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完善运行机制——“四化”管理的保障

任何一种科学思想方法,若没有具体科学的实践作保证,也只是一种空想。在规章制度基本完善,并且渐深入人心,被大家所认同,逐步内化为他们的群体观念、行为目标和评判标准的前提下,我们又着手建立保障其落实的体系和机制。

首先,建立制度保障体系。我们借鉴经济工作的管理经验,实行评估制度。一是强化目标考核,把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按工作目标要求逐项分解, 具体可行,便于操作和检查;二是强化量化达标,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以定量为主,为每个目标的各个层次都确定了目标值,根据考核得分确定工作达到的等级;三是按级奖罚,实施较早的是《班级综合评估制定》,它将

对班级的制度的要求,按班级建设的目标分解为 5 大项 20 个小项,包括早操、自习、就寝、卫生、集会等内容,后来又扩展到班会、班主任工作等内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根据累计得分,确定各班达到的等级,进而进行奖惩。这一制度的实施,保证了校园环境的净化、教学秩序的优化和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为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借鉴。之后,我们在教师管理、学生管理上推行了《任课教师教学工作评估方案》、

《学生日常行为达标办法》。上述方案,不仅提出了规范化要求,而且对达到的程度和层次都作了量的规定,是各种考核评比的主要依据。实施一年多来,已成为教学及管理工作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随后,又陆续推出了各类管理人员及单项工作的量化评估方法,如《招生考试工作人员评估办法》、

《课堂教学评分办法》等。

在加强各项工作制度建立的同时,我们积极进行了内部管理体制的改 革,建立了适应“四化”管理的体系,保证学校各管理点都处于有效的管理之中。我们的管理系统分两类:一是行政管理系统,包括职能管理性质的行政系统,即各处室;全面管理性质的行政系统,即各年级组。在这两类管理系统的关系上,第一类对第二类有指导的责任。每个系统的负责人都直接对校长负责,而他们对每个工作人员的考核、评价,又负有关键的责任,使得他们的负责意识大大增强;二是专业管理系统,调整充实了教研组长队伍, 增设了年级备课组,对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的评估,既体现个人成绩,又体现群体效应,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年级组负责制是我们进行内部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具体做法是:规定年级组是教育教学实体,具有相对的工作独立性;由一名副校长全面负责, 配备一名中层干部担任年级主任;重点负责教师、班级对学校规章制度的落实和考核评估。年级组运用一年多来,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教学,工作细致、扎实、高效,已成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力量。

全面系统的管理,使学校做到了任何地方有人管理,任何事情有人管理, 保证了“四化”管理的落实和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