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掌握重点,突出“借”字
本文的重点在第二段,具体叙述了诸葛亮用草船“借”箭的经过,表现了他的智慧和才干。这也是教学的重点。所以,可以采取先抓重点,再讲全篇的变序教学法,重点突出诸葛亮“借”计之妙,进而让学生抓住人物特点, 领悟文章中心。可设计以下问题帮助思考:①诸葛亮在借箭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为什么特别强调不能让周瑜知道?②诸葛亮等到什么时候才去开船“借”箭?为什么要等到这个时候?③诸葛亮把船停在哪里?又是怎么样停在那里的?为什么?④“借”箭时,诸葛亮表现怎样?这说明了什么?⑤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朗读、思考、比较,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诸葛亮草船“借”箭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熟悉气象,预测准三天内必有大雾,回来时顺风顺水;他熟识地理,于大雾中能把船停在受箭的最佳地方;他知己知彼,掌握鲁肃的忠厚,更深知曹操多疑,料定他不敢于睹虚实之前轻易出击。这就突出地反映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卓越才干。这样学生就从主体上把握了诸葛亮的特点。然后再学习“借”箭的结果和原因两个部分。通过周瑜、诸葛亮两个人语言、行动的鲜明对比,表现出诸葛亮顾全大局,豁达大度的政治家风度,同时也反衬了周瑜气量狭窄,妒贤忌能,不顾抗曹大局,一心想刁难、加害诸葛亮的卑鄙行径。