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区域农业部门结构的确定
在确定地区农业发展方向和规模时,要统一安排农林牧副渔各部门和部门内各种作物或牲畜的发展水平和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就是部门结构和作物组合。一个地区的农业部门结构的表现形式,可以用总产值结构、土地利用结构、播种面积结构、劳动用量结构等等来表现。
确定这些结构,使各部门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则需要从下列几方面来考虑:
- 按照生产上的联系,保持合理的比例,使各部门互相促进,使各种主产品、副产品均能做到物尽其用。首先要考虑农牧业的联系:农作物有大量
的副产品可提供牲畜作饲料;同时,生产农作物又要求畜牧业提供役畜和有机肥料,而发展畜牧业则需要种植饲料。因此,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就必须根据牲畜发展对饲料的要求,安排一定的饲料面积;而畜牧业的发展,又必须考虑到能满足农作物的役畜和有机肥料的需要,保证使各种可用作饲料的农副产品都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在一个地区,农牧业的正确结合是农业合理配置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生产上的联系还很多:例如,各种作物需要建立种籽繁育地;为发展果林生产,必须建立一定面积的苗圃;为扩大牧业生产, 必须根据畜群繁殖规律,保持一定比例的母畜和公畜等等。同时,还应充分考虑与工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密切联系和协作关系,使农业内部保持合理的比例、恰当的规模,能够相互保证和促进生产的发展。
-
根据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要求,安排各部门的比例,做到地尽其利。一个地区均有各种类型的耕地、林地和牧地,以及宜于农林牧的荒地;都应根据土壤的最佳适应性来配置不同的部门或作物。对原有作物分布,也应从作物对当地自然条件的生态适应性、社会技术经济条件、产品的产量和商品率的水平及稳定性等作出评价,从而决定原有作物的片区应该恢复、发展或者收缩。同时,还应注意用地和养地相结合,安排好合理的轮作,使地力资源永不枯竭,做到作物持续高产。此外,每一个地区都有许多具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值得加以利用。
-
合理利用劳动力,做到人尽其材。各部门、各作物对劳动力要求不同, 各季节的劳动需用量相差很大;同时,劳动力有强有弱,劳动素养也有高低差别。因此在考虑分配各部门的劳动比例时,应尽可能使劳动需用量多或少的部门相互搭配,做到各部门劳动力的需要均有保证;使忙、闲季节不同的部门相互搭配,争取劳动力的利用在季节上趋于平衡;同时,还要发展各种劳动素养的部门,以充分发挥强、弱以及不同素养的劳动力的作用。最后, 还应考虑总的劳动力与劳动需用量的关系,是富余,还是不足;有无潜力可挖;今后劳动力增长若何,以及劳动力转化的各种可能等等,都要统筹兼顾, 合理安排,以便在计划期内充分合理利用劳动资源。
-
照顾到生产、生活上需要的多样性。主要部门的发展和配置,要注意到充分地和就近地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次要部门甚至细小的部门也不能缺乏,这涉及到地方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习惯。如缺乏燃料地区,则应种植适量的高杆作物以满足生活燃料的需要。虽然在拟定部门比例时,不一定能够具体到一切细小部门,但也应该适当注意,并留有足够的余地。
-
要重视经济效益。各部门生产投资有大小,收入有多少,成效有快慢。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既有农业经营管理的问题,也有农业配置是否合理的因素。因此,在考虑农业部门比例时,应该把投资大和投资少的部门、收入高和收入少的部门、收效快和收效慢的部门有计划地互相搭配,把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既要考虑到如何在规划期内迅速增加收入,也要为更长远的发展作好准备(例如,许多果树和木本植物往往要在十年以后才能得到收益)。
上述几方面是互相联系的,要统筹兼顾,全面考虑,合理安排各部门的比例,拟订出总产值结构、土地利用结构、播种面积结构和劳动用量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