,对农、牧业有很大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农牧业原料基地的发展。

食品工业的原料来源十分广泛,且种类繁多,产品销售也很普遍,同时生产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年度变化。生产上占用的劳动力比较多,而且妇女劳动力的比例比较大。同时食品工业具有民族与地域性等特点。

食品工业在布局上要求趋向原料产地的有制糖、乳制品、榨油、果酒、罐头等,这些部门原料经加工后,成品的重量会减少;要求趋向消费地区的有冷饮、糕点、啤酒、面包等,这些部门原料经加工后,成品重量不减少, 或减少很少,或会增加重量,不便运输而且要求产品能保持新鲜,一般都分散在消费区内,就地生产、就地消费;有一部分食品加工工业,介于上述二类之间,可以布置在消费地区,也可以布置在原料产地,如肉类加工和冷藏工业。

在大中小各类城镇居民点体系中,根据人口规模和当地农副产品资源, 都应相应配置不同规模不同类别的食品加工工业。

在用地选择时应注意与水源、城镇居民区的合理关系,并应加强“三废” 治理。大量的小型食品加工工业,由于生产过程本身对环境不会产生什么污染,因此,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布置在城市生活的居住区内,但要满足食品工业本身的卫生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