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中、小城市集聚地区的城市群体系布局

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工业的发展,各城镇之间密切的交通和经济联系,形成了大、中、小城市分布十分稠密的城市群地区。如地处我国长江三角洲平原和京沪铁路沿线的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地区;华北平原京山铁路沿线的北京、天津、唐山地区;辽宁省的沈阳、鞍山、本溪、抚顺、辽阳地区;湖南省的长沙、株洲、湘潭地区等。这些地区的城镇居民点体系,有类似于大城市地区的布局特点;但也有不同于大城市地区的布局特点与要求。搞好这类地区的城镇居民点体系的布局规划,对于防止城市人口的畸形发展,协调各城市之间的矛盾,避免区域环境质量的恶化、促进区域内城乡经济的全面高涨,合理配置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些地区,由于城市之间的相互距离很近,各方面的协作与联系十分密切,规划时不能截然将它们分开,有必要通过区域规划,综合平衡,合理解决区域与城市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全面考虑整个地区的协调发展问题。

进行这类地区的城镇居民点布局规划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明确各城市之间的职能、分工和协作关系,加强经济联系与协作。防止在各个城市中盲目地布置同类性质的工业,重复建设;防止使不同性质与类型的城市都变成综合性的工业城市,破坏了城市的固有特点和各个城市优势的发挥。

例如,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中心地带的苏、锡、常地区,由于优越的经

济地理条件,区内人口分布密度大(每平方公里 1 千人),城市居民点分布稠密。主要城市沿铁路及河流分布。它是全国最密集的城市群地区,也是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一个经济区。区内拥有三个较大的经济中心:苏州、无锡、常州。它们之间的距离(以铁路里程计)只有 42 公里和 39 公里,与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联系密切。区内农业基础好,保证了工业发展所需的粮食和原料,为城镇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

解放以来,这三个城市的工业发展都很迅速,但在发展中忽略了工业对城市带来的不利影响,忽视了发挥每个城市的优势和特点,将三个城市都变成综合性的工业城市,造成了地区内工业项目的重复建设、工业布点混乱、三废污染严重、城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等问题。特别是苏、锡二市不仅是我国江南著名的风景园林城市,而且也是世界上少有的风景区,工业的发展必须以不影响风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文物的保护为原则。但由于片面强调了在这些城市发展工业的重要性,过多地发展不同类型的工业项目,而使两市珍贵的风景文物资源和风景城市的特色遭到了破坏,河湖水系遭到了污染,这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效益来考察,不一定是合理的。因此在进行这些地区的工业和城镇体系布局时,必须从地域生产的合理分工出发, 作好整个地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分析工作,并与风景区建设和风景保护区规划结合起来全面考虑。

  1. 注意控制城市人口和用地的发展,防止使这些城市的市区继续扩大、联成一片。利用城市之间的山脉、河流、湖面、农田,或森林绿地,作为永久性的隔离地带,在这个地带内限制工业与居住区的建设。

  2. 结合工业改组,合理进行城市内部的工业调整。同时,充分发挥地区的优越的经济地理条件,大力支援和促进周围地区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3. 统一进行地区内供水、排水、动力、道路等工程设施规划,协调城镇之间建设中的矛盾,避免浪费建设资金,以取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4. 加强城市群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消除与避免城市之间工业“三废” 的相互污染与影响。

这些地区的工业“三废”与环境污染明显地表现为区域性的特征。一些城市集聚地区,上游城市工业废水、废渣危害下游城市,已成为普遍现象等。因此,这些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只有通过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从全地区和流域范围着眼,统筹安排,统一规划、妥善处理,才有可能解决。

  1. 为了统一组织整个城市群地区的规划与建设工作,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各个城市与地区的行政部门,可以派出适当比例的人员,组成联合机构, 或者在更高一级行政机构的领导下,成立联合机构,统一领导全区的规划工作,以及某些跨市区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联合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